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武汉大学教授开学典礼演讲词
站在武大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们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共同携手,打造更辉煌的明天。那么你想知道关于武汉大学开学典礼教师要说些什么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向你推荐2017级武汉大学教授开学典礼演讲词,希望你满意。
2017级武汉大学教授开学典礼演讲词篇【1】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在美丽的东湖之畔,灵秀的珞珈山又迎来一批新的主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在珞珈山开启新的生活!欢迎你们加入武汉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你们来到学校的第一课应该给你们讲些什么。我思考再三,谈三点感受与你们分享:
以武大为家
武大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有一首歌叫《家是珞珈》,是你们的一位师姐在大学期间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词这样写道:"带着一身青涩和憧憬,我就走进了你。你用慈爱博大的胸怀,把我迎进了家。春你给我阳光,秋你赐我金黄。世上最美的地方,怎么也比不上家。家是珞珈,我向往的地方。心有珞珈的根,人就有珞珈的魂"。这首歌在武大学子中广为传唱,相信也会引起你们的共鸣。
我于20xx年年底来到武大,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她:我爱这里独特的风景,我爱勤勉不懈的武大师生,我爱古老而青春的珞珈气象。武大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家。
同学们,你们将和我一样,在珞珈山生活、学习或工作,很多同学将会在这里度过四年、六年、十年甚至一生的时光,武大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也许我们的家还不够美丽,你们会吐槽"'中国最美丽大学'怎么像个大工地?";也许我们的家还不够舒适,你们会抱怨"天哪,这就是21世纪的大学宿舍?";也许我们的家还不够"牛气",你们会期盼"学校什么时候才能重振'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雄风?"我知道我们做得还不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共同去呵护,共同为她添砖加瓦,我们的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温馨、越强大,成为世界上让我们最为向往的地方。
感悟武大精神
建校120年来,始终有一种品格挺拔着武大人的脊梁,那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始终有一种担当指引着武大人的方向,那就是教育报国、造福社会;始终有一种气质浸润着武大人的心灵,那就是兼容并蓄、自由开放;始终有一种精神植根于武大人的灵魂,那就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它们汇聚成武大的精神,它们就是"珞珈的根"和"珞珈的魂"。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去好好地体会与品味,让武大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传承与光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武大精神的滋养下,武大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我曾经给同学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企业老总给下属布置工作。第一类学生接到任务,还没开始干,就首先点评一番,建议领导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搞得领导极为不爽;第二类学生埋头苦干、加班加点,循规蹈矩地完成了任务;第三类学生按期完成了任务,并提交了一份修改建议方案。结果是:第一类学生被炒鱿鱼,第二类学生成为了业务主管,而第三类学生则得到了重用,接了老总的班。
武大要培养的就是第三类学生!我希望你们不仅要有实干精神,而且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这正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精神的体现。武大校友易中天先生曾说过,"武汉大学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风景好,风水好,风气好,这么好的风,熏也要熏出人才来。"我相信,在武大精神的熏陶下,同学们想不优秀都很难!
树立大爱情怀
有人说,武大这么浪漫的校园,有樱花城堡、有情人坡、有东湖,不谈恋爱岂不可惜?我今天想说的是一种广义的爱,它包括对同学的友爱,对父母的关爱,对兴趣特长、学术方向的热爱,还有对我们武大这个大家庭的珍爱,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唯有爱,才能使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积极的联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正能量!
爱的对立面,是"不爱"。这些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的突出问题。随意放弃自己的学业,是对自己的不爱;给室友投毒报复,是对同学的不爱;忽视父母,是对父母的不爱;对学校环境的破坏,是对学校的不爱;对社会冷漠,是对社会的不爱。"不爱"将使人生变得晦暗无光。当你们今后遇到挫折,不妨多一点倾听与沟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学会自我调适与自我减压,在爱与被爱中获取奋起的力量。如果实在不行,学会求助吧,去找你的朋友倾诉苦恼,去找你们的辅导员和导师寻求支持,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获得专业的心理辅导。你们要记住,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一所学校发表"为什么要上学"的演讲,讲了一句经典而震撼人心的话,他说:"放弃自己就是放弃国家!"我衷心希望,你们永不言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爱自己、爱他人、爱武大、爱世界!
同学们,珞珈时光已经向你们开启,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我期待,你们自立自强,学会自主思考、自主管理属于你们的大学时间,自主地规划和设计属于你们的未来!
我期待,你们珍惜自由发展这一武大给予你们的最好礼物,在自由的网络漫游中学会理性思考与判断,在自由的个体发展中充分发掘你们的个性与潜能!
我期待,你们能砥砺意志、锤炼人格,立足武大眺望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用你们的双肩担负起家庭、国家与民族的责任!
我期待,因为有你们的加入,武大将早日成为美丽武大、英才武大、大爱武大、创新武大、活力武大,早日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武大将塑造你们未来的人生,而你们将塑造武大的未来!我对你们充满信心!
