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稿大全>环保演讲稿>

优化投资环境优秀演讲词(2)

智明分享

  优化投资环境优秀演讲词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的投资和重大项目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目的在于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发动一切力量,调动一切因素,挖掘一切潜力,全力抓投资、合力抓项目、奋力促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投资和项目是个战略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投资是发展的支撑,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发展就是投资和项目建设,一个投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我们六安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投入不够。大投入大发展、小投入小发展、不投入难发展,扩大投入是我们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支撑。因此对六安来说,今天的投资多少就是明天经济增长的快慢,今天的投资方向就是明天产业结构的优劣。这是一个科学的判断,也已经被发展的实践所一再证明。从实践来看,“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幅9%,比“九五”期间快2.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是“九五”的1.6倍,年均增速比“九五”快6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27.2%上升到“十五”末的37.2%。进入“十一五”, 20xx年、20xx年两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359亿元,接近整个“十五”期间的投资额,全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4%、15.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5%。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近年来全市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得益于投资的快速增长,而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也正如三运省长强调指出的,我省之所以能够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渠道增加投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连续多年的大规模、高强度的投入,不仅带动和支撑了当前的经济发展,而且正深刻改变我省的比较优势,使我们的区位、资源、产业等形成了很好的组合优势,这种效应正在显现。从理论上来看,我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主要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三运省长的这种判断也完全适用我市。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把投资和项目工作紧紧抓在手中,强化发展支撑,增添发展后劲。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市的投资和项目工作也还存在着很大隐忧。从20xx年到20xx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去年出现下滑势头,增幅低于全省18.6个百分点。今年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入132亿元,仅占全省3.4%,增幅低于全省20.9个百分点。这当中,固然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高速公路、铁路相继竣工或接近尾声,国家宏观调控趋紧和项目准入门槛提高,给我们增加了工作难度等等。但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由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形成的,客观情况很难改变,我们就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多做文章。从主观方面分析,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抓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意识不够强。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投资和项目工作的重视还往往是挂在嘴上、停在手上;工作思路不清、主动性不强、氛围不浓,缺乏钻劲、韧劲、拼劲。二是抓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水平不够高。一些地方和部门谋划项目缺少预见性和超前性;项目编制粗糙,缺乏可操作性;项目库建设不能及时跟进更新且质量不高;破解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力度还不大、招数还不多。三是抓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服务不够优。在有关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项目安排、资金投向等方面的信息发布上,向企业和公众提供投资信息服务不够及时;不少项目因前期工作不扎实,开工条件很难落实;项目管理缺乏联动机制,地方、部门和单位之间没有形成有序、有效的机制,特别是在项目设计、前期工作推进、向上争取、对上报批等重要环节上,各自为阵,影响了工作效率。四是抓投资和项目工作的环境不够好。项目建设、投资工作、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存在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少数职能部门和执法人员大局观念淡薄,只强调自身利益,巧立名目,违规收费等等。

  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形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全国经济增长出现20xx年以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首次回落,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为突出,“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全省投资增幅回落高于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先行指标增幅有回落的苗头,这些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高度警醒。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势头总体很好,好中加快、逆势上扬的特征十分明显。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使这种好的势头得以保持和延续,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我们能不能在经济周期的变化中抢占先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应对各种困难局面最有效的手段,抢占投资和项目的先机,特别是在形势趋紧的情况下,谁争的投资大、投资准,谁上的项目多、项目好,谁就积蓄了力量,抓住了机遇。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不懈地抓有效投入,抓项目建设,在加大投入中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大投入中转变发展方式,在加大投入中壮大经济实力。

  二、投资和项目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精心谋划

  投资和项目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投什么、上什么,怎么投、怎么上,每一步都需要认真研究,科学运筹,精心谋划。

