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材>

马勃的介绍中药

玉凤分享

  马勃,也叫灰包、灰马包、马粪包,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农村特别是山区习惯用它作外伤止血药。什么是马勃?马勃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马勃的资料,欢迎阅读。

  马勃的介绍

  马勃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

  别名:马粪包。

  来源:为低等植物担子菌类马勃科剥脱皮马勃,紫颓马勃干燥的担子果(子实体)。生于竹林、树林及田野湿地上。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河北、甘肃、陕西。江苏、湖北、广西等地。均为野生。

  采收加工:担子果初生呈白色球形,在霉雨季节,生长很快,4~5日即可成熟可采集,夏秋季担子果刚成熟时采集,晒干即可。

  性状鉴别:1、脱皮马勃:担子果扁球形或类圆形,直径5~18厘米或更大。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或已全部脱落。除去外皮的马勃,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棉絮状。体轻泡,柔软,有弹性,细微捻动即有粉尘飞扬,有细腻柔软感。气味微弱。

  2、紫颓马勃:担子果扁圆形或杯状,直径5~12厘米。基部有小柄,包被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包被薄,外翻,上部包被已脱落,露出紫色絮状孢体。体轻泡,有弹性,用手捻之有大量的孢子飞扬。气味微弱。

  以个大,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马勃素、尿素、麦角甾醇、亮氨酸、酪氨酸,并含大量磷酸钠。

  药理作用:清肺利咽,解热止血,与其收敛消炎作用有关。局部止血可能为机械性作用。

  炮制:剥掉外皮,剪成小块。

  性味:辛、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清肺热、散瘟解毒

  主治:瘟热毒壅,咽喉肿痛,颊面壅肿。外用治内伤出血。

  临床应用:1、内服主治咽喉肿痛、咽喉肿痛(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均可用之),配山豆根、玄参等,方如马豆汤,或用马勃3g、白矾1.5g,并研末吹治喉炎,同时,也可制丸服食治肺热久咳。

  2、外用局部止血,治冻疮,以马勃块或马勃粉外敷。

  用量:1.5~6g,内服须包煎,外用适量,用于止血须经高压蒸气消毒。

  处方举例:1、马豆汤:马勃3g、山豆根9g、玄参9g、生甘草6g,水煎服。

  2、马勃丸:马勃15g,为末,用蜜糖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丸,一日服三次,治肺热久咳不止,有一定效果。

  注:马勃全国分布地区很广,品种较多,根据《中药鉴别手册》第一册记载有两科八种,除上述两个品种在全国销售较广,其余6种,均与上述两种有异,属于地方习用品,如:

  1、灰包科:1、青海大马勃,形扁呈不规则的块状,外包被较厚硬而脆,黄棕色。内包被灰黄色纸质,孢体淡青褐色絮状。2、吉林、陕西、广东的大口静灰球,呈扁球形,直径3~7厘米,一端有短柄,孢子顶端开裂,开裂口比较大。

  2、硬皮马勃科:1、河南、四川、湖北利川的光硬皮马勃。2、湖北、湖南、四川眉山的粗硬皮马勃。3、云南的豆包菌。这三种硬皮马勃科的品种,较正文所述的马勃区别较大,呈圆球形或类圆形不等,主要特征:个小,直径2~6厘米。皮厚,坚硬,有柄或无柄。破开后不成絮状。天津北京习用的绵软如絮者。

  马勃的功效作用

  生理特性

  1.脱皮马勃,呈扁球形或类球形,无不孕基部,直径15~500px。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孢体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臭似尘土,无味。夏、秋季见于开阔的草地上。

  2.大马勃,不孕基部小或无。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的内包被所组成。光滑,质硬而脆,成块脱落。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晚夏及深秋生旷野草地或山坡砂质土草坡草中丛中。

  3.紫色马勃,呈陀螺形,或已压扁呈扁圆形,直径5~300px,不孕基部发达。包被薄,两层,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已部分脱落。孢体紫色。夏、秋季多生于草地开阔地。

  产地

  1.脱皮马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苏、新疆、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等地。

  2.大马勃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3.紫色马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

  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剪成小块。

  性味

  辛,平。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清肺利咽,止血。

  主治

  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2~6g。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注意

  《饮片新参》:“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2.《本草从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惟马勃辛平而散,甚为稳妥。”

  3.《本草衍义》:“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马勃的功效与作用

  (一)药理作用

  用于外科手术止血。

  观察前列腺摘除术25例、肝脾破裂出血各2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肝叶切除3例,阻塞性黄疸手术中止血1例,均达止血效果,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马勃菌丝海绵的用法基本与其他动植物止血海绵相同,使用前不用水浸泡,直接贴于创面,稍加压迫即可。

  用于口腔科止血。

  拔牙时牙槽窝出血,放置马勃絮垫填压即能止血;口腔粘膜因外伤而呈粉碎性撕裂所致出血、缝合困难者,或牙龈渗血、创伤面暴露者,以马勃粉撒布,用纱布压迫亦能止血。由于马勃絮垫不能完全被组织所吸收,故不能作组织内埋藏止血或死腔填塞之用。

  用于鼻出血。

  取马勃絮垫放于出血点上,轻轻加压。据113例观察,109例皆获良效。

  用于外伤出血。

  对于切伤、挫伤、刺伤等出血,可用马勃粉撒布或马勃絮垫、马勃绷带、马勃纱布包扎。据467例观察,有效率占97.8%。

  抗菌。

  体外试验,脱皮马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中含大量色素,经用活性炭脱色后,抗菌作用大减。埃蕈新鲜子实体的压榨汁,给动物注射,可毒害毛细血管,引起内脏出血。

  治冻疮。

  冻疮: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洗,使局部发红,拭干后按患部大小敷贴马勃。如疮面已破溃,则先涂以紫草油 (紫草根9克,麻油30克。浸十天即得),再敷马勃,包扎之。

  抗癌。

  大马勃制剂经动物试验,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咽喉肿痛,不能咽物。

  用马勃一分、蛇蜕一条,浇为末,棉裹一钱,含咽。

  失音。

  用马勃、马牙硝,等分为末,加沙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噙口内。

  久咳。

  用马勃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其他。

  马勃还可以制成丸剂、含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制成软膏治疗冻疮。疖肿等,均有一定疗效。

  (二)马勃的功效

  【性味】 辛,平。

  ①《别录》:"味辛,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辛咸,平。"

  【归经】 《纲目》:"肺经。"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①《别录》:"主恶疮、马疥。"

  ②陶弘景:"敷诸疮。"

  ③《本草衍义》:"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④《纲目》:"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⑤《玉楸药解》:"治骨鲠吐血。"

  【各家论述】

  《本草从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惟马勃辛平而散,甚为稳妥。张寿颐:马勃,《别录》虽止治恶疮马疥,盖既能散毒,又能燥湿,以疗湿疮,固得其宜,故弘景亦谓敷诸疮甚良。今人用以为金疮止血亦效。寇宗奭治喉痹咽疼,盖既散郁热,亦清肺胃,确是喉症良药。东垣普济消毒饮用之,亦是此意。内服外敷,均有捷验,诚不可以微贱之品而忽之。

  《别录》:主恶疮、马疥。陶弘景:敷诸疮。

  《本草衍义》: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纲目》: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玉楸药解》:治骨鲠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