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疾病大全>五官科>耳鼻喉科>耳部疾病>

最常见的耳类疾病

小兰分享

  耳部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大多患者是老年人。今天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常见的耳部疾病都有哪些?希望多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最常见的耳类疾病,一起来看看吧!

  最常见的耳类疾病

  第一、梅尼埃病是一种以眩晕、听力下降、耳闷耳胀和耳鸣为特征的内耳疾病。病人常会遭受严重的眩晕而之前无任何预感,这种状况通常持续1-6小时。

  第二、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尤其是小儿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其并发原因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

  第三、急性中耳炎常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等引起。由于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以及解剖生理特点的影响,细菌容易通过宽大平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更易引起中耳感染。

  第四、中耳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发生于鼓室、乳突或中耳其他部位,通常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第五、耳硬化症是引起青年人进行性听力损失的最常见病因之一。耳硬化是由于耳内的骨质不正常的生长造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外科手术可以恢复正常听力。耳硬化会累及中耳的3块听小骨,尤其是镫骨。骨的一部分非正常生长形成硬化灶,骨质的硬化影响镫骨随声音传入产生的有效振动。早期病人不会受到影响。

  10种耳部症状常见疾病简介

  一、耳部疼痛

  (一)原发性耳痛

  是因为耳部的疾病所引起的耳痛。

  1、耳郭病变

  炎症、外伤:患者可以直接看到病变情况。

  2、外耳道病变:凡属外耳道的病变引起的耳痛,当患者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疼痛加重。

  主要检查方法:门诊一般检查即可确诊,不必要特殊检查。

  A、炎症感染:多呈急性病状。

  B、损伤:多有挖耳病史。

  C、异物:有异物入耳病史(小儿患者不会讲述,可能无此病史阵述)。

  D、耵聍栓塞:容易导致感染,引起耳痛。可能伴听力障碍,或体位改变时耳内有响声。

  3、中耳病变: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疼痛不加重。

  检查方法:如怀疑是非化脓性中耳炎,可以进行电测听、声阻抗检查;如果怀疑是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属于慢性病变时,可行CT检查;属于急性病变时,一般检查即可,多不必特殊检查,但必要时行CT检查。

  A、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新病,疼痛重或剧烈,可伴发热。

  B、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急性发作时或症状加重出现耳内疼痛感。多伴久病耳内流脓。X线或CT检查。

  C、中耳结核:疼痛较轻,病程久,常有流脓,久治不愈。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检查。

  D、中耳癌:疼痛日轻夜重。伴耳内流脓日久,或脓夹血。CT照片、病理切片检查。

  (4、耳周病

  耳周围的炎症、肿块:患者可以自行见到或感知到耳周的病变。有炎症性肿块,经过消炎药治疗后,肿块多可消失或明显变小;属于肿瘤时,对消炎药治疗无效,可以病理切片检查。

  (二)牵涉性耳痛

  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通过神经反射所引起的耳部疾病。特点为一过性或抽制掣样疼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无耳部无病变。

  检查方法:主要进行咽喉、口腔的一般检查即可。

  1、咽喉急性炎症:

  感觉到耳心痛,疼痛较重,一过性。同时有咽喉部位明显疼痛与吞咽障碍。

  2、口腔病变:

  见于齿病、牙周病、牙髓病、颌骨病等。

  3、鼻部病变:

  伴有鼻病症状。

  4、其他病变:

  A、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有咽喉部位或面部较剧烈的抽制掣样疼痛。

  B、颈动脉炎:一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处有触压痛。

  二、耳肿

  1、耳周肿(耳周围肿)

  (1)头面部及耳部广泛肿胀:严重者致双目肿胀合缝而不能睁眼,多属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进食某种食物,或接触某种物质所引起。

  (2)耳周皮肤肿胀:耳周围皮肤炎症,患者可以见到,并有充血,触压则痛,如豆粒大小,表面有黑点,多属皮脂腺囊肿(手术切作即愈);如有小水泡、糜烂,多属耳部湿疹

  (3)耳周淋巴结肿:多因耳周围或咽部炎症引起,肿大的淋巴结可有压痛。

  (4)腮腺肿大:位于耳垂下方、下颌角处。一般属口腔科范畴。

  2、耳郭肿:

  (1)耳郭红肿疼痛:炎症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形成化脓性耳郭炎,导致耳郭软骨坏死,引起耳郭畸形的发生。

  (2)耳郭凹面肿胀:偶然发现,如豆大小,或更大些,不痛,微胀,不红,或有微痒不适,按之有弹性,多属耳郭假性囊肿。

  3、外耳道肿:常见于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

  外耳道炎时,伴耳痛,外耳道内有少许分泌物粘浊。

  外耳道疖时,外耳道有局限性红肿,耳痛重或剧烈。疖成脓时,局限性红肿突起处的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栓塞,如椒目。

  三、耳痒

  一般不必特殊检查。

  1、耳郭与耳周皮肤痒:

  A、过敏性疾病:耳郭局部正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症状。

  B、炎症、湿疹:耳周有炎症,患者可见到。有时局部皮肤粗糙、脱屑(慢性湿疹)。

  2、外耳道痒

  A、湿疹、外耳道慢性炎症:外耳道变窄,搔扒时痒痛,或引起出血、溢少量脂水。

  B、外耳道霉菌病:外耳道内有霉菌生长,灰白色。

  C、原因不明性痒(服中药有效)

