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范文500字

巧绵分享

  《巴黎圣母院》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小说中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惨命运扣人心弦。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

  巴黎圣母院讲述了善良,美丽的爱斯美拉达爱上了外表帅气而内心丑陋的弗比斯,却没有选择外表丑陋而内心善良的卡西莫多。如果让所有的女生在他们两个男生中选择时,我想大多数女生会选择帅气的弗比斯。虽然很多人都说她们自己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会更注重内在美,外在美并不重要。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妥,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相信并且渴望那种一见钟情浪漫式的爱情。如果你没有稍微漂亮的外表,只有美好的心灵,怎么会有人去注意你。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所以追求帅哥和美女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只要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深爱着彼此,那也叫爱情,但是我认为,既然是爱情,就应该正确的看待彼此的缺点,包容彼此的缺点。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还有,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想爱斯美拉达一样执着一旦爱上一个人就会坚持到底,不管这种爱情有没有结果。其实,有时候执着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你发现对方已经不爱你时,也许放弃也是一种美,这也算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太执着,到最后或许你在失去他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如了利益个无尽的痛苦的深渊。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2

  故事终结,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翻过的书页上,浸着圆圆的透明花朵,在夜深的灯光下裸露着痛苦和不堪。

  《巴黎圣母院》,法国作家雨果著,本书内容正如封面所写:再现路易十一王朝的真实历史,抒写人民群众与宫廷、教会的英勇斗争。这是善良和身世凄苦的无辜者在专制制度下遭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是神权、王权与人权代表下罪恶、残暴与求知的斗争。书中人物形象个个鲜明,善良勇敢、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真诚忠实、丑陋无比的卡西莫多,贪婪虚伪、自私自利的克洛德,冷酷无情、风流倜傥的伪君子菲比斯,享着人民供养的优渥生活并以此为资本迫害穷苦人民的皇家贵族和法官们,众多中外巨著里和现实中无处不在的麻木冷血的看客们。

  这世间没有丑的人,只有丑陋的人。所有的道貌岸然都会在某一刻被撕下虚伪的面具,暴露在世人面前,而面容的缺陷,却掩不住至善至美的心。

  英俊潇洒、风流成性的菲比斯,女士面前的绅士,酒馆街旁的流氓,垂涎埃斯梅拉达的美貌,假意对其热情似火又眼睁睁看着她冤枉惨死,明明不爱百合花又贪恋对方的贵族身份和丰厚嫁妆。这个把金钱和地位摆在第一位的花花公子,他肮脏的内心和光亮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漂亮的花盆里枯萎腐烂的花。

  学识渊博、地位崇高的克洛德,愿意用全部的耐心养育弟弟,用博大的爱收养人人唾弃的卡西莫多,却一次次对无辜的埃斯梅拉达进行毁灭,爱情不过是面对情欲和贪婪时优雅的借口,正义不过是遮挡罪恶和阴谋的迷雾,在惨不忍睹的一刹那他灰白脸上爆发的那一阵魔鬼的狂笑,正是罪恶的极端---狂喜。“命运将我们投在一起,我决定你的生死,你决定我的灵魂”,牢笼里和逃亡时感人肺腑的痛苦告白,始终不能遮掩黑袍之下丑陋的兽欲。

  至高无上的国王路易十一,华贵的行头在威势君权下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训诫着周围的人们必须审查所谓朝廷的负担。他挚爱他的子民,同情百姓,赞同英王爱德华的看法:拯救百姓,杀掉贵族,然而在得知暴乱是针对他本人时,他则慷慨的命令:杀光老百姓,绞死女巫。

  外貌丑陋、身体畸形、五官失灵的丑陋之王卡西莫多,那颗原本在人人唾弃和辱骂中麻木的心灵,在一杯水中得到解救,化作那只独眼中成串的滴珠。读后感他在极度痛苦中的一推,粉碎了恩人的身体,也粉碎了这个可怜之人长期以来的忠实和感恩。绞刑架上白衣裙临终的震颤和那句从心底发出的一声哀号:“噢!我所爱过的一切啊!”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像他化作尘埃的遗骸,那些面容上丑陋的痕迹,都化作惨死的姑娘尸体旁无声的陪伴。

