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疾病大全>儿科>手足口病>

10岁孩子手足口病

玲朱分享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10岁孩子得手足口病的文章,欢迎阅读!

  10岁孩子手足口病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1.病原学:

  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以柯萨奇A 组 16 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内患儿,以EV71 感染为主,易并发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循环衰竭 、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死亡率高。

  2.发病机制:

  重症手足口病致死的主要病因被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体液、生物活性因子等多因素综合改变的结果。目前无明确的致病机制,可能的机制为:患儿感染病毒后主要通过2条途径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一是血液途径; 二是神经途径—从周围神经经轴突转运入脑,此途径可能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感染患儿后与体内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的炎性反应机制。EV 71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脑干,可导致脑干脑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由于交感神经的抑制中枢遭到破坏,颅内压增高造成机体的应激反应,共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启动交感神经瀑布式反应,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手足口病的临床分型

  1.普通病例:

  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1)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2)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啰音等;

  ( 3)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重症皮疹多不典型(图片示一重症病例),若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

  1.持续高热不退。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

  (一)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二)神经系统受累期

  重症病例病程1-5 d后可进展到第2阶段,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三)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四)心肺功能衰竭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五)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看了“10岁孩子手足口病”的人还看了

1.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因

2.10岁儿童拉肚子吃什么药

3.如何预防孩子手足口病

4.传染病暴发流行预防措施

5.3岁-6岁育儿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