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是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它能够有效地缓解肝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但是口服干扰素的副作用你不能不知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口服干扰素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口服干扰素的副作用
不良症状:起初,肝病患者多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精神,产生抑郁症。特别提醒,有抑郁症的患者禁止使用。
严重疾病:肝病患者长期服用干扰素,会有脱发、皮疹、血沉加快、嗜睡、一过性肝损伤、偶见过敏性休克等病症。到最后就会导致精神病,糖尿病,甲状腺炎、羊角风等疾病发作。干扰素对患者身体危害大,用什么方法代替?
双重负担:一是,肝病患者的肝脏本身就受到很大的损伤,长期服用干扰素定会给肝脏带来更大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成肝硬化或肝癌。二是,干扰素治疗肝病的费用昂贵,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干扰素治肝病要多少钱?
由此可见,干扰素治丙肝“漏洞百出”,让患者深受其害。再加上肝病病毒有可能会变异、耐药,想做彻底治愈肝病,单纯的依靠服几片干扰素是不行的。
干扰素的发展历程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英国科学家Isaacs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其本质是蛋白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IFN能诱导细胞对病毒感染产生抗性,它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
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引起了人们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调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后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因此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
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每1升细胞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毫升干扰素。从1987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干扰素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大量投放市场。1981年初:Pestka等合成并纯化了IFNα-2a,并得到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代基因工程IFNα-2b问世,其分子结构与人IFN几乎一致,于1986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此同时,中国侯云德等学者也在研究基因工程IFN的制备。
21世纪初:聚乙二醇干扰素进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试验。
2005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通过美国FDA批准,正式用于乙肝治疗。
2013年2月,瑞士科学家沃尔克·蒂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成果,称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复制得很好,其复制能力在2天内就可达到峰值,而SARS病毒需要4天。该研究仅仅反映了病毒的复制速度,但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这项研究还显示一些种类的干扰素能有效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环境中的复制,这可以为疑似感染者提供可能的治疗选择。
干扰素的药理作用
一.α干扰素
制剂/规格:序号 制剂 规格
1.注射剂 5×10。单位(1 ml);1×10^6。单位(1 ml);
2.冻干剂l×10。单位
成份/化学结构:序号 成份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循环中的干扰素半衰期为2~4小时。只有少量干扰素能进入血脑屏障,脑脊液内的浓度约为血内浓度的l/30,只有在兔身上研究过排泄,排出量只有0.2%~2.0%。
猜你喜欢:
1.干扰素的副作用
3.干扰素的副作用
上一篇:口服谷维素的副作用
下一篇:口服地塞米松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