  第一,投资和项目工作涉及的领域很宽、范围很广,必须突出重点。

  投资方面:一是招商引资,在竞相发展、竞争激烈的大格局下,怎么引进投资和项目,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招商引资。今年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企业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放弃低成本的优势。亚洲各国在过去几十年内先后崛起的经验,被学者整理出一套“雁行理论”。大意是说,先进国家在完成从低附加值产业到高附加值产业过渡的同时,带动其他落后国家随之完成产业转移。我国作为一个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雁行理论”同样适用,也就是说“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转移至象我们安徽这样后发的地区。这次我随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考察学习,切身感受到这种产业转移已经处在关键阶段,我们参与分工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正处在最佳时期。如何才能保证产业转移到我们这里来,最有力的抓手仍然是招商引资。为了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市委、市政府前一段时间采取了一些列务实的举措,先后在上海、无锡、绍兴和温州等地成立了6个招商联络处,要求每个联络处到明年底招商引资1亿元,出台了社会招商奖励办法,修订了招商优惠政策等。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在招商引资上多想办法、多动脑筋,产业招商、驻点招商、社会招商、以商招商,什么办法管用就要加以坚持,什么措施有效就要加以推进。

  二是银行融资,今年1-8月,全市新增贷款27.5亿元,开发银行、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徽行等省行的领导亲自带队先后来我市进行合作洽谈,并都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市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些都是我们政银合作不断向好的方面。但是,我们的存贷比仍在持续扩大,新增贷款总量仍然较小。应当看到,从紧的货币政策依然是“有保有压”的,贷款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三农”、扩大就业等方面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加,只要我们有好的项目相对应,获得支持的空间仍然很大,保持贷款持续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这一点,我们在与金融机构负责人洽谈时也都有广泛的共识。还应看到,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由“双防”变为“一保一防”,金融宏观政策也会有相应的调整,这也是我们加大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的重要机遇。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学习并掌握国家的金融政策,围绕我们的投资和项目重点,拿出一批基础较好、前期工作过关的项目,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形成金融投入的持续增长点和新的爆发点。

  三是民间投资,截至8月底,全市金融存款余额为509.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占65.4%;今年1-8月全市新增存款84亿元,超过了上年全年的增加额,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居民储蓄。这说明我们民间资本的潜力很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的民间投资进入市场难、融资难、壮大难。应当说,目前民间资本不是缺乏投资意愿,关键是要解决好激活民间投资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多动脑筋、开拓思路,让越来越多的人自主创业,尤其是要积极引导有创业技能、创业资本和创业激情的能人创业。六安应该有这方面的优势,我们有160万外出务工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完成了市场观念、创业技能和原始资本的积累,只要给他们合适的创业平台和政策引导,就会释放不可低估的能量,各地都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招数,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此外,争取国家投资、典当融资、融资租赁、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等都是扩大投入的有效方式,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力求突破。

  项目方面:一是工业项目,应该说,从全局上讲,所有的产业项目都要发展,但尤其要突出工业项目。要围绕我们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遴选一批牵动性强、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重点工业项目,象钢铁产业双百亿工程,以及列入省“861”计划和市“568”计划的工业项目,要紧紧抓在手上,狠抓不放。对这些项目要分分类、排排队,10亿元、5亿元、亿元和5xx0万以上的都有哪些项目,要建立项目档案,及时了解情况,分类指导、分层负责、分头推进。二是重大项目,要在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抓好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项目的同时,着力抓好牵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重大项目。应该看到,重大项目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有时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握以下重点:首先是工业项目,这是我们的核心战略,已经在多次会议上说过,不再重复。第二是“三农方面”,粮食产业双百亿工程、治淮“新三项”、农村公路“村村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这些都是我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点,抓好这些重点工程,对六安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至关重要。第三是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要抓住淠河综合治理和三年实施计划两个重点。同时,对社会事业、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各级、各部门也要精心谋划,努力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和牵动性的重大项目。三是板块项目。当前我们的项目还存在着零打碎敲、规模不大的问题,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因此,要采取按产业分类、打捆包装的办法,形成项目板块,比如钢铁产业、粮食产业实施的“双百亿”工程就是很好的突破。其它方面,象油脂、蔬菜、羽绒、茶叶、小水电、市政设施、公益设施等产业和领域,也可以形成一定的板块。板块项目不仅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也能够增加项目的吸引力,更利于对外招商和向上争取政策。同时,在项目组合的过程中,要注重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依托现有的骨干龙头企业,发挥互补作用,产生集聚效应。

