《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二)
SW27—D0101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
黄帝问道:我听了《九针》九篇,先生就因此而演绎九倍,九九八十一篇,我全都理解了。
D0102《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荥、输】,余知之矣。
《经》书上说:气盛气衰,左右失衡。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或不足,补泻在荥穴、输穴,我知道了。
D0103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
这都是营卫二气之失衡,虚实变化所派生,并非是邪气从外入经。
D0104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我想听听邪气入经之后,病态怎样?怎样治疗?
Q0101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
岐伯回答:那圣人制定原则、方法时,必然参照天地自然;
Q0102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就是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地上有十二水道,人体有十二经脉。天地温和,就会水道安静;天寒地冻,就会水道凝滞;天暑地热,就会水道沸腾、泛滥;狂风骤起,就会水道波涛汹涌而起巨浪。
Q0103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
这寒热二邪进入经脉后,寒冷就使血液凝滞、粘稠,暑热就使脉气流畅、润泽。虚邪乘虚客居身体,也如水面之被风吹动,十二经流动之血液,虚邪到来时,也常加剧脉动。
Q0104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
血流行于血管内,源源不断。行至寸口处脉动应手,时大时小,脉动洪大就有邪气到来,脉动微小就是平常。
Q0105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
邪气之行无有常位,在阴处还是阳处,不可揣度。
Q0106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据此考察三部九候,偶然遭遇邪气时,尽早隔断邪路。
D0301帝曰:候气奈何?
黄帝问:如何考察脉气?
Q0301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
岐伯说:这邪气离开络脉,是渗入经脉,入驻在血管之内,其寒温之气尚未调匀,如波浪之起伏,时来时去,所以无有常位。就是说:邪气刚刚来时,必先手按而止邪,止邪之后再行针,不要迎着蓬勃邪气而泻。
Q0302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
真气,是经脉中氧气。氧气无色无味无形无嗅,所以说:真气来时不可逢。就是这意思。
Q0303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
就是说:观察邪气不审慎,当恶气已去,用泻法就会真气脱失,真气脱失就不能恢复,邪气再来时,而病邪更多蓄积。所以说:邪气去时不可追。就是这意思。
D0401帝曰:补泻,奈何?
黄帝问:补法和泻法,怎样用针?
Q0401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岐伯回答:这是攻邪之法。快速发针以去血络,而恢复其真气。这是有邪气新来客居,如流水一般没有定所。推它就前行,引它就留止,迎而泻之,以温血液。刺去血络,其病立愈。
‖SW27—Q0107→Q0202‖→‖SW27—Q0401‖SW27—Q0107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吸气时就入针,不让脉气逆行。屏气用于久留针,不让邪气分散。吸气时就转针,以得气为原则。待到呼气时引针,气尽才能拔针,恶气都已泻出,所以定义为泻。
D0201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
黄帝问:正气不足要补,怎样补?
Q0201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岐伯说:必先扪住针孔抚摸它,切按针口分散它,推揉针孔疏通它,敲弹针孔激活它,掐揉针孔扎入它,疏通针孔补充它。针具拔出针孔,要闭合针孔保真气。呼气气尽入针,定息用于久留针。以得气为原则,就像等待贵客,不知天色已晚。
Q0202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脉气已经到来,患者要适当自护,等待吸气时引针;当气不得出,各在针刺之处,推揉闭合针孔,让真气得以储存,恶气滞留针孔外,所以定义为补。
SW27—D0501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
黄帝说:说得妙!然而真气和邪气已经混合,诊不到脉起脉落时,怎样考察?
Q0501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岐伯说:审慎地抚摸尺肤、切循三部九候之盛衰,继而综合分析它。考察左右、上下九野之差异,以及形气虚脱状况,审察有病之脏以知病情。不知上、下、内外三部者,阴病、阳病不别,寸口、人迎不分。
Q0502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
足部六经用于考察下部,手部六经用于考察上部,内外人事用于考察中腹。综合分析三脏六腑,以定三部状况。所以说:用针不知三部九侯、病脉之位,就是有大病将至,医师也不能禁止。
Q0503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
诛刺无过之脉,定义为大惑,反会搅乱十二经血气,正气不能恢复。
Q0504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
以实证为虚证,以邪气为真气。用针无视经义,反为脉气残贼,夺去人之正气。
Q0505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天殃。
以正常为异常,营卫二气散乱,真气已经散失,独有邪气内附,倾折人之天寿,予人飞来横祸。
Q0506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
不知三部九候之理,所以行医不能久长。
Q0508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邪气之新客初来,没有确定住处,外推就会离去,引导就会留止。遇邪就泻它,其病立愈。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