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物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教案

慧良分享

  最新版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不少的知识点,而且相对独立,大家需要好好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 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课件,器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 国际单位:千克(kg)

  (2)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质量

  一、 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教学反思:

  第二节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新课教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学物理》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密度

  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教学反思: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1.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3.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教学反思: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观看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的影片。

  教学反思:

  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一、质量

  1.质量

  定义:物体所今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质量。

  单位:kg,g,mg,t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秤(磅秤,台秤等)

  方法:(用天平的测量质量的方法)

  3.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二、密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关系。

  2.密度

  ①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②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m3。

  1g/cm3=1×103kg/m3

  3.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常温常压下)

  ①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相同。

  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

  ②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

  ③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

  ④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⑤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

  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4.密度的应用

  密度的应用:利用公式ρ=m/V变形可得到m=ρV和V=m/ρ,即在知道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在知道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①认识量筒:单位,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相平。

  ③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

  ④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法。

  a. “溢杯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b.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 V2- V1。

  3.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注意]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再测石块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用剩余法测体积

  5.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悬垂法和针压法测体积。

  区别压力压强小技巧

  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压力就是压强,两者是一样的.这话对吗?看来,有的同学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不清,因此,他们解题应用时势必出错。压力和压强是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弄清楚它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应用。为此,提醒同学们有必要清楚下面几点: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压强是描述压力产生的效果的物理量,这种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4.压强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两物体的接触面上。压强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压力的方向相同。

  5.在应用公式P=F/S解题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受力面积S必须是受到压力的那部分面积,P是面积S上受到的压强;(2)F的单位是牛顿,S的单位是平方米,P的单位是帕斯卡(牛顿/米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教案相关文章: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

2.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5.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4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