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五篇:厥论(六)

陈响分享

  ‖SW47—D1301→Q1301‖→‖SW45→Q0601‖迁移说明:

  1、 本节与《奇病论》文意不属,漏简,当迁出;

  2、 《太素》置于杂病类卷第三十《癫疾》篇,后接《惊狂》篇、《厥逆》篇、《厥死》篇、《阳厥》篇等,从杨上善厥症之大类处置;

  3、 迁入本论本位,其一,与《厥论》主题相符;其二,所论癫狂机理“其母有所大惊”与《癫狂》之厥证病理相符;其三,帝问伯答之迁入,正补问答形式之不足。

  Q0901五气:

  1、《内经校释》注:“诸说不一……杨上善、张介宾以为五味、五谷之气。张介宾注:‘五气,五味之所化也’当以后说为是。”从张介宾;

  2、五气,此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之统称。气者,五味之食也。

  Q0901脾瘅:

  1、《素问直解》卷之四《奇病论》注:“瘅,热也。土气泛滥,名曰脾瘅,言土虚脾热而口甘也。”

  2、瘅,dan4,《说文》:“瘅,痨病也。”脾瘅,脾劳中热之病,五气之溢所致。

  Q0901五味入口,藏于胃:参见《经脉别论》SW21-Q1205“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Q0901津:据《说文》:“津,水渡也”取转化意。此言咀嚼米饭时,淀粉转化成葡萄糖,而生甜味,故“令人口甘”。

  Q0901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1、《内经校释》注:“兰,兰草。除,去除。陈,陈故。兰草气味辛平芳香,能醒脾化痰,清暑辟浊,过食肥甘而致消渴者,可用此排除陈故郁热之气,兰草,《本草纲目》云:‘辛,平,无毒……其气清香了,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

  2、高士宗注:“兰,香草也。治之以兰,可以除陈气也。除陈者,推陈致新之意。”

  3、诸注家未明指“兰”之品种,询蜀中名医罗兴统,罗老称:“当是佩兰”。

  Q1001取、决:

  1、《素问悬解.奇病论》注:“《十二脏相使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肝者,中之将军也,虽谋虑出焉,而实取决于胆(《六节脏象论》:心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2、《素问直解.奇病论》注:“口苦,胆热也,故病名曰胆瘅。胆附于肝,肝者将军之官,故夫肝者,中之将也;胆居肝也,肝主谋虑,故取决于胆。”

  3、《黄帝内经》一字千金,一字一义,断无“取决”之复词。据《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说文》:“取,捕取也。”可知:取,即提取精气。据《说文》:“决,行流也。”可知:决,即分流。取决于胆,即提取精气分流给胆。

  Q1002胆募、俞:

  1、《素问悬解》卷六《奇病论》注:“治之以胆经之募俞,胆募在胁,少阳之日月也,胆俞在背,太阳之胆俞也,与阳陵泉穴皆可治也。”

  2、《素问直解》注:“但治胆合穴之阳陵泉,无禆也,当治之以胆募腧。胆募者,胸之分;胆腧者,背之分。胆募腧者,胆腧在脊背第十椎下两旁,以背之腧而合于胸之募,则当期门之处,胆附于肝,故当取募腧而合治之。《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十二官者,相使而不得相失也。夫肝谋虑,胆决断,是肝胆之气相使而不得相失,治以胆募腧者,乃胆病治肝,其施治之义,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D1101颈膺如格:

  1、《内经校释》注:“咽喉胸膺格拒不通。如有物阻塞。”

  2、黄元御注:“颈膺如格,如有物阻格不通也。”

  D1101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

  1、《内经校释》注:“太阴脉指手太阴肺经,其脉在寸口有动脉搏动应手,今脉微细如发,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2、本句已内迁,以使“二不足”、“五有余”论述集中,见迁移说明。

  Q1101颇:据《楚辞.离骚》:“循绳墨而不颇。”取倾斜、偏重意。

  Q1101病名曰厥:

  1、《内经校释》注:“阳明胃热过盛,太阴脾肺虚衰,阴阳之气均逆于上而不相交通,故名曰厥。厥,逆也。”

  2、《素问悬解》卷之四《奇病论》注:“病名曰厥,是为癃厥,死不治。”

  Q1201不表不里:

  1、 黄元御注:“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则表非真盛,是阳气之外脱也,里非真虚,是阴气之内凝也,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2、 《寿夭刚柔》LS06-S0105“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即为本解。

  D1301巅疾:

  1、《甲乙》、《太素》、《素问直解》卷之四《奇病论》均作“癫疾”,从之;

  2、《素问悬解》注:“此癫疾为先天奇病,而属于不治也。”

  3、《内经校释》注:“即癲痫。”

  4、癫疾,从病态看,可视为先天奇病;从发病机理“其母有所大惊”看,亦可归属厥症。

  Q1301气上而不下:

  1、《素问直解》注:“其气上而不下,精以养胎气,上不下则精与惊气并居。”

  2、据《举痛论》SW39-Q0607“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可知:此气为乱气。气上而不下,即乱气上而不下。

  LS22——《癫狂病第二十二》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22—C0201→C0503‖→‖SW47—Q1301‖→‖SW45‖迁移说明:

  1、 原篇《癫狂》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太素》将C0201→C0304单列于卷第三十杂病《癫狂》,将LS22—C0401→C0503单列于杂病《惊狂》;