  大法庭、绞刑架和埃斯梅拉达,国王的命令、刽子手和香花歌乐女,蜘蛛和苍蝇,正如刻在昏暗墙壁上的拉丁语“邪恶命运”。

  无辜的埃斯梅拉达,她美丽得无以复加,原本简单、孤独而快乐,却在莫名其妙间被人操控了生死,被死心塌地爱着的人引诱欺骗,在教士为满足卑鄙的欲望而施展的恶毒阴谋里求生,再在一群昏庸无度的杀人凶手组成的法庭里判定死亡的期限,最后在刽子手调整的绳结中留下震颤的白衣裙,这是在封建制度下由贪欲和阴谋操控的普通民众的邪恶命运。

  可怜的隐修女,那个年轻时被生活所迫沦为妓女的香花歌乐女,好不容易与失去十五年的女儿相认,还没来得及和女儿好好拥抱,好好倾诉多年来的思恋和一只小鞋带来的希望,又不得不看着她被凶手抓走吊在绞刑架上。她那合拢起来又搅在一起的双手,令人心酸的苦笑,边说话边吞饮的泪水,语无伦次的陈述,以及哀吟悲叹和揪心的惨叫,颓然倒下已然断气的头颅,在邪恶的专制势利下这就是她的命运。

  书里的故事终结,然而现实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以爱之名欺骗毁灭他人者依然存在,那些道貌岸然的衣冠楚楚者依然存在。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3

  西历二月二十六日为维克多·雨果诞辰纪念日。余复取电影光盘“巴黎圣母院”而细赏之,渐入情节。

  初,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见爱丝梅哈达舞于圣母院前之格雷弗广场,遂起淫心。夫爱丝梅哈达者,为吉普赛流浪艺人,巴黎之美丽少女者也。体态轻盈,翩若鸿雁;曲线优美,婉似游龙。容貌光彩,恰如红玫;青春活力,意象涌泉。亭亭玉立,似莲荷矗清池;明眸清澈,犹朝阳亮大地。玉楼春削,纤腰条绢。无香水脂粉敷施,却芬芳溢街充巷。方是时,虽着粗裙石镯,然丹唇洁牙,酒窝隐约;舞姿奇美,妩媚佳色;顾盼多姿,腾跃转身;淋漓尽致,顿挫浑脱;龙骖翱翔,江海凝光;楚楚动人,如画仙女;载欣载舞,“愚人节”时;观者如山,天地低昂。克罗德,道貌岸然,阴险毒辣,为私欲所驱驶,不择手段,使敲钟人伽西莫多劫爱丝梅哈达于夜中。适国王卫队长弗比斯巡逻于此,乃得救,于是,此轻浮且负心之人俘获少女心。当伽西莫多被鞭笞示众,口渴如焚,爱丝梅哈达不计前嫌,同情之,送水入嘴。会爱丝梅哈达与弗比斯幽聚,克罗德暗刺且伤弗比斯,并嫁祸于爱丝梅哈达。爱丝梅哈达因被判绞刑。克罗德以贞洁换生存而无耻要挟爱丝梅哈达,遭拒,气急败坏,欲置其于死地。行刑之日,伽西莫多救少女于法场,置圣母院楼顶而日夜守护之。闻法庭无视圣地避难权决捕少女时,诸乞丐流浪汉即攻圣母院,国王令兵尽屠之。混战中,克罗德将少女交捕兵,并目送其被绞。伽西莫多,克罗德之养子,貌虽丑且心正,绝望之至,举克罗德掼于楼下,顿成肉泥。然后,伽西莫多抱少女遗体而默默死,直至风化也。

