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育类话题范文:基于作业基本类型改良作业形式

玉凤分享

  基于作业基本类型改良作业形式

  根据《作业设计》书中的一周作业的实录,我们发现当下学校内不同学科作业的基本类型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最关注的是基础型作业。二、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类型比较多样。三、绝大多数作业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四、实践类和长周期的作业比较少。五、很多学科都有口头作业的方式。六、总的来看,学生一周的作业量比较多。

  一、从目的来看“教师最关注的是基础型作业”。不管哪一个学科,教师首先布置的作业,比例最大的都是那些指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业。语文为例,不外乎字词的正确书写、词语的积累等;英语则是单词的默写和句型运用。这类作业,老师往往都是统一在黑板上,写下类似于“生字词抄写5次”的简单作业指令。而这些基础型作业,于优秀学生不用抄写,可能都已经掌握了;于后进生而言,完成了作业后还不一定掌握。从目的来看,我们所布置的作业并未真正达成。

  以语文正确书写词语为例,我们是否可以改成帮助学生减少作业时间,针对性的进行抄写。每一篇课文的词语,以按拼音写词语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测,根据自测来决定自己的抄写量。第二天,教师的检查作业形式,就是看拼音写词语,全对者给予满分评价;有错误者给予自查机会,如果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能够书写正确同样给予满分。错误较多者,允许再次准备,再次听写。这样,让优秀者腾出更多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事情,让后进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准备,最终达到掌握词语即可。

  二、从趣味性来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类型比较多样”。我发现许多教师很会模仿,看到人家有什么新花样就学什么。当然,这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诸多老师只学到了花样本身,并没有学到花样背后的精神和理念。布置作业亦是如此,看到人家这个“阅读小报”有意思,就布置学生做“阅读小报”,而没有阅读活动的本身。这样只是为了趣味而趣味,为了小报而小报,学生不一定会喜欢。反之,如果有组织共读一本书,有导读、讨论、分享等一系列阅读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阅读小报”,学生可能真的会有兴趣。

  因此,我想就作业类型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不在于作业的花样有多少,而在于作业前的花样有多少。

  三、从独身子女的角度看“绝大多数作业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大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但基于目前中国这种独生子女的时代及中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我们应该设计和创造作业机会,让同伴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完成作业的兴趣。

  就朗读这项作业,我曾经布置孩子们分角色练习朗读、表演朗读,课堂上进行展示表演。我发现布置了这项作业,学生们周末就会走家串门,三五同学一起练习和表演,好不有趣。暑期,布置一项作业,走访邻居同学,写一写和邻居同学的故事。总之,通过这样的作业,来带动同伴交流,让作业变得更有趣一些。

  四、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实践类和长周期性作业较少”。和“作业类型较多样”问题一样,大多数老师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较强,没有自己的长远目标和持续性的计划。我觉得实践类作业和长周期性作业,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长远目标,持续性的推进,不可中途而废。

  一老师问我,她所接的新班级语文基础较差,作文能力较低,字不成句、句不成章,怎么办?我让她给学生布置一项长周期作业——每周选定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每天朗读三次,持续做一年。因为这是一个投入比较简单的教学任务,老师欣然接受我的建议。她为学生挑选作文,让学生每天大声朗读三遍,持续半年,她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明显的提升,于是更坚定了她的做法,又做了半年。我们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对于作文比较差的班级,这样的作业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长期的关注和跟进,让学生养成习惯,真正让这项作业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不管于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感受到这项作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另外注重学科整合,减少作业的重复性。比如科学中的观察植物生长,就应该主动和语文老师进行合作,设计观察作文或者日记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

  五、从现代信息技术来看“口头作业”。口头作业无法评价,真是这样吗?就拿英语学科来说,教师布置学生回家朗读对话,家长签字。有的家长不管有没有听,都会给孩子签字的。如果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作业品质,就有可能谎称自己已经读过让家长签或者找人代签。如今,智能手机极其普遍,学生使用手机熟练的程度远远超过家长。我们是否通过录音软件,如录音宝,让学生在家中录制自己的朗读作业,通过微信群发给老师。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点击聆听检查,并评价指导。我想,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口头作业得到有效监控,又可以在班级里形成一股录音作业热的潮流。让聆听和录音,都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六、从“童心”看“作业量较多”。每一位老师,自己曾经都是学生,但是大部分老师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学生。回想自己的童年,哪有这么多的作业,哪怕是中考前夕,也不如当下小学生的期末前复习。

  如果你还有一颗童心,那么请好好想想我们的作业是否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部分业余时间?但愿,我们都不要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老师。

  作业,真是一门学问。越深究,越有东西。教育就是这样,有心之人,处处皆教育,从不敢造次。

  【本文作者:周国平 (微信公众号:越读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得转载!】

    383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