  3、 癫狂之病,既承前文黄帝巅疾之问,又为“其母有所大惊”、“得之大恐”、“得之有所大喜”等卒发之厥症,迁入本论,正当其位。

  ‖LS22—C0601→C1001‖→‖LS22—C0503‖→‖SW45‖迁移说明:

  1、 原篇《癫狂》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素问悬解》置于卷九《寒热病》篇,黄元御云:“此段旧误在《癫狂》。”

  3、 《太素》卷第三十将LS22—C0701→C0901段置于《厥逆》;

  4、 据《厥论》SW45-Q0702“阳明之厥,则癫疾……妄见而妄言”可知:本段所论,即为厥症,更兼伯已明示,病为厥逆。故迁入《厥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C0201颜:

  1、《素问悬解》卷九《癫狂病》注:“颜,庭也(天庭)。”

  2、《刺热篇》SW32—C0106“心热病者,颜先赤。”可知:颜乃心之色部。

  C0301瓠壶:

  1、《内经注评》注:“瓠(hu2),即葫芦”。

  2、张志聪注:“瓠壶,葫芦也。”

  3、瓠壶,即葫芦瓢,湘楚人之舀水工具。

  C0301血独动、不动:

  1、《内经校释》注:“关于本书所说‘血独动’与‘不动’,比较难于理解……张志聪说:‘置其血于壶中,发时而血独动者,气相感召也。如厥气传于手太阴、太阳,则血于壶中独动,感天气太阳之运动也。不动者,病入于地水之中,故当炙骶骨二十壮。’读杨、张二氏之说,也难明‘血动’之真相。历代注家对这一点均无详细的解释,故有待进一步之研究。”

  2、据《本神》LS08—Q0102“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大惑论》LS80—Q0108“心者,神之舍也”、《天年》LS54—Q0201“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现,乃成为人”、《天年》LS54—Q0101“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八正神明论》SW26-Q0504“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可知:神与血气同在,神乃生命之必需。瓠壶之血独动,当是与人身之血,两神相感,譬犹磁针与磁石之相吸,月亮与海水之相引,或如电磁感应,神亦有“神感应场”,待验于未来。

  C0301 二十壮:

  1、《太素》卷第三十《癫疾》作“二十五壮。”

  2、《甲乙》卷十一《阳厥大惊发狂病》作“三十壮。”

  C0302顑:kan3,腮。《素问悬解》卷九《癫狂》注:“鬓旁曰顑。”

  C0302骨居:

  1、《素问悬解》卷九《癫狂》注:“骨居,形肉脱,骨独居也。”

  2、骨骼突出,皮包骨状。

  C0303刺项大经之大杼:

  1、《素问悬解》卷九《癫狂》作“刺项大经之大杼脉。”

  2、《内经校释》注:“此下(指杼)原有‘脉’字,据《甲乙》卷十一第二及《千金》卷十四第五,将‘脉’字移上句‘挛急’之下。”

  3、从原作“刺项大经之大杼”。 杼,zhu4,大杼,穴名。

  C0304带脉:

  1、《内经校释》注:“指足少阳胆经带脉穴。”

  2、据《人体经络使用图册》“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可知:此带脉非脉,实为穴名。

  C0305癫疾者:《太素》卷第三十《癫疾》作“治癫疾者。”

  C0401狂:癫狂。《说文》:“狂,狾犬也。”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C0401喜:《素问直解》孙国中《内经避讳字初探》云:“东魏孝静帝名‘元善’,故改‘善’为‘喜’。”从孙国中避讳之说。 喜忘,即善忘、易忘、健忘。

  C0402舌下、少阴:《素问悬解》卷九《癫狂》注:“舌下,任脉之廉泉也。少阴,手少阴之神门、少冲也。”

  C0503曲泉左右动脉:

  1、《内经注评》注:“据陈璧琉、邓卓人考针灸文献,都没有记载曲泉有动脉,仅《外台秘要》载云:‘横向胫二寸,当脉中是也。’所以这里的左右动脉是指针刺左右的曲泉穴而言。”

  2、《素问悬解》卷九《癫狂》注:“曲泉,足厥阴穴。”

  3、《百度百科》(曲泉穴位位置和作用)云:“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的凹陷处。”

  4、依原文译作:曲泉穴左右动脉。

  C0601身漯漯:

  1、《内经校释》注:“形容身体如被水淋而寒栗发抖。”

  2、黄元御注:“身漯漯,懈倦不收也。”

  3、漯,ta4。身漯漯,身体乏力。后文C1001“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即为本解。

  C0601饱则善变:

  1、黄元御注:“饱则善变,生他证也。”

  2、饱食就易生病变。

  C0601手太阴表里:黄元御注:“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也。”

  C1001言吸吸:

  1、《素问悬解》卷九《寒热病》注:“言吸吸,声音不续也。”

  2、说话结巴。

  C1001痠:

  1、《素问直解》孙国中《内经校勘随笔》云:“‘酸’与‘痠’,二字均读suan1,古今文中,皆有混用者,殊不知此二字音同而义别……这里的‘痠’,并非是单一的‘酸’,而是一种以酸为主,又兼及重、胀、痛的综合反应,是一种病态或疲劳过度引发的‘痠’……《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辛胜酸’……就不能写成‘痠’……《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酸’就应该写成‘痠’,故高士宗云:‘酸,作痠。’”从之;

  2、酸,指物质之属性,如酸性、酸味;痠,suan1,指人体之病理反应,如痠软、痠麻。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