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稿大全>环保演讲稿>

大学生生态环保演讲稿

智明分享

  从小事做起,加入绿色环保的队伍中,让我们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给地球母亲一个绿色的未来。现在就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大学生生态环保演讲稿,欢迎阅读。

  大学生生态环保演讲稿 篇【1】

  目前,我们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所以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关键是必须从大学生抓起,在我们大学生的脑中潜移默化,形成生态文明观。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为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积极倡导环保与生态文明,积极为生态文明事业做贡献。我们可以指定相关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并且要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思想。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节约:节约纸张、废纸再利用、不随手乱扔废电池、节约水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二、保护: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积极植树造林;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在房前屋后栽树;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金属,废塑料,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使用无氟冰箱,少用室内杀虫剂,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三、宣传: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支持环保募捐,反对奢侈,简朴生活,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做起,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美好中国,期待更好明天。

  大学生生态环保演讲稿 篇【2】

  一、生态文明的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20XX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国情。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的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1/2。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有限的资源存在存在浪费的现象。

  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阻碍发展,而是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是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第一要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关系“人民福祉”,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反应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统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二)实践意义

  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态文明既是生产领域的文明,更是生活领域的文明。生态关系人人,人人必须保护生态。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突出了中国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性,提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的良好风气”。这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建设生态文明的总动员,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促使全体民众进一步转变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形成从我做起、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伟大的实践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非常及时,它既是实践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实践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会使我们静下心来梳理和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它会为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永续发展提供载体,它必将使美丽中国变成现实。

  三、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

  1、人头问题突出,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在获得巨大经济发展的背后,却付出了更大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退化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空气持续恶化,水污染日益严重,金属污染呈现高发态势。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任务表明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国的生态状况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XX亿元;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态文明的解决办法

  (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加速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重要杠杆作用。

  (二)尽快出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制度,可借鉴美国使用绿色税收和绿色收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包括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以各种税收奖励制度促进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税收与环保表现挂钩,征收天然产品发展税,制定交通优惠政策等。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守法意识和监督意识。落实企业的生态责任和监督,强调重在生产线始端的污染控制和污染减少,而不是在传统的终端治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发展。

  (三)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公众的生存权”的现代意识,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让推进“生态文明”尽快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以及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加快环保的信息化建设,以推进环境民主,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发展,发挥民众的参与、监督和管理作用。

  (四)重视把环保与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紧密结合。以高校和环保科研机构为平台,加快对环保科学、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其发展专业的环保咨询、设计、工程、服务和保险等的新兴产业。尽快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广大城市社区和农村民众的环保教育和示范基地建设,落实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尽快让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青少年和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民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的培养,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社会环境。

  五、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我国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生态环保演讲稿 篇【3】

  20XX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引发了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在“里约”精神的鼓舞下,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逐渐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20XX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庄重地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和20XX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XX年中共十六大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XX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XX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近二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初步达到了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并且,我国森林覆盖率、森林储蓄量和森林面积也大幅增加,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幅巨大。

  2、生态经济初具规模生态文明主张资源再利用的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些年,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我们已经步入世界前列。实现了水电装机、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核电在建规模、风电装机的增速四个全球第一。同时,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全国范围内均有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

  3、生态旅游发展迅速自推动生态文明发展以来,我国新建了许多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优美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户外游憩、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维持生态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保障。

  短短二十年,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1、我国的基本国情限制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中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问题是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然而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物质支持。大量的开采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同时,为了追求高效益、低成本,中国许多行业和地区不明由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进行生产,排放也不达标准。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因此,中国单位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伤害,如此恶性循环,中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生态文明意识不够深入人心

  新中国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在很高的发展速度。发展快固然好,但是发展过快的话,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许多人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的满足,为了追求高效益、低成本,不采用先进技术、不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长远的发展。这并不是因为国家标准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而是由于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生态的现状,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地球带来的严重后果。基本文化知识的缺失和基本环保意识的缺失,导致了生态文明建设很难进一步推广。

  3、生态建设不均匀

  我国在增加森林覆盖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可否认森林的增加对生态有着不可计数的好处。然而这种哪里出了问题就去哪里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我们永远在解决问题而不是预防问题的发生。在许多城市,为了追求发展,仍有大片的天然植被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工厂,好一些也只是完全没有因地制宜的所谓绿化区域。这种不均衡的生态建设取得的生态效益并不显著。

  我对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

  1、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环境问题竹根到底是人口问题造成的。人口不断增长,必然会造成对物质的需求不断地增长。经济的发展会消耗能源,人口越多,所需能源越多,占地约大。为了满足人们需求,就要不断砍伐森林,开采能源,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所以,我们还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也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只要把人口的增长和生态建设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我们就能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人口过多,我们现有的水平就不能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日益增加,我们更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我们不得不从环境中获取更多,这就对环境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2、持续推动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果”,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损害。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问题,它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所以,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某种经济增长,带来一时的经济数字的增高,却留下了长远的隐患。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并且,虽然短期来看,我们是得到了高效益,但是长远来看,生态的破坏对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困难。我们不能只考虑近几年的发展,而应该纵观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在追求眼前利益的同时,也追求未来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确道路。

  3、宣传生态文明文化

  要想从根本上维持生态平衡,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不断解决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样循环,无休无止。就算有一天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生态被破坏的速度,但是如果人们没有足够的意识去利用新技术解决问题,一切的努力也是白费的。所以说,要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压在自己肩上的生态建设的责任,才能更好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当人们都有意识去保护生态了,新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功效。同时,当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了提升,在生产生活中对生态造成的伤害也会减少,这也从根本上减少了生态问题。

  4、均匀协调发展生态建设

  不仅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需要建设生态林,在城市中生态的建设更是至关重要的。在城市中合理的增加绿化,不仅对城市生态系统有好处,也能给人们创造更优质的生活条件。我认为城市生态建是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胡锦涛同志最近也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发展的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是一条正确而光明的路线。虽然这条路上充满了困难,但回首看到我们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270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