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三上册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凤梅分享

  在进行语文考试之前,不妨多做语文试题或许可以大幅度去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上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上册语文月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和翻译(72+12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C.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的办事员……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D.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时,弗比斯救了她。在弗比斯的马上,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并与他互诉衷肠,而这位年轻的军官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他”指的是涅赫柳多夫。涅赫柳多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马斯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涅赫柳多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爱斯梅拉达逃跑时,被修女居第尔抓住,当居第尔拿出一只小鞋时,爱斯梅拉达也拿出一只小鞋。居第尔经过比较两只鞋,才发觉自己抓的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巴黎圣母院》)

  B.堂吉诃德在路上遇见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他想与狮子较量一番,便用长枪挑开笼门,但这匹体格雄壮的狮子对他的冒犯满不在乎,不但没有冲出狮笼,反而掉转身子,慢吞吞、懒洋洋地又躺下了。堂吉诃德在管狮人的假意夸奖之下自以为得胜,并要求管狮人见到国王时,一定要把这件英勇的事迹禀报给国王。还说:“假如陛下问这是谁的英雄事迹,你就告诉他是狮子骑士的……” (《堂吉诃德》)

  C.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这是对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情节的描写。他用长枪向羊群乱刺,也被牧羊人乱石打倒。等到牧羊人走后,桑丘才把他扶了起来。堂吉诃德对他说,自己被魔法师作弄了。魔法师由于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堂吉诃德》)

  D.“跃马过檀溪”的是刘备,“威震逍遥津”的是张辽,“百骑劫魏营”的是甘宁,“抬榇决死战”的是许褚,“拔矢啖睛”的是关羽。(《三国演义》)

  E.爱斯梅拉达被冤枉刺杀弗比斯,当她被架上囚车时,卡西莫多从教堂正面滑下,冲向两个刽子手,挥拳将他们击倒,然后一手夹起爱斯梅拉达,一个箭步蹿进了教堂。(《巴黎圣母院》)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贾母率众人将元妃接进“大观园”。贾府上下欢欣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元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顾恩思义”匾额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元妃省亲使贾家上下处于一片热闹景象。(《红楼梦》)

  B.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马斯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马斯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复活》)

  C.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命紫鹃找出旧日题诗的绢子,撕扯不动,就撂在火盆上烧了。紫鹃悲愤交加,却见不到贾母、宝玉等人的踪影。(《红楼梦》)

  D.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涅赫柳多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平和而不失光泽,她的眼睛充满着光芒,这双眼睛对涅赫柳多夫瞧了相当久。这是在法庭上马斯洛娃与涅赫柳多夫见面的情景。马斯洛娃认出了涅赫柳多夫,涅赫柳多夫心情非常复杂。 (《复活》)

  E.“唉,真没想到会弄得这么糟,这么糟! ”涅赫柳多夫一边想,一边走出监狱。直到现在,他才了解自己的全部罪孽。 在监狱中,涅赫柳多夫要求马斯洛娃宽恕,并打算和她结婚。马斯洛娃内心极为痛苦,没有宽恕他,且不同意结婚。由此,涅赫柳多夫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带给马斯洛娃的伤害是多么严重。(《复活》)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为了证明傻大姐清白,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却被发现了私弊之物。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红楼梦》)

  B.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与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C.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觉新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父亲的一句话“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 (《家》)

  D.附近的村子,没有理发师,因此常有带着铜盆的理发师到这里来。那天,一位理发师路过,恰巧遇到下雨,就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的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理发师赶快跳下骡背逃走。堂吉诃德夺得了铜盆,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堂吉诃德》)

  E.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刑前关在漆黑的地牢里,她正准备逃走。这天夜晚,穿着黑袈裟的副主教秘密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拉达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想带她一起逃走。少女答应了。(《巴黎圣母院》)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他从公证人口中得知,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他才把女儿放出来。(《欧也妮•葛朗台》)