谢谢大家!
2017级武汉大学教授开学典礼演讲词篇【2】
尊敬的李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学弟学妹,大家上午好!
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她是唯一一所把校名反着念比正着念更有气势的大学——学大汉武立国,你们感受一下。今年开学,因为博士生入住樱花城堡,武大又在网上成了“别人家的大学”。所以,恭喜你们,别人家的大学生们,欢迎来到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大汉武立国!
来到了武大,就走进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不过,美好的故事不一定有美好的开头。十二年前本科入校,大一军训不到一周,我就把包给弄丢了。里面有钥匙、手机、学生证、身份证、饭卡、银行卡,银行卡里有1000块钱,当时两个月的生活费。刚进大学就一无所有一贫如洗了,这才叫感觉身体被掏空。我满脑子翻来覆去就两句话: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妈妈没有来,辅导员来了,她陪我坐在奥场的台阶上,看下面的人站军姿踢正步,看了一会儿她对我说:“才刚进大学啊,你怎么能当逃兵呢。”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后来我发现这句话是有魔性的,后半句不变,把前半句换成任何一种情况,都成立:课都上一半了,你怎么能当逃兵呢;明天就小组讨论了,你怎么能当逃兵呢;马上就把她追到手了,你怎么能当逃兵呢……逃避和放弃是人遇到困难后的本能反应,停留在本能上,只会变得无能。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人才有成长,以后遇到谁挑衅“你能你上啊”,你才能霸气回他一句:我要上了,就没你什么事儿了。感谢这个并不美好的开头,让我以后再遇到任何麻烦、挫折、失意,都不至于心浮气躁、乱了阵脚,而是把它们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坦然接受。
本科期间我最重要的决定是加入辩论队。武大金秋辩论赛的规模不算最大,难度也不算最高,但迄今为止,连续三届“全程最佳辩手”仍然是我最珍视的一项荣誉。很偶然地拿到第一个全程最佳后,我想,要不明年再来一个吧。第二个到手之后又想,二都二了,就再挑战一下帽子戏法吧。前段时间王健林的一个采访在网上火了,我才知道,这叫做“先定一个小目标”,他的小目标是先挣一个亿,我的小目标是再拿一年最佳。跟首富比起来我的小目标真是小目标,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目标。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首富,但你可以让实现小目标的过程成为大学里的首笔财富。几个小目标下来,说不定自己都被自己吓到,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听到初心的跳动,看清前方的道路。人文馆主厅是所有武大辩手心目中的圣地,每年的金秋辩论赛决赛在那儿打。要想进军人文馆,就得过五关、斩六将,跟每一个对手死磕。几年辩论打下来,我从来没有打进过决赛,但打比赛成了我人生的通关模式,包括现在的工作单位也是比赛比进去的。一方面,是这个不拼爹就看脸的时代太凶残,还有些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那我这明明不能靠脸吃饭的人就更得靠实力了。另一方面,靠实力是正道,也是王道,是武大人的优良传统。一路走来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在武大,有两件事你不做就会后悔的。昨晚我在看这两年各大高校毕业典礼上的校友致辞,发现一个特点,他们谈工作谈得特别多,谈读书谈得特别少。这绝不是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人都不重视读书,恰恰相反他们读的书比我多多了,这是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离开大学校园以后,你要走上社会,成家立业,读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一个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碎片化处理的时代,系统性阅读越发难能可贵。社交网络朋友圈,工作以后保你刷到吐,不如放下手机,到图书馆里借几本大部头先吃到饱。现在的新图书馆是我毕业后落成的,藏书量、阅览空间、管理系统纷纷升级,还有传说中的情侣自习室。为了让大家读书恋爱两不误,学校也是操碎了心,这个情你们不领,我们校友不答应。第二件事情当然是交朋友和谈恋爱,让最美丽的邂逅发生在最美丽的校园里。我的妻子跟我本科同院,比我低一级,我们认识之后我的第一个生日,她送了我一本精装版《说文解字》。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学妹,留给别人就是犯罪。交朋友和谈恋爱,其余都是浮云,三观合不合最重要。一同沐浴武大文采风流,一同沾染珞珈山水灵气,这样的人想不合都难。在这里找到至交,觅得真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莫大幸事。
武大是梦开始的地方。这个梦的打开方式,现在就在你们手中。你可以选择,让珞珈之山、东湖之水成为你梦里最美的风景。你也可以选择,让你的梦,成为这珞珈之山、东湖之水上最美的风景。
2017级武汉大学教授开学典礼演讲词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叫涂云新,是一名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20xx级的博士研究生,我的学习和主攻方向是比较宪法和国际人权法学。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开学典礼,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段我在珞珈山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在母校向大家开启一扇新的校门之际,我要特别地祝贺各位在座的同学正式成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武汉大学法学院的新主人,同时,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衷心地祝福法学院的老师和教职员工教师节快乐!让我们真挚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各位同学、各位学友,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法律人的双重使命。请允许我从一个关于课堂的故事讲起[3]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简陋的教室里教授过三千弟子,同时,我们也知道孔子还是一名司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法官。孔子所教授的内容包括公平和正义,那个时候的课堂似乎是这样一种情景:学生跪着听,老师躺着讲。八百年前的宋代,在鹅湖书院里发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学术辩论,中国最顶尖的学者朱熹和陆九渊率领几百文人围绕理学和心学激烈辩论了三天三夜。那个时候的课堂是这样的:老师坐着讲,学生站着听。曾几何时,在中国的课堂里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当然在法学院的课堂也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站着讲,学生趴着听。但,我想象在未来的课堂里,应该是这样的——老师坐着讲,学生跪着听。这是一个关于课堂的有趣故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带着对知识的敬畏和渴望来到了学校,而老师正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基于对正义知识的追求来到了以研究法律和法律现象为核心的法学院,这就是我们从今天开始即将要做的。
