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疗法>中医针灸>

甲亢的中医诊断及针灸治疗

启明分享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现代医学认为是因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出现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及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伴发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西医以临床症状结合T3、T4、FT3、FT4和TSH检测未确诊依据,当的T3、T4、FT3、FT4升高,伴TSH下降即可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甲亢的基本情况

  中医中并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名,临床治疗将其归属于“瘿症”、“中消”、“怔忡”、“心悸”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病人禀赋不足,潜在肝肾阴虚是内在或先天因素,而精神因素是诱因。以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因此临床治疗应遵循补阴为主,兼去气、火、痰、瘀的治疗原则。

  西医对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最为常用,患者易于接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中医则以药物,针刺等保守治疗为主。临床所见多为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因而其病程较长,对药物耐受较强,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对于此类患者针刺治疗的优势和效果尤为显著。

  甲亢的针灸疗法

  1.气郁痰阻

  (1)诊断依据: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受情绪影响明显,苔薄白,脉弦。

  (2)治疗原则:化痰行气解郁

  (3)方法:以中府、丰隆、太冲、肝俞为主穴,以云门、章门、肾俞、三阴交、足三里为配穴,强刺激泻法。

  2.痰结血淤

  (1)诊断依据:颈前肿块按之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2)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3)方法:天突穴、风池穴、大杼穴、大椎穴、肺俞穴为主穴;三阴交、丰隆、足三里为配穴,泻法。

  3.肝火旺

  (1)诊断依据:]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柔软。烦热,自汗,多食易饥,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2)治疗原则:清肝泻火

  (3)方法:取大敦、太冲、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配合阴郄、复溜、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泻法

  4.心肝阴虚

  (1)诊断依据: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2) 治疗原则 :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3)方法:以肝俞、神门、少海、三阴交为主穴,配以合谷、复溜、太溪、照海,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