  B.贾雨村看中了甄士隐的丫头娇杏,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后来贾雨村因贪酷被革职,便来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处,给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正是这一件事,使贾雨村攀上了贾府的关系。(《红楼梦》)

  C.为了实施对曹军的火攻,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下令将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使曹操相信黄盖,于是黄盖诈降曹操成功。(《三国演义》)

  D.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家》)

  E.“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巴黎圣母院》)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 (《红楼梦》)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三国演义》)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罗德和卡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罗德逃走,而卡西莫多被擒获。(《巴黎圣母院》)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E.涅赫柳多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马斯洛娃,使他十分震惊。他相信她在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但他回想起勾引马斯洛娃的经过,并不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良心从没受到苛责。(《复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 (《红楼梦》)

  B.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厂工人罢工,杜竹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C.“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这是梅表姐从省城回来去觉新家时觉慧说的话,他还劝梅表姐多看书,他以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家》)

  D.桑丘带着他的“总管”去上任,这位“总管”是受命前来作弄他的。在桑丘到达那天,“总管”安排了一批居民去告状,以各种难断的诉讼为难这位“总督大人”,桑丘把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决断得公正不阿。 (《堂吉诃德》)

  E.葛朗台活到82岁,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加管理田产的事情,他不能走动,坐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将贮藏室钥匙也交给欧也妮保管。临死前,神甫来做临终法事,葛朗台想抓住神父的手,这一下的努力最终使他送了命。 (《欧也妮•葛朗台》)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注]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②陈:即“阵”,军师行伍之列。此言打仗布阵之法。⑧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④从者:随从之人,指弟子。从,音zòng。

  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了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

  B.在陈国孔子师徒处于挫折、困境中,弟子们尽管受现实生活煎熬,但依然跟随着孔子,毫无怨言。

  C.子路认为做了君子,就应该保证显达,不可能处于困境之中。

  D.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生命价值的选择,那么穷与通就成为次要问题。通时要想到穷时,穷时要坚守志节。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道德修为的差距。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 ,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

  (《孟子•告子下》)

  [注] ①輗(ní):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 。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通“谅”,诚信。

  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果”的结论。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10.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 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侍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侍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侍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010•安徽巢湖示范高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无忌“仁而下士”的一组是 (  )

  ①(赵孝成王)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②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③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④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⑤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⑥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B.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C.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D.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2010•河南开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①,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时周顗(yǐ)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良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要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③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 ①髲(bì):假发卷。②甓(pì):砖。③阃(kǔn)外:郭门之外。引申为在外的军职人员。

  1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侃励志勤力和勤于吏职的一组是 (  )

  ①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④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⑤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⑥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常勉励人以圣人为榜样,珍惜时光,人生要有所作为。他对下属官员游乐纵酒的则严加惩戒。

  B.陶侃生性聪慧敏捷,对人恭敬有礼,敬老爱幼。远近的来信,他都亲自答复;客人来访,他迎来送往,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的人。

  C.陶侃崇尚老庄的思想,指出君子应该衣帽端庄,反对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却自以为洒脱倜傥的做法。

  D.陶侃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造船的时候,他命人把木屑和竹头收藏起来,日后果然都派上了用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 ①丞相,指秦桧。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附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①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②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缙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

  [注] 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②谠:正直。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任伯雨“体恤民情”和“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  )

  A.①邃经术,文力雄健②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

  B.①知雍丘县,抚民如伤②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C.①伯雨处之如平常②章八上,贬惇雷州

  D.①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②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

  18.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伯雨自幼与众不同,做雍丘县县令时,爱民如子,大力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其境。

  B.任伯雨担任大宗正丞时,上书高宗,揭发章惇有篡位的野心,奏章上了八次,章惇被贬雷州。

  C.任伯雨多次谏言,大臣很畏惧他,皇上也让他少谏或不谏,伯雨不听,后因党事被革职。

  D.任伯雨对朝廷忠心耿耿,子捕妻逝,但他处之如常。高宗诏赠他为龙图阁,加赠谏议大夫。

  (2010•陕西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B.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20.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  )

