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药物副作用>

泥炙的副作用

崇基分享

  泥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方法,其涵义是热灼和熨烫,那么泥炙的副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泥炙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泥炙的副作用

  沙灸时应注意中暑及身体水分消耗得很快,必须喝大量的水和电解质来补充,幷勤换湿衣服及避免沙进入眼睛、耳朵等器官。使用沙灸时必须注意沙粒的直径最好是0.25毫米左右,以避免微小颗粒形成灰尘吸入肺部和大颗粒引起皮层的损伤。也要注意沙的清洁及温度(通常为40度左右)以避免烫伤。当然也有些疾病是不宜作沙灸的,如恶性肿瘤、高热、严重心脏病贫血、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孕妇、妇女月经期、开放伤口、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急性化脓性疾病,这类病人不宜进行埋沙治疗。沙灸前病人应该首先检查身体,征求医生对自己采用沙灸的意见.

  泥炙的作用及机理

  中药泥灸作为现代人在传统蜡灸疗法、温敷疗法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实用高效疗法,创新发展了祖国温灸技术,它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根据分子医学理论、生物医学全息理论以及内病外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穴位、疏通脉络和药力热传导,安全高效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热、毒,达到治疾病、防未病,扶本固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的功效。其作用主要有:

  1.借热助阳

  即借助热力,温壮阳气。这种被导入的热量,通过病灶处或特定部位在人体内可以激发精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

  2.开门驱邪

  特殊穿透力的药物以最短的距离直达病灶,通过泥灸施灸于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络脉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

  3.以热引热

  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借助热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将致病物排出体外。

  泥灸主要通过以下机理发挥治疗作用:

  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

  施灸区域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50~60℃,使皮肤内温度在局部形成一个热环境。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泥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还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瘢痕、浮肿、黏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2.经络调节机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肤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可以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些反应(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泥灸的温热刺激,可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其他作用

  泥灸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因为泥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调阴阳的整体作用,并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泥炙的适应人群

  1.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2.患有慢性疾病或久病体虚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

  3.需要进行体质调理的人群。

  4.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


猜你喜欢:

1.灸后出现口干舌燥怎么办

2.艾灸后会有哪些反应

3.灸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4.子宫和卵巢保养怎样艾炙

5.艾灸后头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