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维维分享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1

一、帝国的建立,即 “六王毕,四海一”

1. 秦统一中原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 军事上的巩固

(1) 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 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 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巩固帝国统治

1. 地方制度:“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1)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 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3) 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 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 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 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 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 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2)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 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 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 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 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 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 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 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2

一、 夏商政治形式

1. 商代的政治特点

(1) 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 实行宗法制;

(3)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 分封制

(1) 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 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 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 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 宗法制

(1)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 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3.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 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3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仅仅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4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防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有。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增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5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实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有。

1956年,中国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阅读答案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小归纳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0最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020

    9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