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养生思想是什么
道教是怎样养生呢?道教养生主张什么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道教的养生思想以供大家阅读。
道教的养生思想
养生,又称摄生。“摄生”一词源自《道德经》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汉代河上公注解《道德经》时,曾云:“摄者,养也”。道教历来重视生命、珍爱生命。葛洪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以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
关于道教重生、乐生、养生长寿的思想,在历代经典中均有记载及阐释。如《黄帝内经•素问》以黄帝向歧伯问道的形式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通过黄帝向歧伯问道得知,今时之人皆为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而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生之道。故《妙真经》感叹“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也。
人为什么往往到了快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生命?犯了罪定了刑才想到去行善积德而悔过自新呢!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才想着如何去避免它,这不是很愚笨吗。故《仙真经》告诫说:“贤人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萌之祸,理未至之病也”。这一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养生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在养生的具体操作及理论功法上,古人认为养生之所贵者,莫过于养性,而养性又重在养精,因为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则神合,神合则阴阳调和。故“精、气、神”为养生保健、长寿的核心。如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则能清晰的揭示出延年益寿的奥秘。中医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形神兼养三方面。天人一体观,是指人类应该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寒热温凉,主动调整自我等;阴阳失调是身体致病的主因,提出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措施,以维持身心阴阳的平衡;形神兼养就是通过运动以锻炼形体,通过静养以调摄情志生活等。
道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即指治未发之病,要求通过自我调整,顺阴阳、节饮食、适寒温,以期修复、提高自身身体机能。所谓的摄生有法,养生有道,才能颐养天年,也才能达到《道德经》所说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养生思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而作为得道的最高境界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由此成为仙人或真人。
道教养生思想结构
仙人或真人的观念是从古老的方仙道中继承的思想。它的特点在于,希望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精神和形体都得到改造,微妙灵通,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成仙就是与道合一,因此它是所信仰的道与现实的人之间的连结点。成仙的理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之一,而养生,就是成仙理论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成仙在于追求形神俱妙,即形神永久结合。尽管对其结合方式,即形神俱妙的具体内涵,历代道教徒的理解有所变化,这也是道教与其他宗教,如佛教的一个根本区别。
南朝的道教养生理论家陶弘景曾简明地阐述过道教与佛教的重大区别。在他看来,仙家与释家,两家的性质(体相)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形神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上。“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今问何以能致此?仙是铸炼之事极,感变之理通也。……假令为仙者,以药石炼其形,以精灵莹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解其缠,众法共通,无障无碍,欲合则乘云驾龙,欲离则尸解化质,不离不合,则或存或亡。于是各随其业,修道讲学,渐阶无穷,教功令满,亦毕竟寂灭矣。”他说的形神相合,或离合自如,是仙家的根本特点,与佛教不求形神相合大有不同。所以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认为:“从宗教理论上阐明佛道两教之不同,陶弘景此作似甚为重要。”
因此,仙学理论是道教教义和基本面貌与其他宗教相区别的标志。从这一角度看,包含在仙学理论中的养生思想,是道教特质的表现。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长期以来,道教徒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通向长生成仙的道路和途径,道教文献中的大量的养生著作和道教养生方术,便是他们努力研究和不断实践的结果。这充分表现了道教热爱生命、渴望永生的热忱和探索精神。
所谓道教养生观,就是道教对人的生命、人与自然、精神与自然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也就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事实上,道教养生思想又是道教思想和哲学的主体和特色。
看了道教的养生思想是什么的人还看:
6.冬季四大养生汤
上一篇:儿童夏季养生吃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