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材>

络石藤的介绍中药

玉凤分享

  络石藤,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什么是络石藤?络石藤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络石藤的资料,欢迎阅读。

  络石藤的介绍

  生理特性

  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00px,宽0.7~87.5px;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产地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主产于江苏徐州、南京、镇江,安徽芜湖,湖北孝感,山东青岛;此外,广东、广西亦产。销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山东、辽宁、北京。

  入药部位

  植物干燥带叶藤茎。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归经

  心、肝、肾经。

  功能

  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

  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跌扑损伤。

  相关配伍

  1、《外科精要》: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

  2、《近效方》: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禁忌

  《本草经疏》 :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相关论述

  1、《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2、《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3、《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5、《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6、《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7、《药性论》:主治喉痹。

  8、《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9、《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10、《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11、《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一)络石藤的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对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牛蒡甙可刺激冷血及温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加快,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对心脏作用较弱,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此外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却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给大鼠腹腔注射250mg/kg,对足浮肿有60%以上抑制率;小鼠皮下注射l00mg/kg对醋酸扭体反应有30%以上的抑制率。

  用于风湿痹痛。

  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致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

  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用于疮疡肿痛。

  本品行微寒,能凉血清热而消痈,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 、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祛风通络。

  可能由于络石藤所含的微量强心甙能促进血循环而起作用。

  凉血消痈。

  现已证明有抗菌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络石藤的功效

  【性味】 苦,凉。

  《别录》:"微寒,无毒。"

  《药性论》:"甘,平。"

  《纲目》:"味甘微酸不苦。"

  《江西草药》:"性平,味淡微涩。"

  【归经】入肝、肾经。

  《本草经疏》:"足阳明,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经。"

  《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血,消瘀。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药性论》:"主治喉痹。"

  《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络石藤的功效作用

  来源:络石藤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1、为桑科常绿攀援植物薛荔的带叶不育幼枝。

  2、夹竹桃科常绿攀援木质藤本植物络石的带叶茎枝(白花藤)。

  产地:两种络石藤均产于华东、中南、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1、薛荔络石藤:茎枝呈圆柱形,细长而弯曲,直径1~5毫米,有分枝。表面棕褐色,节处附近有攀援根及点状突起的根痕。断面髓部呈圆点状,偏于一侧。叶互生,或已脱落,叶片椭圆形,革质,棕绿色或黄褐色,全缘;下表面叶脉网状凸起,形成许多小凹窝,气微味淡。

  2、白花络石藤:茎枝圆柱形,弯曲,有分枝,直径1~5毫米,表面棕褐色,散生攀援根及点状态突起的根痕。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长卵圆形,淡黄绿色,厚纸质。气微味苦。

  两种络石藤的区别:

桑科薛荔石藤 白花络石藤
1、细长、弯曲,棕黄色。 同。
具攀援根(或根痕)。 同,但少。
茎断面黄褐色,髓部偏心。 断面黄白色,髓位于中央。
叶互生(看叶痕)叶椭圆形,先端钝,革质,背面侧脉显蜂窝型。 叶对生,长卵形,先端尖,厚纸质。
味淡。 味苦。

  两种均以茎细、均匀、带叶者为佳。

  主要成分:络石含络石甙等。

  功效与作用:1、祛风通络,可能由于所含的微量强心甙能促进血循环而起作用;

  2、凉血消痈:现已证明有抗菌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祛风散热,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痹痛,喉痹,痈肿。

  注:除上列二种外,少数地区又用茜草科穿根藤、豆科山鸡血藤、卫矛科扶芳藤、葡萄科爬山虎作络石藤用,地产地销。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肌肉痛,特别是伴有四肢拘挛,屈伸不便者。常配千年健,桂枝、桑寄生、独活等,浸酒用较好,也可水煎服。

  2、用于治疗痈疽和咽喉疼痛,尤其扁桃体炎咽炎,取其有抗菌作用,常配射干、桔梗等,方如络石汤。

  使用注意:阳虚胃寒、大便便溏者不宜服,孕妇慎用。

  用量:6~15g,不宜多服。

  处方举例:络石汤:络石藤15g,射干9g,紫菀9g,木通6g,赤茯苓12g,桔梗4g,水煎服。

看了络石藤的介绍中药的人还看了:

1.中药钩藤的功效及作用

2.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3.中草药药物名称中英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