  A.①善长固谢弗往②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①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②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C.①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②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D.①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②礼之,留掌书记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有制胜敌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八日①,与黎莼斋②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③屹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④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⑤。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丰毁矣。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而饷余两人。日将昃,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华,自寺以往,芳馥载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翌日往。风雨,复不果。

  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十八日: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十八日。②黎莼斋:与下文的“赵易州惠甫”均为作者的好友。③騞擘(huō bò):騞,破裂声;擘,分裂、分开。④荡潏(yù):动荡涌起。⑤镵(chán)云:高插云霄。镵,刺。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晨及常熟      及:至,到

  B.水阴上薄,荡摩阖开 薄:稀薄

  C.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载:充满

  D.遂放舟趣吴门 趣:奔向,赴

  2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虞山之美的一组是 (  )

  ①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

  ②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

  ③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④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

  ⑤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

  ⑥幽邃,称建诗语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B.作者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如拂水山庄旧址、破山寺及言子、仲雍墓等,以反衬虞山之胜。

  C.通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意,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D.文末表现自己游兴未尽的心理感受,同时与文首“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相照应,揭示此次虞山之游,是以“远望神往”为始,以“回望欲返”为结,首尾呼应而又浑然天成。

  26.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

  (2)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

  二背诵(10分),

  2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 。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4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诗歌鉴赏(6分)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四、作文(50分)(文科做第一题,理科做第二题)

  30.(1)(文科)

  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顾城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2)(理科)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三上册语文月考检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和翻译

  1.解析:B项鲁肃之计应为公瑾之计;诸葛亮没有把锦囊交给刘备,而是交给赵云;D项爱斯梅拉达并没有与他互诉衷肠,在问了弗比斯的姓名后就跑了,而弗比斯也只是看中了她的外貌,并不是真心爱上她。答案:BD

  2.解析:B项:①不是用长枪挑开笼门,而是用长枪逼管狮人打开笼门;②是管狮人自己说一定要把这件英勇的事迹禀报给国王。D项:“抬榇决死战”的是庞德,“拔矢啖睛”的是夏侯惇。答案:BD

  3.解析:A项中,书中写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大观园是元春来贾府后由她题名。D项中原文为: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涅赫柳多夫瞧了相当久。她并没有认出他来。答案:AD

  4.解析:A项:①“为了证明傻大姐清白”有误,应该是“王夫人要查清物主”。②“被发现了私弊之物”有误,应该是“毫无私弊之物”。E项:①“她正准备逃走”有误,应该是她“只能等待那判决的执行”。②“少女答应了”有误,应该是“用痛骂拒绝了他”。答案:AE

  5.解析:C项:①“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说法有误,当时诸葛亮是一句话都没说;②“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说法有误,蔡中、蔡和本来就是来诈降的,因此是他们自己写信给曹操的。E项:“危急情况”是指爱斯梅拉达被克罗德和卡西莫多抢走这件事。答案:CE

  6.解析:B项曹操的信条应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E项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一度受到苛责。答案:BE

  7.解析:B项:①吴荪甫并不专心于办丧事,他要处理家乡双桥镇的事情,还要和杜竹斋与金融魔王赵伯韬谈合伙做公债多头的事;②说杜赵二人合谋算计他也有误。E项:①葛朗台将贮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②他是因想抓住神父镀金的十字架送了命。答案:BE

  10. 参考答案:(1)D

  [参考译文]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怎样去分别呢?”

