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演讲稿大全>演讲稿>

2016年纪念孔子诞辰日演讲稿

芷婷分享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篇1

  各位学者、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67周年,这是世纪之交我国学术界的又一件盛事。

  晚于孔子约四百年的司马迁曾感叹,许多显赫的人物很快就被人们忘记了,而“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几乎已无人否认,诞生于中国土地上的孔子,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上的一位罕见的伟人、巨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深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以述为作”。他开创了“儒家”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派别,《论语》更是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孔子创发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哲学与伦理政治学说。他的思想理论经过后世儒家的传承与发展,衍生出一整套道德法则和社会政治伦理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不只是保存在学者们的书本里,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中,通过警句、格言、启蒙读物、书院教育和官方文献等途径广为传布,对于社会大众的生活形成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其中的许多内容,今天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江泽民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以史为鉴”,并指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历史证明,没有文化上的独立与繁荣,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兴旺与昌盛;而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了那么多的内忧外患,却能够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断地探索稳定与发展的新途径,并始终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应当说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传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学术界有关孔子、儒学、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包括在座的各位都做了很好的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当然,历史上的孔子其人并没有能够“盖棺定论”。在经历了两千多年曲折的发展后,关于孔子与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人们仍然存在着也将继续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与争论。学术上一定要坚持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研究中也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时间,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努力。例如,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一直处于人类的、世界的领先地位,那么,曾经在历史上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与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占有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后来科技的衰弱乃至近代“落后挨打”的现实又应当怎样进一步作出科学的解释;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某些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上出现了高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儒家传统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也成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都需要做出深刻的科学的分析和回答,还需要做长期、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新文化运动与纪念孔子并不矛盾。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我们在研究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采取历史的、分析的科学态度,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彻底走出对于传统文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简单化模式。研究中要面向新时代、新问题,要面向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实际,要面向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样一种重大的思想总结工作,应当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我们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代表和宝贵结晶。而在学术领域里进一步整理、发掘和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工作,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学者、同志们,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面对着复杂的环境,面对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五千年的文明,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和优势。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对于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以博大的胸襟吸收和成功地消化了外来的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更不应当拒绝任何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相信,伟大的民族复兴与人类的共同发展是统一的。应该说,一个既善于继承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而又善于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的民族,才是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

  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早日把我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创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和神圣使命。让我们满怀庄严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迎接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新世纪!

  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篇2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2567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活动。首先,谨让我代表高霞小学全体师生对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瑰宝。多年来,我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建设以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发展需要,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以“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长才干,为民族文化的绵延、创新与发展打造基石。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课程)、操(在全校推广国学礼仪操)、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读写)、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汇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用国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五爱”人,增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敬》《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银行储蓄”活动,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开笔礼”等活动。人民网、新浪网、XX教育信息网、XX日报、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我校的创新活动。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园道德风尚,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高霞学子。让我们借鉴孔子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的晋江而奋斗。

  谢谢大家!

  看完“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的人还看:

1.2016年纪念孔子诞辰日演讲稿

2.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3.纪念孔子诞辰日学校领导讲话

4.2016年教师节发言稿3篇

5.2016年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发言稿

6.2016年庆祝教师节演讲稿

7.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

    15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