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文化>

中药好喝的妙招 中药怎么喝才不苦

玉凤2分享

  对于我们传统中药来说大都是比较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许多人对于中药是“又爱有恨”,那么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式能在不影响药性的情况下又能让我们服用的时候感觉不苦呢?中药好喝的妙招有哪些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中药好喝的妙招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药好喝的妙招

  1、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服用苦味中药力求干净利落。

  2、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剂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

  3、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分,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4、掌握1天24小时内的服药时间。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是在上午8~10时,另一个是在下午2~3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5、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6、可加入蜂蜜、蔗糖等调味,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加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中药如何喝法

  喝药的“黃金时间”

  服用西药最常见的是“一天三次”,參照一天三餐的标准就容易掌握了。而服用中药则往往是一剂药“一天两次”,怎么喝?

  將一剂中药煎煮2次的药液混合,分別于早晚服用,为“一天两次”的正解,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黃金时间”,所以此時服用中药最佳。不过,如果上班时间紧湊,也可以將服药时间调整至早晨和晚上。并非人们所说的中药煮过一次,再将药渣再煮一次,取汁服用。

  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间。一般而言,治疗虛症和肠胃病的,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大便的药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夜间服食);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治疗外感疾病和头面部疾病的中药,在饭后半小時左右服用为佳。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喝药不一定“趁熱”

  “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中药时的习惯。其实,喝药不一定要“趁熱”。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于服用中药的温度非常讲究。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的中成药也应该以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中药忌口須知

  所谓“医食同源”,有些人习惯用饮食调理健康。换个角度,在服用中药时,饮食上也应该注意一些宜忌,以利药效。

  有的人认为生病了就应该多给予补养,其实服用中药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而生冷、粘膩、腥臭、不易消化以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不過,对于一些慢性病患,如果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较多,营养摄入会不平衡,反而不利于增強免疫力。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适当的食谱,保障营养。

  例如:对于感冒发热等的实证,进食滋补类食物往往不利于外邪排出体外;胃肠有积滯者,进食更宜清淡,不能进食油膩、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藥药物作用的发挥;不过,一些久病体虛或平素年老体弱者,在清淡易消化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喝些补汤或鱼汤,也可以小米、红枣、银耳以及其他新鮮瓜果蔬菜,帮助调整体虚症状。 高热患者,进食冷饮或寒涼的西瓜,虽然能解除一时的烦渴,但不利于发汗驱邪而达到退热的目的;肠胃功能差的病人,不宜多食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如土豆、黃豆等,以免产气而腹胀;而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以及疮疖等病患,一般不建议吃虾、蟹、牛肉、鹅肉、韭菜等“发物”,临床中发现,吃这些食物容易使过敏性症狀进一步加重。 此外,与某些中药材相关的食品禁忌,在一些中医古代文献中也有详细记载,如地黃、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甲忌莧菜,蜜不能搭配蔥同吃等,可供服藥者參考。

  中药怎么喝才不苦

  “黄金时间”服药。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分别在上午的8—10点钟和下午的2—3点钟,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而饭后半小时以上服药不仅可以防止恶心、反胃,还能减轻药物味苦的感觉,如无特殊需要,可在上述时间段服药。

  放凉后再喝。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

  加快服药速度。实践证明,中药汤剂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到的苦味就会越大。因此,一口气喝下汤药是减少药液苦味的好办法

  适当多喝温开水。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正确添加“佐料”。大多数人习惯在中药汤剂里放点糖(特别是给孩子服药时),使得服用时口感好一些。其实,去苦味随意加糖不可取。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此外,加糖还可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和吸收。例如,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许多退热中药中加糖,可能减弱其清热效果。

  治疗咳嗽的中药则不应该加糖,因为一部分治疗咳嗽的中药主要作用是化痰,而糖分会增加痰液的分泌,影响药物疗效。无明确禁忌时,煎药时可适当加些大枣,或在煎好后调些蜂蜜,也可起到减轻药物的苦味。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健胃药物等就是用苦味达到治疗效果,大家不要觉得苦就停药,而应遵医嘱服用。

看了“中药好喝的妙招”的人还看了:

1.中医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是怎样

2.中药通便的8个秘方

3.中医补气血养生法

4.老中医100种养生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