  四、耳内胀闷感

  1、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行电测测听、声阻抗检查。

  因咽鼓管阻塞所致。耳内胀闷感明显,可伴耳鸣,或轻微听力障碍(有时患者难以感知到),或有鼓膜内陷、咽鼓管功能障碍(声阻抗检查结果)。有时伴有鼻塞、涕后流、鼻咽部不适等症。

  2、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可行电测听、声阻抗检查。

  可出现耳内胀闷感,可伴耳鸣(用鼻腔深吸气或深呼气时可能伴有耳内呼呼作响)。

  3、鼻咽癌:可行鼻咽部纤维镜检查、CT检查、病理切片检查。最终结果以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准。

  因压迫咽鼓管所致。可能伴吸鼻后吐痰而痰中带血,鼻咽部不适感。

  3、梅尼埃病:

  耳内胀闷感可能是病即将发作的信号。有反复突发性眩晕发作病史。

  4、病毒感染所致神经性聋:

  多有上近期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伴明显的感音神经性聋(电测听检查结果)。

  5、突发性耳聋。

  6、其他。

  五、鼓膜内陷:门诊医生一看便知,不必特殊检查。必要时,可以行鼓膜电镜检查。

  属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体征。急性期、慢性期均可见到。主要由于感冒后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反复感冒者,更易出现。由于大多数人都有感冒的经历,所以,大多数人都可能存在鼓膜内陷的情况。一般只能引起轻度的听力下降,大多数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日常交谈会话。经过治疗,可以有所恢复,但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有鼓膜内陷时,可以自行鼓膜按摩或自行咽鼓管吹张,有助于鼓膜恢复正常。方法:

  (1)自行鼓膜按摩法

  以两手掌心贴于耳孔,一下一下地按压,使空气进入外耳道,然后又放出,从而使鼓膜产生向内、向外的运动。此即鼓膜按摩法。因为是患者自己给自己做的,所以称为自行鼓膜按摩法。

  (2)自行咽鼓管吹张法

  用一手拇指、示指(也称食指)捏住双侧鼻孔、闭紧口唇,不使出气,然后自肺部向外鼓气,一下一下地鼓(出一口长气的时间),有意识地让空气进入鼻咽后部的咽鼓管内,使之进入中耳腔。当空气进入中耳腔后,进入空气的那侧耳内立即有闭塞感,听力顿时下降。反复几次吹张后,然后停顿下来,让空气从中耳腔排出,则听力恢复原来的状态。每天如此多行数次,有助于内陷的鼓膜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A、当鼻腔有急性炎症,特别是有分泌物未听力在涕时加净时不可吹化和,以免将分泌物吹入中耳,反面引起化炎症。

  B、吹张时不可将软腭上抬,软腭处要自然放松,否则软腭上抬将鼻咽部住,空气进入不了中耳腔。

  六、耳溢液(耳流脓)

  (一)耳溢液的性质

  1、脓性分泌物:质稠浊,多呈黄色。

  2、黏脓性分泌物:质粘滞较稠,多呈黄白色。

  3、黏液性分泌物:质粘滞,多呈白色。

  4、水样分泌物:清水样,多无色。

  5、血性分泌物:纯血性,或分泌物物中夹有血色。

  6、干酷性:如奶酪酷样,或豆渣样,色黑或黑褐,多有臭味。

  (二)耳溢液的常见病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新病,有耳疼痛病史,鼓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量多。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久病,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8周。耳内有分泌汤物,多呈黏脓性或黏液性,鼓膜穿孔。

  3、胆脂瘤型中耳炎(必须行CT检查或X线检查)

  多呈干酪样分泌物,量少,但很少能自行流出,臭,病程长。

  4、非化脓性中耳炎(电测听、声阻抗检查)

  因鼓膜置管后出现耳内流分泌物,多为水样分泌物。

  5、脑髓液耳漏(化验检查)

  耳内有清水样物体流出,无中耳炎病。主要见于新生儿、颅脑外伤后。

  6、结核性中耳炎(病理切片检查、细菌培养检查)

  分泌物似化脓性中耳炎,按化脓性中耳炎久治不愈。鼓室黏膜有水肿苍白改变。

  7、中耳癌(CT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有血性分泌物。

  七、鼓膜穿孔(一看便知)

  引起鼓膜穿孔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化脓性中耳炎引起,二是鼓膜外伤引起,三是非化脓性中耳炎时,医生切开鼓膜,或进行鼓膜穿刺引起(此属医疗必需)。

  如果上病情好转,穿孔均可自行愈合。

  如果鼓室是干燥或无外来炎症的,若不加以保护,致使污水入耳,就形成化脓性炎。

  注意:

  1、如果鼓膜穿孔因为外伤所致或切开、穿刺所致,千万不可以滴药入耳,否则将可能千万中耳腔内的感染。

  2、如果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穿孔,很久未流脓了,鼓室内已经干燥,亦不可进入任何液体性物质,否则也容易引起中耳腔内感染。

>>>下一页更多常见的耳类疾病介绍

上一篇:儿童耳部常见疾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