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在高三期末复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多做语文试题并且及时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分数。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 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④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⑤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城郊、街市、汴河这三段景物又不尽相同,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人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⑦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 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⑧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⑨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 概括第①段的内容。(2分)
2、 副标题里“通感”在文中的意识是 (2分)
3、 根据第③段和第⑤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3分)
艺术门类 举例 重复与变化的内容 共同之处
音乐 《鳟鱼》五重奏 重复:音乐的主题
变化: (1) (3)
绘画 《清明上河图》 重复:音乐的主题
变化:城郊、街市、汴河这三段景物又不尽相同。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的尾句一个“看”字用得巧妙,打通听觉和视觉,富有画面感而十分传神。
B、第⑧段用“手卷”一词,形象表现了随时、空的持续,在故宫移步换景的感受。
C、“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是否平衡时检验建筑是不是优秀的关键。
D、从写作意图上看,音乐盒绘画史为了引出建筑艺术做铺垫。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填入第⑦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
②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
③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
④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
⑤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①③②④⑤
6、本文谈论音乐、绘画、建筑之间要讲究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其实诗歌创作也有此特点,举高中学过的一首诗歌为例加以分析。(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佛鼓 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⑪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自天上或自地心,或者自更邈远之处。
⑫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⑬后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⑭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⑮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7、 赏析第3段加点字 “醒”的精妙之处。(3分)
8、 说出第9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9、 第11段对鼓声的描写很有特色,对此加以分析。(3分)
10、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神鼓童”?(3分)
11、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6分)
A、 本文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晨景图,突出佛寺环境优雅而安宁的宗教氛围,为下文描写佛钟、佛鼓奠定了见识的基础。
B、 第④段描写菩提树以沉默反衬其精进与坚强不屈的深厚内蕴。
C、 本文描写女尼击鼓时,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细致的手掌”与佛鼓形成“不成比例”的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了作者此时心灵的震撼。
D、 写前后两位法师对维摩诘一默的赞叹,意在突出静默是高于响雷的不二法门。
E、 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富有诗意,意境富有禅意,包含生命的体现与感受。
F、 本文写到鸟声、醒板声、钟声、鼓声,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充满声画之美。
12、 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4) ,凝绝不通声暂歇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悲欢离合总无情,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7)春城无处不飞花, 。(唐•韩翃《寒食》)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14、这首诗共有 联(空处填入数字)对仗)。(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颈链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独游者”彼刻的心情。
B、尾联“浮客”和“褒城”呼应首联“独游”“ 高卧”。
C、“空”字生动形象,突出了“七盘山”之空旷、宁静。
D、“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作者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
16、颔联一“近”一“低”十分传神,对此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遗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 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一切治以简易。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予。每行村落,屏去驺1从,与农夫饷妇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如况钟及松江知府赵豫辈,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当时言理财者,无出忱右。钱谷巨万,一屈指无遗算。尝阴为册记阴晴风雨,或言某日江中遇风失米,忱言是日江中无风,其人惊服。有奸民故乱其旧案尝之。忱曰:“汝以某时就我决事,我为汝断理,敢相绐耶?”顷之,诏趣造盔甲数百万。忱计明盔浴铁工多,令且沃锡,数日毕办。
(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注】1驺:zǒ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寻擢刑部主事 ( ) (2)迁忱工部右侍郎 ( )
(3)常诣松江相视水利 ( ) (4)敢相绐耶 (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3分)
(2)顷之,诏趣造盔甲数百万。(2分)
19、下列与“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汝以某时就我决事 B、忱一切治以简易
C、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木欣欣以向荣
20、下列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 B、为之商略处置
C、从容问所疾苦 D、故事无不举
21、根据文章内容,对周忱“治以简易”的事例加以概括。(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友琴生说 (徐渭)
(1)陆君以清才少年入国子1,宜其一意干禄之文2也。顾嗜古,已即能为古诗文。又嗜琴,久之得其趣,益与之狎,视琴犹人也。行则囊以随,止则悬以对,忧喜所到,手出其声,若与之语,因自呼曰“友琴生”,人亦以友琴生呼之。
(2)余客金陵,友琴生则访余,问以说。余尝见人道友琴生曩客杭,鼓琴于舍,忽有鼠自穴中,蹲几下久不去,座中客起喝之,愈留,此与伯牙氏之琴也,而使马仰秣者何异哉3?夫声之感人,在异类且然,而况于人乎?又况得其趣者乎?宜生之友之也。
(3)生请益4,予默然,生亦默然。顷之曰:“似得之矣,然愿子毕其说。”余曰:“生诚思之,当木未有桐时,蚕不弦时,匠不斫时,人具耳而或无听也,是为声不成时。而使友琴生居其间,则琴且无实也,而安有名?名且无矣,又安得与之友?则何如?”君复默然,若有所遗也。已而曰:“得之矣,乃今知于琴友而未尝友,不友而未尝不友也。”余曰:“诺。”
【注】1国子:即国子监。古时的最高学府。2干禄之文:为取得官俸所作之文。3该句指春秋时伯牙鼓琴时,身旁的马仰首而听。4益:文中指进一步作出解释。
22、“金陵”是 的旧称之一。(1分)
23、对第二段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鼠与马听琴都是因为琴声感人而留恋、仰首。
B、琴声感人,动物都能心有感应,更何况是人呢?