卡尔·马克思曾说过:“……只有那些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是的,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通往成功的路是艰辛的。如何才能达到我们的成功的梦想呢?我想四百多年前英国的科学巨匠艾萨克·牛顿告诉了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我缘何能够比众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5] 是的,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有希望到达那个光辉的顶点。
此时此刻,我的记忆拉回到了十年前我即将沉重的背着行李赶到法学院的情景,临别时,父亲对我说:“儿子,爸爸已经老了,就像一块快燃烧完的煤炭,以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走了。” 我含着泪水理解着父亲的话,父亲即使在这样叮嘱我的时候,都在用他的余热来温暖我的前程。然而,理解的过程是漫长的,我至今都不敢相信需要十年甚至是一辈子来理解那个朴素的道理。我也想到了我在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两位长者——韩德培先生和马克昌先生,今天,我们不正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一步步成长的吗? 我甚至想得更远——王世杰、周鲠生、梅如傲、姚梅镇、何华辉、杨鸿年……
法学院有着许多悠久和值得骄傲的传统,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就是它对正义学问持之以恒的卓越追求。试着想想,从这个法学院走出了多少位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以及那些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平凡工作者?其实他们都曾经或者正在给我们提供一个个坚实的肩膀。正是因为他们曾经的梦想也是我们今天的梦想,所以我们有义务去圆那个梦,我们更有责任去延续那个厚重的传统。
从本科一年级新生一路走到今天,我曾经遇到过无数的困难——物质的匮乏、学习的失败、生活的挫折,甚至时常有对现实和体制的抱怨。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自己的学习困境、面对社会正义的丢失,我们如果只有抱怨,那么我们绝对不能到达我们一开始就设定的光辉顶点。也许我们太忙于救人,疏于思想,我们时常忘记了法律人还需要反求诸己,正如大家常常所听到的一句话——“你怎样,你的中国就怎样。”我也开始慢慢地懂得,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背负着双重使命:一个是人生使命,一个是文化使命。第一个使命要求我们赎己,我们需要反求诸己、不断去磨练我们的意志,在一天一天踏踏实实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重新塑造我们的人生。第二个使命要求我们救人,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法意识、法理念、法方法、法文化,通过学法、用法、研法、守法去实现法的精神。我们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正义如江河滔滔[6] 20xx年当我站在海牙国际法院进行模拟辩论之后,法官的一席话让我深深感动,法官说: “The notion of Justice is actually at the heart of everybody, and that’s why if you go to the street or the countryside, you ask a person what justice is, he or she will probably give you a very similar answer.”“正立的理念无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走到街边或者乡村去问一个人,何为正义的时候,他或她都极有可能给你一个十分相似的答案。”我知道,我们都有一个梦想,我们梦想有一天公平和正义的流水能够淌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使命。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只关心个人的学习、工作、待遇、官职和前途,我承认这些都是必须的,但铁一般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当法律人的文化使命命悬一线的时候,当正义不能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时候,任何一个人的独善其身根本就得不到保障。当今天手握公权力的审判者恣意妄为的时候,谁能保障明天他不会伦为阶下囚呢?在这种情况下,谁能逃脱,怎么逃脱?不言而喻,法治是中国人人身安全和个人福利的唯一出路。我们的人生使命和文化使命是贯通的,《论语·为政》中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十五岁到三十岁,由三十岁至七十岁,中国人传统的生命轨迹的每一个阶段都被赋予了一种使命,只有完成这个使命生命所添附的意义世界才是完整的。如果将这种观点运用于中国的法治事业,一九八二年宪法颁布后三十年的法治历程已经昭示我们:中国的法治终将告别“十有五而志于学”的阶段,法治应该走向“三十而立”全面实行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法治无疑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
同学们,你们想改变自己吗?你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吗?你们想改变当事人的处境吗?你们想改变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吗?来吧,到这里来,到武汉大学法学院来!
最后,我想说:请不要辜负了我们所在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谢谢大家!
那么你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