  孟子说:“曾子奉养曾晳,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晳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一定回答‘有’。曾晳死了,曾元奉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便说‘没有了’,预备留下以后再进奉给父亲。这叫做口体之养。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11. 解析:①句写赵国对公子的感激,③句写公子谦虚、自责;⑤句指士人归向公子。答案:A

  12. 解析:D项,“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不合原意,实际上并没有给。答案:D

  [参考译文]

  公子假借王命夺取晋鄙兵权而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的恩德,便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座城封赏公子。公子听说后,流露出骄傲得意、自以为有功的神色。门客中有人劝说公子:“有的事情可以不忘,有的事情不可不忘。别人有恩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记;公子有恩德于别人,希望公子忘记它。再说,假托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来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的,对魏国来说就不是忠臣了。公子自以为有功而骄傲,我私下认为公子这样做不应该啊。”于是公子感到有愧自责,好像无地容身似的。赵王打扫台阶亲自迎接,表示主人的礼节,引公子上西边的台阶。公子谦让一旁从东边的台阶走上去。自言有罪过,对魏国有罪,对赵国无功。赵王陪伴饮酒到傍晚,不忍说出献上五城,因为公子谦让。公子最后留在赵国。赵王把鄗地作为公子的汤沐邑,魏国也把信陵封给公子。自此,公子留在了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于赌徒之中,薛公隐于卖水之家。公子想见两人,两人隐匿,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所在之处,便变换服装步行前去拜访,与两人交游,十分友好。平原君知道后,对夫人说:“原来我听说夫人弟弟公子天下无双,现在我听说,公子竟胡乱地跟那些赌博的、卖水的交游,公子是个做事糊涂的人啊!”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拜谢了姐姐,准备离开,说:“我开始听说平原君贤明,所以有负魏王而救赵国,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现在看来,平原君与人交往,不过是图虚名,装门面的举动罢了,不是想真正求得士人。无忌在大梁时,常听说这两人很贤明,到了赵国,还唯恐不能见到。我无忌现在同他们交游,尚且害怕他们不愿意呢。现在,平原君竟以此为羞,可见,平原君不值得交往。”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夫人把这些话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便免冠谢罪,坚决留住公子。平原君的门客知道了,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投奔公子,天下的士人也归向公子,公子使得平原君的门客倒向一方。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魏。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日夜出兵往东攻打魏国。魏王十分担心,派使者到赵国请公子。公子担心魏王恼怒他,便告诫他的门人说:“谁敢为魏王的使者通报就斩首。”宾客都背弃魏国来到赵国,没有人敢劝公子回去。可是,毛公、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受赵国敬重,闻名诸侯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忧虑,假使秦国攻破大梁,毁了先王的宗庙,公子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呢?”话未说完,公子马上改变了神色,连忙告诉管理车马的人安排车驾,赶回魏国。魏王见到公子,彼此流泪哭泣,并且把上将军的印授给公子,于是公子为将,统率五国的军队,在西河之外大破秦军,秦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13. 解析:①是持稻人的话;③是陶侃对送礼人的态度;⑥是对陶侃的评价,不是行为。答案:D

  14. 解析:C项,陶侃不崇尚老庄,且是排斥态度。答案:C

  [参考译文]

  陶侃,字士行,原是鄱阳郡人。吴国被西晋平定后,陶侃家迁居庐江郡寻阳县。陶侃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也比较贫寒,年轻时当过寻阳县的官员。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探访陶侃,仓促间没有东西待客,陶侃的母亲竟截断头发做成两个假发卷,陶侃用母亲的头发换得酒肴,饮酒饮得极尽兴致,就连范逵的仆人也觉得超过期望。等到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问道:“你想在郡里面做官吗?”陶侃说:“想啊,只是被没有门路困扰罢啦。”范逵拜访庐江太守张夔,在太守面前夸赞陶侃,张夔就召陶侃做了督邮,兼任枞阳县令。一次张夔的妻子有病,需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接医生。当时正值寒冬大雪,众属官对这事都感到为难,只有陶侃说道:“我们应把侍奉郡守当成侍奉父亲。郡守的妻子如同是母亲,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呢!”于是自己请求前去。众人都佩服他的义气。

