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谚语>

谚语有古仔_粤语好盏鬼

若木分享

  “粤语谚语真是鬼马生动好好玩,但是可惜现在好多古仔广州人都已经不知道了。”昨日,本报关于粤语谚语的报道见报后,引发很多老广的热议,不少读者致电本报说及自己知道的粤语谚语,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广州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粤语谚语已经失传,包括一些岭南文化的掌故都已经无人知晓,应该呼吁有识之士收集整理一下粤语特有的谚语,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去。

  阿茂整饼——无嗰样整嗰样。虽然阿茂整饼是没啥要啥的意思,但是广州很多饼店还是喜欢用这个名字。

  老广州陈先生今年近70岁,他告诉记者,“以前阿婆、阿嫲说话都经常用到这些谚语,小孩子听了就会觉得好好笑,有时说谎会被大人敲着头骂‘呃鬼食豆腐’,感觉特别亲切。”说起粤语谚语,陈先生还当场考了记者一下,“你知道贼佬试沙煲是什么意思吗?”看到记者摇头,他有点得意,“贼佬试沙煲——睇过先,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就是以前贼佬去偷东西,都会凿开个墙孔,但是又不知道墙那边有没有人,所以不敢立即进去,就会先用沙煲放进去试探家里有没有人,沙煲看上去像人头,如果里面有人,便会用棍打烂沙煲,贼佬就立马走人,如果没人打沙煲,贼佬便进去偷东西。”

  陈先生说,以前老人家用谚语时,小孩子会问什么意思,老人家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他听,其中还蕴含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小孩子会记得牢。

  “画只耳上墙”是指小孩不听话

  也有读者致电本报对昨日报道的那幅漫画提出不同看法。比如图中一名男子在墙上画了一只耳朵,暗指谚语“画只耳上墙”,文中解释为“隔墙有耳”,但有读者表示,实际上,过去老人家常常说小孩子“画耳上墙”并不是指隔墙有耳,而是指有小朋友不听话,好像把耳朵挂到墙上去了,没带耳朵一样。而图中有一只菠萝和鸡放在一起构成“菠萝鸡”的谚语,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程美宝则表示,这个菠萝鸡并不是菠萝和鸡,而是一种特定的工艺品,在广州南海神庙波罗诞上会有一种特别的工艺品,就是一种完全手工制作的公鸡,上面的毛都是黏上去的,所以才会有形容菠萝鸡一味靠黐的谚语。

  年轻人嫌老土不爱说谚语

  说到为何现在年轻人使用谚语少,有读者表示,家里的孩子有时候会觉得粤语谚语好像粤语长片里的对白,听上去有点土,所以不爱用。程美宝教授表示,语言实际也是一种潮流,有时候需要语境和大环境的影响,比如以前广州作为省城会对小地方有文化辐射,虽然广东省各地方言都不太一样,但是大家都会说省城白话,所以省城流行的一些言语和歇后语也能通过口口相传到处传播。而现在,由于语言规范使用,很多谚语虽然鬼马活泼,但是很难用于书面,随着教育普及化,让年轻人接触这些市井语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即便有,很多年轻人觉得好像是老人家才会这么说话,自然也就不爱使用,渐渐就会失去使用粤语谚语的语境和情境了。

  粤语谚语为何多“沙煲”?

  昨日,在《大粤港谚语》漫画中多处出现“沙煲”,对应的谚语也有不少。程美宝教授表示,“沙煲这种东西,以前几乎个个广府人家里都会有,都会用,所以因此衍生的各种谚语也特别多,随口就来,形象生动,但是现在很多本土人也不会再使用这种厨具,你再说‘吊沙煲’自然无人知道是断粮的意思,根本没有相关的情境了。”程美宝说,曾经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舶来文化当时对香港的冲击也比较大,就会有一些念旧的老文化人、专栏作家专门在自己的专栏里写一些粤语俚语、谚语的来源和掌故,也是担心外来文化影响导致本土文化会渐渐式微。“好像许冠杰的歌曲,以前很红,因为接地气,粤味浓,以前就有很多人喜欢,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日渐普及,大家的文化水平都提高了,自然会觉得这一类作品过于市井,甚至有些粗俗,所以喜欢的人就少了。”程美宝表示,虽然使用的人少了,但是粤语人士对它会有感情。

    13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