  第二,项目是投资的支撑和载体,做好项目工作是投资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首先,要抓项目谋划。项目谋划是稳定增加投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我们的项目库,虽然也有一定数量,但是不是都有质量呢?我看未必。有些项目是多少年一个样,无人问津;有些项目听起来不错,但一谈一看,就是那么薄薄的几张纸,没有内容;有些是为编项目而编项目,项目仅仅停留在纸上,可行性很小。所以说,当前扩大项目储备的任务十分紧迫,首先就是要对项目库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无人问津的剔除出去、缺少内容的尽快完善充实,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善于谋划出新项目。三运省长在赴苏浙沪学习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有8个方面的产业需要特别重视和注意:一是能够做大做强的成长型产业;二是能够延伸产业链的产业;三是能够弥补和丰富我省主导产业组合条件的产业;四是能够提升、带动现有产业成为品牌的产业;五是能够尽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我们资源的产业;六是能够大力吸纳劳动力的产业;七是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条件的产业,包括资本、人才、管理等;八是能够促进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基础性产业,包括交通、通讯等。我们就是要围绕这八个方面的产业,结合六安实际,对照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工程发展的目标任务,哪个领域基础弱、差距大,就加强哪个领域的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不仅要谋好,原则上做到拿出来就能实施,而且要谋足,确保能够支撑既定领域发展目标,特别是要储备一批投资额上亿元、十亿元乃至几十亿元、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重大项目。

  其次,要抓新开工项目建设。要按照“八个必须”的条件要求,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好项目主体、建设用地、环境评价、资金等项目建设条件,特别是列入省“861”计划尚未开工的项目要确保年底前开工。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争时间,抢速度,积极稳妥地做好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保障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对目前已经开工,但对照“八个必须”条件部分手续尚不齐全的项目,要加强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尽快完善各项手续;对尚未开工的,要抓紧开展相关前期工作,特别是华电二期、大昌1xx万吨球磨铸造等要尽快完善前期各项工作,创造条件,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再次,要抓在建项目进度。项目的进度就是发展的速度,必须狠抓项目进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周期和频率明显加快,宏观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尽早发挥投资效益。当前,各个领域的项目建设计划较多,任务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建设单位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强化施工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对计划今年竣工投产的项目要倒排工期,千方百计抢进度。

  第四,要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当前,土地、环保和资金已经成为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最大制约,各地也反应强烈。土地问题,省里正在研究完善土地供应调度的办法和盘活存量土地的意见。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土地“双清”力度,切实抓好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土地整理是我们当前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的有效措施,要继续坚持抓好。环保问题,这是个硬性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特别是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环评工作的指导,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放开环评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投资和项目是个具体责任,必须狠抓落实

  抓好投资和项目工作是对六安发展的负责,对六安人民的负责,对六安未来的负责,这是一项具体的责任。责任是动力、是激情,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面对同样的困难,能不能争得项目、增加投入、求得突破,归根结底还是责任心的问题,是责任心大小的问题。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能加以克服;责任心差,眼前的机遇也可能失之交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牢固责任心,强化责任制,扎扎实实地抓好投资和项目工作,形成全市上下、方方面面抓投入、争项目、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效的协调服务和组织指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承担着投资和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责,也是扩大投资、谋划实施项目的重要主体。当前,投资和项目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同志和直接从事投资和项目工作的同志,要不断学习投资和项目知识,研究政策,用好政策。要把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每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都要确定自己的项目,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要加强投资和项目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政府特别是发展改革部门要组织专门班子来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注重发挥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作用,建立专家库,为项目谋划提高咨询、论证和指导。要加强投资和项目分析,今后投资和项目分析会要成为制度坚持下去,每个季度、每半年、每年都要搞一次全面的分析。

  二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项目实施、谋划的主体。除了部分政策性投入的项目外,其它项目的实施主体都是企业。所以我们抓项目必须抓企业,把企业推向发展的第一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引导和促进企业抓紧研究提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做大做强现有企业。要围绕我们的钢铁、农副产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加强资源整合,组织企业研究谋划跨行业、跨地区的大项目,打造规模产业,强化经济发展支撑。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由企业法人全权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批、资金筹措、工程实施、债务偿还和运营管理。

  三要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投资和项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投资、一个重大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地方、多个部门。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搞好各项服务工作。要为重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快速通道”,能变通的要变通。市县(区)发展改革委、经委、土地、建委、农委、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宏观研究,搞好协调调度,为重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解难事,办实事。要建立投资和项目督查调度制度,采取分类调度、单独调度或现场调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投资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有关部门在调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同志们,投资和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龙头工程,是事关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投资和项目第一抓手的思想,凝心合力,真抓实干,以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奋力开创六安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点击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优化投资环境优秀演讲词”

322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