  升职做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当时天下闹饥荒,山夷县发生许多行船被强盗拦江打劫的事。陶侃命令众将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前来,被活捉几个人,(经过审问)这些人都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随从。陶侃就调遣军队进逼司马羕,命令其交出以往打劫的那些人,陶侃在钓台整顿军队作为后继支援。司马羕将属下二十人捆起来送交陶侃,陶侃斩杀了他们。从此以后,水路陆路打劫的全被清除,流亡在外的人纷纷返回家乡,把道路都塞满了,陶侃尽力组织财物赈济他们。他又在郡东部设立山夷县的集市,县上也借此收获许多好处。当时,周顗担任荆州刺史,起初镇守浔水城,强盗掠走他许多百姓。陶侃使部将朱伺救援他,强盗退到保泠口。陶侃对众将领说:“这些强盗一定会改道奔向武昌,我们应该回武昌城,昼夜兼程三天可以到达。你们谁能忍受饥饿进行战斗?”部将吴寄应道:“我打算忍受十日饥饿,白天杀敌,夜间捕鱼,完全能够救济自己。”陶侃说:“你是一位健将啊。”敌人果然增兵来攻打,陶侃派朱伺等迎头反击,把敌人打得大败,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杀伤了很多敌人。

  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磨砺志向勤勉努力,都像这样。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敬老爱幼。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远近的人来信,他都亲自答复,文笔流畅,不曾有一点晦涩。招待或送行及时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部下有时聊天游戏荒废公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具,全都投到江里;对小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赌博只是放猪人戏玩罢了!《老》《庄》浮华不切实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议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做法呢!”有人送来礼品,他全部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而得到的,即使微小也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礼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随便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来管好,人们都不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刚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15.解析:③表清廉;⑥表示至死关心国事。答案:B

  16. 解析:B项,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B

  [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于是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强壮的士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登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先例,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回去埋葬了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谨慎不苟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17解析:A项,①是说自幼矫然不群;C项,①表现其处逆不惊;D项,①表现他不相信好人会受冤屈;②表现他整顿纲舟。答案:B

  18. 解析:B项,任伯雨提升为左正言时,上书徽宗。答案:B

  [参考译文]

  任伯雨字德翁,是眉州眉山人。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中进士后,做雍丘县县令,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周到细心)。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为盗贼多而苦恼,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前往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采纳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把陛下与皇太后放到什么地方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我听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到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接连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也无不认为此人该杀的。”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

  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疏108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告诫他少说或不说是根本。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奏疏弹劾曾布。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后来)崇宁年间官员结党的事发生了,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送通州。又被蔡卞陷害,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用匿名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传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应当从此诀别。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

  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直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淳熙年,赐谥号忠敏。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9. 解析:A项,“谍”,刺探,动词。答案:A

  20.解析:A项,①忠于朱元璋;②多刻薄;C项,两句都是写“甚见亲信”的;D项,②是待之以礼,不是“亲信”。答案:B

  21. 解析:C项,错在“不能平定天下”,与原文意思相反。答案:C

  22.答案:(1)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作出决断,又擅长外交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

  (2)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渐渐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读书不多,但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乡里的长者,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时候,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了解人并善于用人,不胡乱杀人,五年就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太祖称赞他的主意好。他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是被朱元璋亲近、信任。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大起来,起事的将领来归附的,李善长观察他的才能,(再)报告给朱元璋(任用)。又替朱元璋表达(对投靠者的)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就逐渐剥夺朱元璋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朱元璋很倚重他。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攻打鸡笼山寨,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给李善长留守和阳。元军将领刺探得知消息来偷袭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朱元璋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元朝(相关)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又依法开放冶铁业,订立了渔税,国家资财更加丰饶,百姓也不觉得困苦。吴王元年九月,评论平定吴地的功劳,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了官职制度后,以左为尊,朱元璋任命他为左相国。朱元璋刚过长江,用了很多重刑(治理),有一天,朱元璋对李善长说:“法律上有三条关于连坐的规定,不是太严厉了吗?”李善长趁机请求除谋反要连坐之外,其他都废除掉,于是朱元璋就命令他和刘基确定法令制度,颁行朝廷内外。

