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
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以4~9月份为主,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份,并且5岁以下儿童多发。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的文章,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发病在手、足和口部的疾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
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 病症表现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表现
手足口病的重型病例有时并不以皮疹为首发表现,所以如果宝宝有高热不退、精神状态不好,也要及时就诊。
我们常见的重症病例多是由EV71和CA16这两种病毒引起的。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三、危重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手足口病 预防措施
一、最有效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已经上市了针对EV71这种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接种,可以到当地免疫接种部门咨询。
二、日常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辅助预防措施
1、出行随身携带一瓶“宝宝抗菌魔水”,给宝宝多一层防护!
看了“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的人还看了
2.2017年春季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春季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大全 手足口病...
5.手足口病育儿知识
上一篇: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下一篇:宝宝得手足口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