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视频观后感

邱惠分享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本文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全国多地多次上过这篇课文,每上完一次课,王老师都进行深刻反思,所以他的这篇课文教学设计有三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比前一次有改进、有突破,他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王老师身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尚且能做到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我们普通教师更应该做到每课一反思。

  流程清晰、层次分明

  他的第三版本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如下:一、由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导入既新颖又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三、品读课文,王崧舟老师抓住关键词语“生态灾难”“不加节制”“滥用”等词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背后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面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和课题,让学生一节课累积下来的情绪通过朗读爆发出来,课堂气氛燃到最高点。整个课堂流程清晰,层次分明,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在一步步加深,情绪也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慢慢累积,所以最后必须通过朗读宣泄出来。

  抓关键词,品隐含信息

  王老师在同学们交流完自己的心情后,通过问题进一步让同学们仔细体会文章内容:“那么,你再到课文当中去找一找,仔细找一找,你想想看,到底课文当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还有哪些描写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糟糕又如此沉重?请在这些地方画下让你颤抖的线条。”很多学生找到了这一句“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指名读完这句话后,王老师又让全班齐读并找出“那些特别扎你心的字眼”。学生找到了“随意”“不顾后果”“滥用”“生态灾难”,王老师将这些词语都板书在黑板上,又让学生读,并提醒学生特别读好“扎你心的字词”。随后王老师问学生“你们有谁知道生态灾难?”学生纷纷举手述说自己知道的生态灾难的例子,王老师用充满着强烈抒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生态灾难对人类的影响,学生的感情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宣泄出来,王老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反复读“生态灾难”和那句话,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你那颗柔软的心去触摸这一个又一个扎你心灵的文字,然后你看着看着,读着读着,想着想着,在你的眼前‘生态灾难’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什么。”同学们的答案沉重又阴暗:“大恶魔”、“尖刀”、“扎心的碎玻璃”……

  王老师这咬文嚼字、浓墨重彩的处理,让这堂课语文味十足。“生态灾难”,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忧患和震撼。但如果不加品味,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是难以生成的。如何品呢?首先王老师让学生调取积累,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其次展开想像,让学生说说随着生态灾难的降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再次拓展背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列举生态灾难的例子,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奇特联想,让学生说说现在读着“生态灾难”四个字,它们仿佛变成了什么。正是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了一起。

  触摸作者滚烫的心灵

  这虽然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如果只把它当成一篇科学小品文来教,注重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的话,就没有办法触摸到作者滚烫的心灵。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王老师通过抓关键词,品味文字背后的诸多信息、情感,让学生触摸到了作者那颗隐藏在平淡文字下滚烫的心灵。读悟课文最后一段,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更是让情绪累积到顶点的孩子们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终至融为一体。课文本身的叙述是理智而平静的,这正是一般科学小品文的典型风格,但王老师却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些平静的叙述后面那颗滚烫的心,并且他还在引导学生也去触摸那颗滚烫的心,并最终与之碰撞、交融。


  【本文作者:吴飞飞(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