  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侍奉我的时间很长,(别的)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就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爵韩国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封爵。赐予铁券,免他两死,儿子可免一死。当时封公的大臣,李善长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赏文书所写的堪比刘邦对萧何的赞词,(可说是)称赞到了顶点。

  李善长外表宽厚平和,内里却多刚愎自用,待人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他就追究(查究)他们的罪责上奏朝廷,把他们贬职了。他和中丞刘基争论法条而受辱,刘基内心感到不安,就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所信任的大臣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了罪,只有李善长还像原来一样在朝廷做官。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后来因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处死。

  23. 解析:薄,迫近,接近。“水阴上薄”意思是水汽逼近、蒸腾。答案:B

  24. 解析:句①写作者远望虞山,觉得那是一个好去处,这是交代游玩的缘由;句②介绍虞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句⑥写“破山寺”的景致美好,属于侧面表现虞山之美的。因此,含有①②⑥的选项都不能选。③④⑤都是直接表现虞山之美的。答案:C

  25. 解析:《游虞山记》中作者表达的隐逸思想较为婉转,并非可以明显地看出。答案:C

  26.参考答案:(1)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关键词:“中分”“诡异”“殆”“状”)

  (2)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关键词:“以”“兹”“胜”“惘”“去”)

  [参考译文]

  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十八日,我和黎莼斋游狼山,坐在萃景楼上,远望虞山,觉得景色很美。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第二天早上,到了常熟。这时易州赵惠甫恰巧免官回来,住在常熟,便与我一同去游玩。

  虞山后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出城斜向西,绵延有二十里地,四面都是广阔的田野,山横亘在中间。其中最好的景点是拂水岩,大石高有几十尺,一层层堆积重叠着,像层积的灵芝,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有暗青色、红色,斑斓驳杂,光彩夺目。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蹲在岩石上,向下望去,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澄碧的湖水,奔流的小溪,纵横交错,流淌着,翻涌着,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向南望见毗陵、震泽,山青翠相连,高耸入云。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水汽逼近,忽开忽合,瞬息万变。它的外面,烟云弥漫,光色满天,极目远眺,心游天外。岩脚下是拂水山庄的旧址,钱牧斋曾经住过的地方。唉!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山崖的边侧是维摩寺,经过战乱后大半被毁坏了。

  出了寺向西走,稍微转个弯,过了一道岭,然后向北,只见云海豁然开朗,渺渺茫茫,仿佛天外一般,而狼山忽然出现在前面。我指着狼山对赵惠甫说,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过。又从西边下去,是三峰寺,所在房屋,间间都可休息。走近寺一看,里面很多古树,有一株罗汉松,树皮已经剥落,树干光秃,像是上百年的树。寺里和尚准备了酒菜、水果,请我们两人吃。太阳将要西斜,我们沿着山向北走,经过安福寺,那就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破山寺”,清幽深邃,和他诗中描绘的相符。寺里多桂花树,从寺里过去,一路上充满着芬芳。从常熟北门返回,我们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坟墓。上面是辛峰亭。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山路陡险无法上去,相约第二天去游玩。因为刮风下雨,又没有成行。

  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吴门去,走了几十里水路,虞山好像还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望去清清楚楚,使人想要掉转船头再去游玩。

  2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4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9.、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引”字较好表达了作者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

  30.略

猜你喜欢:

1.高二语文上册阶段考试试卷及答案

2.2017年高三语文模拟真题考试试卷及答案

3.2017年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4.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带答案

5.2017年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386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