C、作者认为,陆君是能真正懂得琴声之趣味的人。
D、作者赞同陆君与那些能听懂琴声的人结为朋友。
24、赏析第一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5、分析第三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4分)
(1)
(2)
26、概括徐渭借“友琴生说”所阐述的道理。(2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此次也并非《蜗牛》初次入选教材。早在2001年,《蜗牛》就和《好大一棵树》、《水手》等一起被选入了上海“二期课改”初中一年级上册的的《音乐》教材。
附《蜗牛》部分歌词: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2分)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
2.(2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具备相通的艺术规律,能够相互启发和影响。(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一致反映和相互影响。)
3.(3分)①音乐的变奏;②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③不断的重复,重复与变化和谐统一;
4.(3分)C
5.(3分)C
6.(3分)音乐、绘画、建筑之间要讲究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即讲究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通过字、句、段等形式的重复,加以布局内容的不同变化,两者和谐统一,表情达意。比如《蒹葭》、《采薇》、《再别康桥》、《雨巷》等。(分析略)
7.(3分)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凤凰花明亮、艳丽、吵闹之特征,衬托菩提树的沉默。
8.(3分)(以比喻手法,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钟声有渗入人心,于人惊醒、洗涤心灵的作用,以及让人前行于人生路上时充满勇气,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形象生动,极富画面感地写出了钟声给人带的独特感受。
9.(3分)运用排比(博喻)/(整句,语势连贯,气势酣畅,突出)形象生动地写出鼓声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等变化不定的情势,表达出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
10.(3分)提到“神鼓童”,写出了神鼓无与伦比的艺术水准和境界,和佛鼓形成对比,突出佛鼓的气定神闲、自然单纯、普度众生、境界无边的特点,凸显佛境与世俗的不同。
11.(6分)B D
12.(4分)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以作者的静默,表现作者为佛鼓所醒心、动容之情状,再现佛鼓既让人沉醉,更让人震撼之作用,凸显文章主旨;以“鼓声又如潮汹涌而”做结,引发读者无限回味、想象和遐思。
13.(6分)①怅寥廓②玉簪螺髻③波上寒烟翠④冰泉冷瑟弦凝绝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⑦寒食东风御柳斜⑧受物之汶汶者乎
14.(1分)3
15.(3分)C
16.(4分)月亮仿佛就近在窗前银河仿佛要流进房门那样低。着一“近”一“低”字,写出了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的表现出“高卧”的情趣,又委婉含蓄的写出了诗人流离他乡、夜不成寐的压抑和悲苦。(写以乐衬悲也对)
17.(4分)①不久②升任、调任③到……去④欺骗
18.(5分)①他管理(控制)下属,即使是低级闲杂的官吏,也都坦诚的询问、采纳他们的意见。②不久,皇帝下令催促制作几百万副盔甲。
19.(2分)C
20.(2分)B
21.(3分)轻车简从出行(微服出巡);无管架,询问采纳民意;亲自巡视,解决河道疏浚等。
周忱字恂如,是江西吉水人。明成祖永乐二年进士,被选 为庶吉士。第二年,成祖在其中选择二十八人,命他们进入文渊阁学习。周忱向皇帝诉说自己年轻,请求参加进丈渊阁学习。皇帝称赞他有大志,批准了他。不久,周忱被提升为刑部主事,又晋升为员外郎。宣德五年九月,皇帝因为天下 资财赋税大多管理不好,江南更是严重,单是苏州这一个郡,累积拖欠赋税达八百万石,想找一个有才干的重臣去治理。于是由大学士杨荣推荐,提拔周忱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各府,总管监督当地的赋税粮食。周忱用简单方便的方式处理所有事情。他长时间在江南一带担任长官,跟当地官吏百姓彼此熟悉,就像家里人父子一样。周忱时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带骑马的随从,跟农夫农妇面对面交谈,态度平和地询问他们的疾苦,给他们谋划处理问题。他统制部下,即使是低级闲杂的官吏,也都坦诚地询问、采纳他们意见。遇到有才能的官员,像况钟以及松江知府赵豫之类的人,就推心置腹同他们商量筹划,务必用尽他们的长处,所以事情没有不能完成的。周忱常常到松江府视察水利情况,看到嘉定、上海之间沿江长着茂盛的杂草,多处淤积不通,于是疏通上游,让昆山、顾浦各地的江水,迅速流下下,淤积处全都被冲掉。空闲时骑着一匹马在江边去去,看见的人不知他就是巡抚大人。当时人们认为管理钱财的官员,才干没有能够超过周忱的。钱财谷物数量巨大,周忱屈指一算全无遗漏。他曾经暗中用册子记下天气阴晴风雨的情况,有一人说是某一天在江中遇到刮风,失去官家一些米谷,周忱当即指出这一天江中没有风,那个人又吃惊又佩服。有个奸诈的人故意搞乱自己过去的案子,试一试周忱的本事。周忱说:“你在某个时候找我判决,我已经替你判决料理,你还敢欺骗我吗?”不久,皇帝下令催促制造几百万副盔甲。周忱算明盔甲镀铁用工太多,命手下暂且用浇锡的办法,结果几天就完成制造盔甲的任务。
22.(1分)南京
23.(2分)D
24.(3分)整散结合,“行则囊以随,止则悬以对”为整句,句式整齐,后三句为散句,自由灵活,强调陆君爱琴;整句与散句混排,使文章节奏明快,收放自如,错落有致。
25.(4分)①第一处画线句:反复,陆君原本寄望“我”做进一步解释(作一点赞美之词),而“我”选择“默然”,不再溢美(陷入沉思也可),促使陆君也“默然”进行反思(1分),使文意转折,引出下文关于“名”与“实”进一步论述。(1分)②第二处画线句:与上文“生亦默然”层义上形成递进(1分),陆君对“我”的论述有所预料,但任然陷入深深思考。(1分)
26.(2分)有名者未必有实,未有名者未必没有其实。(自称琴友者,而那些栽桐、制弦、造琴者,他们没有以琴友自诩,但他们未尝不是琴真正的知心朋友啊!)
27.参照作文标准!(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