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初中生语文预习方法

淑航分享

  预习是学习语文的良好开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初中生语文预习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生语文预习方法(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所谓备学也就是预习。预习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又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多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所以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在课堂上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到底如何预习课文?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完成那些任务?我在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预习: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

  3、辨别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熟悉作者。

  5、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如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大多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6、分析提示。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预习课文的“钥匙”。“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研读课文。在研读时,切不可浅尝辄止,应仔细阅读,深入体会。阅读中遇到的生字新词应查工具书。生动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复阅读,进而阐明和作注。发现疑点,若思之不解,可在听课时解决;若课堂上未涉及,下课要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切不可就此放过。

  8、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总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扎扎实实搞好课前预习。

  初中生语文预习方法(二)

  预习是学习语文的良好开端。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阅读感知、思考和赏析,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巩固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但是,许多学生不懂预习,甚至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简单看一遍,这样是达不到好效果的。那么,怎样预习呢?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阅读

  阅读就是把书本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有必要的时候须多看几遍。阅读的内容应包括:

  1、阅读单元内容说明

  初中语文课本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同一单元的课文虽各具特色,但又有共同的知识规律。例如,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体裁有小说、记叙文和童话,但它们都是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足迹。这些特点在单元内容说明中都讲得很清楚。我们可以从中把握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明确单元要点。

  2、阅读课文提示、课文注释以及课后“研讨与练习”

  对单篇课文的阅读,以上的三处不容忽视,这些材料都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社戏》一文,在课文的提示中就有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的话“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经历,不仅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也会给每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课文注释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赏析。

  3、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体裁,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素,掌握好它们就能在阅读时选准角度。例如,小说的阅读应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其中人物又是主要要素;议论文阅读则要把握好论点、论据和论证;说明文又不同,要注意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二、查阅

  学习一篇新课文,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这时候工具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助手。另外,对于认识和理解模糊的字、词不可以放过。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以求更多地了解熟悉作者以及其代表作品、作品风格等。查阅的过程是动脑动手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掌握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思考

  预习要仔细阅读,以求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思考是不可缺少的。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和问题,根据课文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及其他练习资料的问题进行思考。例如,思考这些问题:课文的提示我真正读懂了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是否可以归纳?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或者是揭示了什么道理呢?这篇课文在结构和语言上又有什么特色呢?

  在思考的时候,对于思考而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以在听课时听老师讲解,未在课堂上提及的则可以在课后问老师。若对其置之不理或者直接翻答案,都不会得到有效的训炼。

  四、做预习笔记

  做预习笔记相当重要,应该养成习惯。例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划出来,在读书时可以多注意;在带着问题阅读的时候要把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找得到的答案划出来;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划出来,并尝试在草稿上先写写答案,在听讲解的时候再做对照;比较好的语言和句子划出来,多阅读,多赏析,可以深入理解、赏析课文,对于写作也大有益处。

  要学好语文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就必须重视预习,把握好预习的方法。

  初中生语文预习方法(三)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点之一,它不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不至于束手无策。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本文仅就语文课的预习、阅读与作文两方面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首先、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态度和兴趣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变得尤为重要的情况下,学习态度问题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首要问题是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所在,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再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取得成绩,就必须对所学的东西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很多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且非常零碎,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培养对语文兴趣的最佳途径是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第二、学会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语文的预习重点在于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记录遗留问题。预习文章应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

  ⑴粗读,整体感知。粗略阅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的词语,也就是自己把握不准或完全陌生的词语,然后查字典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或解释。并且读完第一遍后,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从而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⑵细读,问题研究。细读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细阅读,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由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画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试着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或重点叙写的部分用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一带而过,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重点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解决。

  ⑶回读,总结反思。再完整朗读一遍课文,将预习的成果系统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这里提供这样几种方法可供选择:①标题联想法,如胡适的《我的母亲》,由标题联想到为什么要写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有哪些优秀品质?②重点内容联想法,如鲁迅《藤野先生》,写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时,对藤野先生做了哪些描述?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③疑难问题追想法,再如《我的母亲》,熟读课文,在对文章有所把握的情况下,就会发现文章前三段基本上没有提到我的母亲,那就要深入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这几段写的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没有提到我的母亲?是不是离题了呢?如果没有离题,那这几点对于表现我的母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此追问,那文中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的答案就会慢慢的揭开神秘的面纱,在你面前表露无疑。

  有了这个充分的预习过程之后,那么课堂上的听课就变得简单有效多了,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上课听讲的重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在听课过程中进行自检,查缺补漏,并做一次重复记忆,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在预习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应该培养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角色转换意识,面对一篇崭新的课文,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加以观照,要试着站在一个考察者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命题人,如果要以这篇文章为蓝本做一个阅读理解的练习题,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学生,应该如何命题?然后将自己考虑的问题挨个儿加以解答,最好是按答题标准以书面形式作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训练做题能力和答题规范性,一举两得。

  第三、学会阅读与写作。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可以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呢?

  除了在学校的固定阅读和作文训练,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因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材积累大部分来源于课外。要学会合理分配、充分运用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每学期应至少有五十万字的阅读量,很多同学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具体到时间上的分配,我认为寒暑假应分别阅读两部长篇读物,平时在校学习的时间多阅读《读者》等精短读物或是文学家们的短篇作品集,就不要再看长篇作品了,尤其是在学习紧张期间,否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在阅读时要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段落,触动你心灵的地方都要及时做摘抄,并写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它会具有这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同时要注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比如说这篇文章用到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者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要在读书笔记中体现出来并在以后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再一方面,阅读时要学会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作者,面对这个题目,我应该如何来写。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每周周记和摘抄的机会,将优美文段和自己在阅读时的思考都记录下来,并且要养成这种习惯,将其作为一种心灵上的需要来倾诉,切不可单纯当成一项作业任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可敷衍了事,要知道,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除了以上阐述的问题之外,我认为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四个一”,即培养“一种习惯”,提高“一种能力”,重视“一种工具”,掌握“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培养思考与分析的习惯;提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重视工具书的使用;掌握积累与分类的方法。

  俗话说:学无定法,在学习方法这个问题上,要牢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要生搬硬套。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学有所成!

    46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