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学反思:善意的谎言,真诚的帮助

邱惠分享

  第一次看到《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我就被老教授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所折服,她那平静的眼神胜似千言万语。“装聋作哑”,在我们平时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表现在这位老教授身上,则是一种非常人能有的感人、高尚之举。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小伙子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虽然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小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他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他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谎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回顾课堂的四十分钟,我自己觉得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1、读课文,发现“我”的变化

  了解课文大意后,我抓住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细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老妇人,但课文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小伙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这个小伙子,认真读课文,看看“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学生很快找出“我”拉琴的水平有了提高,练琴的姿势有了变化,面对观众的心理发生了改变,以前不敢在家练琴现在又敢在家练了,父亲和妹妹以前都讽刺我,现在妹妹却对我的琴技大吃一惊。

  2、品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是谁让“我”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老妇人。她让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默读课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画出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都能找到相关句子,并感受到老妇人非常善解人意,想给小伙子信心,为了能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甚至谎称自己耳聋。为了督促小伙子坚持练习,还跟小伙子定下了一个美丽的约定:“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3、联系前文,感悟老人的良苦用心

  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可以说是最懂音乐、最懂小提琴的人了,听着“我”锯床腿般刺耳的琴声,为什么会说好?学生联系前文知道老妇人是看到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体会到“我”非常热爱音乐;通过观察“我”脸红的表情、察觉到“我”想溜走的动作,感受到“我”对自己缺乏信心。老人想帮助“我”这个陌生的年轻人,所以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学生从中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感悟到老人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4、抓标点想象补白,升华情感

  一直以来,在小伙子的心中,每天清晨在小树林里听他拉琴的就是一个耳聋的、慈祥的老人,万万没有想到,她竟然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接下来会是怎样的场景和画面呢?文章没有写,这一切蕴含在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里——省略号,此时此刻,小伙子得知真相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大家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学完课文,同学们都能感悟到老妇人的良苦用心,所以补白的内容大都是表示震惊,这里展示出两个同学的补白小练笔。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这样一篇课文,教学容量是相当大的,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预习未到位,对文章的内容还一知半解,长期以往,可能这部分学生就会掉队。其次,课堂上学生朗读品悟的机会不多,讨论交流的时候应该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本文作者:吴飞飞(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4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