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4篇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篇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简单计算一下,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到65%,展览次数、接待人数呈上升趋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各地免费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大学学校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越来越多,使更多热爱国家历史、渴望先进知识的人们得到了历史的熏陶、文化的浸润。
其实对于这些藏有国家珍贵文物、教育教学资源的场所来说,免费对外开放就意味着要面对管理机制的转变、珍贵资源的保护、管理成本的上升与公共秩序的维护等诸多问题,就像大学学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一度引起了社会热议。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加大力度与投入支持免费对外开放?那是因为:从高墙铁壁、凭票参观到免费开放、鼓励参观,放开的不仅是人们的脚步,更是奔向文化海洋、充实思想头脑的翅膀;建立的不仅是一种规章制度,更是弘扬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座历史丰碑。
中共中央在主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是立足全局的远见卓识。
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正面临着转型期这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让博大的文化不被抛弃,让优秀的道德不被降格,让社会主义的信仰不被侵蚀。党和国家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给全社会、全国人民上了生动的一课,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
内化于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根基,是精神命脉,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从“孔融让梨”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优秀传统道德,我们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去丰富头脑、净化灵魂、树立信仰,缺少的只是去学习、去思考、去内化。同时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外化于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贯穿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内化的价值观培育,转化为外化的追求高尚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自觉行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每一个社会人都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承担起这份属于全国人民的责任,自觉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真心的赞扬,理性的批判,每个人心中都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发自真心的热爱每一寸土地,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份工作,真诚朴实的对待每一个朋友,创造一个和谐有序、公平正义、活跃温馨的美好社会。
2017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篇2
党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学习、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课题。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一、三个“倡导”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积淀的结果;二、提出“三个倡导”的重大意义;三、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将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从历史上看,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举措,作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基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加以推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作用、科学内涵等的认识。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价值期盼,深入研究当前社会存在的价值共识和主要分歧,进一步明确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分步实施,脚踏实地加以推进。
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许多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方针原则,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追求,体现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探索和最新认知,其中许多已经为广大群众所熟知、所接受。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把那些最富有时代精神、最富有实践特色、最富有旺盛人气的价值理念挖掘整理出来,使其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厚的理论根基。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要针对一些人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从理论上讲清楚价值观从来都是具体的、社会的,抽象的共同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完全移植西方的价值理念只会把社会主义中国搞乱。
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在方方面面共同推动下,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如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解放军提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这既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民意的过程,也是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要鼓励不同城市、各行各业结合实际提炼自己的行业精神、城市精神,为最终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经验。要以适当方式组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进行讨论,吸引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整合多样化思想意识,推动形成社会共识。
2017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篇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基本的价值遵循。2014年5月4日,同志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年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认识,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党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亦表达了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期待和追求,除了国家层面的光荣和梦想外,更多体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千姿百态的个人生活当中,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理应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理想和追求,这与寄寓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民群众对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上下求索、亿万人民群众的奋斗和牺牲有更深刻的体悟,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难题和个人困惑及可能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更加全面。既不妄自菲薄,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邯郸学步;又不妄自尊大,认为这条道路从此再无牵绊,进而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论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时期处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对抗之中,主要以封闭的形式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宣传来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而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观)的研究和建设不多,较少从价值自信层面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突破。党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观点进行概括、凝练,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为人民群众奠定了理论自信的思想基础。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让人民群众在理论上深刻认知,还要使人民群众深入实践以自觉修养,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促进人民群众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同组成部分的递进和关联,增强理论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求学、为人、创业的精神追求和实践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把握,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制度自信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及时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和创造加以科学总结和提炼,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的内在价值。从静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彰显科学社会主义蕴含的人民民主、公正平等、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提供了价值引领。从动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有了明确方向,在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还存在一些缺陷和毛病,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予以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各项具体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社会制度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上面书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生活对接、落地生根的过程,更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过程。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