  呜呼,爱丝梅哈达之纯洁、之善良、之豪爽、之坚贞,伽西莫多之崇高、之正义、之柔情、之质朴,虽一奇美,一奇丑,然心高洁,令人赞叹不已。比于克罗德之道貌岸然、蛇蝎心肠,昭丑就于美旁,畸近于优侧,美与恶共存。而克罗德之死,示善战胜恶,诚战胜伪。夫少女生于苦海中,虽美丽可人,虽真诚辩白,虽有丑男义丐竭力营救,然难逃死运,悲哉。雨果先生写《巴黎圣母院》,再现十五世纪巴黎之状,暴邪恶宗教势力之暗,露封建专制司法制度之酷,揭禁欲主义压抑下之堕,寄同情于庶层,宣博爱之道也,爱憎分明,情氛力透纸背。然雨公仍望世人必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于洒泪时,须“睁开眼睛,看见灿烂晨星”,“相信白昼,相信光明,相信欢乐”!嗟呼,是何其诚也!是何其善也!大千世界,古今往来,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真诚不却甜苦,故能成其事;善良不辱曲折,故能达其终。愿天使永护慈悲之心,望朗日长耀光明之世。

  夜茫茫,万籁静,值此雨公诞辰之纪念日,临窗酹酒,不知所云。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4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尔达,残忍虚伪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和外表丑陋内心美丽的敲钟人加西莫多。

  普吉赛少女爱斯美拉尔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富于同情心,内心善良,乐于助人。为了救诗人甘果瓦,与他结为瓦罐婚姻。虽然加西莫多劫持过她,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她送谁给他喝。然而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蔑视为“女巫”“杀人犯”,并判处以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主权的强烈愤恨。

  而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心中充满尘世欲望。他为满足私欲,耍尽阴谋诡计。作者用强烈的对照原则,揭示了克洛德恪守禁欲主义而心藏淫欲的本质矛盾。他的内心是丑恶的。这就与外表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加西莫多这个外貌奇丑,驼背,突胸,独目,耳聋,跛腿的畸形儿,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但是也是他把爱斯美拉尔达从绞刑架上救下来,用生命去保护她。外形的丑陋遮挡不住内心的美,这是一种内在的美。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是电影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或许也是法国浪漫派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魅力所在。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

  电影《巴黎圣母院》很清晰地描绘了三个阶层的人群

  一、权力阶层:一个人物是代表神权的主教克洛德,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但其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内外充满矛盾的人。另外一个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皇家卫队长弗比斯,他一表人才、英俊潇洒,但却是一个趋炎附势、没有责任感、整天周旋于富家小姐之间的花花公子。这个阶层的人时刻以正义、法律为化身,他们制定法律,同时又作为审判者,而自己却在肆意地践踏着法律。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运用他们制定的法律,颠倒黑白、编造事实,残酷地残害着处于弱势群体的贫民百姓。当他们因违法而造成无法掩盖的后果时,往往会拿弱势的贫民百姓做替罪羊。

  二、贫民阶层:代表人之一是美丽、富于同情心的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为了拯救素不相识的落魄诗人甘果瓦的性命,她愿意与他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当看到曾经劫持自己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惨遭鞭刑,被绑在酷日下暴晒而口渴难忍时,善良的艾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不顾众人的反对与讥笑,把甘甜的清水送到了卡西莫多干裂的嘴里……,这样一个善良的姑娘最后的结局是无辜地被送上了绞刑架。另一位代表人是丑陋、智障、失聪、正直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因为愚昧而做过恶势力的打手,因为正直而又能在最后明辨是非,在他认清了恶势力的本来面目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举起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主教克洛德,把他扔下了高高的圣母院城墙……。这个阶层朴实善良,但时时被蒙蔽,处处被欺压,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着一切的不公,但到他们忍无可忍的时候,随时就可以爆发出毁灭性的反抗。

  三、无赖阶层:代表人物是出镜率不高的那一对侏儒,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编造谎言,在他们眼里没有正义,只要对自己有利,他们随时可以充当恶势力的帮凶。

  个体贫民没有任何势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他们却往往在很多重大事件中被当作主要责任人——残害了无数婴幼儿的“三聚氰胺事件”,个体奶农是责任人;毒害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瘦肉精事件”,个体养猪户是责任人;烧死了几十人的上海静安区大火,无照电焊工是责任人;损失几十亿的央视大楼火灾,运输花炮的司机被追究刑事责任。最后套一句电影《建国大业》中的台词吧——“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就是现实。

相关文章:

1.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五篇

2.《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优秀作文10篇

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五篇

4.关于《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6篇

5.《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精选5篇

6.关于《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篇

7.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

    33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