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凤梅分享

  高二的同学们在把语文的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一些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来熟悉语文试题的题型。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实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那时的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在送出文书时,将竹简木牍用绳子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压印章和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当初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捺印。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纹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存下来。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遍,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见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C.按压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D.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人们在捆束竹简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他人偷拆的做法当时广泛流行。

  B.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可能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以后,这些契约均有以指纹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存下来。

  D.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压手印的做法,使契约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B.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印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D.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压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晏殊

  一向①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 ① 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8. 这首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简析(6分)

  9. 请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无惧奸邪的气概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所选大题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全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芦芙荭

  一缕烟,一个家。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望着村子里那一缕一缕的炊烟从树梢上冒出来,望着自己家的房子在树林里闪烁着,顺子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三年了。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

  但顺子的心从没离开过这个村子。村里的人靠种地为生,每天早上,孩子们背了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一把锁锁了门,钥匙就丢在门槛下,家家户户都这样。

  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完了,要回家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 他喊,老张呀,顺道上我家给我捎壶水来吧。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那样子就好像是进自家的门一样。因此,锁在村子里就成了一个摆设,真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顺予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尽管那时顺子已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母亲去地里忙时,还是习惯将钥匙放在门槛下。

  顺子明白,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

  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病倒了,村里人帮忙将她送到了县医院。村长要为顺子母亲筹钱治病,母亲不让。

  然而,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上哪儿找这么多的钱呀。

  顺子整整想了几天,为了救母亲,他决定铤而走险。

  顺子有个同学,父亲是企业的老板,很有钱。前两天,他们一家出外旅游去了。

  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

  他在同学家的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还是伸手按下了门铃。他想,这时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的。

  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是没有动静。

  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吧。

  那是一款梅花牌的锁子。顺子很是费了一些劲儿,才把它弄开。

  顺子很快就找到了钱。顺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他的手都有些抖了。哗哗的,他好像都能听得见自己手抖动的声音。

  顺子将钱拿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再想了想,又放了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出了门。

  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

  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

  顺子沿着回村的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着。

  正是黄昏,在地里干活的村里人都开始回家。回家早的人,正从门槛下面摸出钥匙打开门。顺子借着黄昏作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

  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

  顺子习惯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竟然摸到了钥匙。三年呀,难道这把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

  顺子进了门,反手将门关上。想了想,他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门锁上,也许是出于习惯,他锁上门后,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这样,从他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

  顺子走到窗前拉好窗帘,才 打开灯。

  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相框里。

  那天晚上,顺子睡得很沉。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

  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实是开锁的声音,而且就是他家的门。顺子赶忙起床,他从卧房里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正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

  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接着,她的脸由吃惊变为了惊喜。

  女人说,顺子,你回来了?

  这女人是村里蒋木匠的媳妇,她怎么进到我家里来了?

  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蒋木匠的女人便说,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是个孝子,你娘走时对村长说,要他帮着看好这个家等你回来。村长便安排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这不,今天轮到我了。

  蒋木匠的媳妇说着,就开始扫地抹桌子。

  顺子也在抹,不过他抹的是脸上的泪,不知怎的,那泪越抹越多。

  蒋木匠的媳妇打扫完屋子,便出了门。顺子也跟着蒋木匠的媳妇走出了门。那时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从门槛下掏出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锁。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顺子的父亲去世后,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顺子在外读书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母亲将钥匙放在门槛下,希望顺子能常回家看看。

  B.“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冷冰冰”三字写出了顺子的情绪低落:母亲去世使他感到家的温暖不再,出狱回村又担心遭受冷落。

  C.蒋木匠的媳妇从吃惊到惊喜,顺子从疑惑到释疑,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们两人在乍一见面之后的心理变化。

  D.小说从顺子出狱回家写起,而将因盗窃入狱等情节穿插在故事中间,这种把情节高潮置于开头的写法,造成悬念,增加了情节波澜。

  E.小说写了法律对人的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人的感化,侧重表现了风尚引人向善的作用,展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社会的和谐之美。

  (2)顺子的内心矛盾复杂,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处写到锁和钥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匆匆收笔,显得仓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与父亲汤用彤

  汤一介

  白岩松问我:“你和你父亲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我说:“我父亲主要注意的是‘为学术而学术’,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他把精力都花在写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著作上。听胡世华先生说,“九一八”后,日本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我父亲照样讲他的佛教史。虽然我对学术研究也有兴趣,也写了一两本书,但功力比我父亲差多了;只是,可能我比父亲更加关注现实。”

  我自知在学术文化上是不能和父亲相比的。父亲从小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等,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我自小上的是新式学校,小学时,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大抱负。由先修班升入北大本科也很勉强。到大学后,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有些课程也只是考个及格,有的课程没有能坚持学下去。但有些课我学得比较好,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演绎科学方法论、西洋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等。从上述选课情况看,我是比较重视西方哲学学习的,但这比起父亲在美国学习的四五年是相差很远的。我从哈佛大学拿到一份父亲在哈佛研究院的成绩单,现列于下:

  1919至1920年,用彤先生选修了“比较文学”和七门“哲学”课;1920至1921年,选修了三门“印度哲学”、五门“哲学”和一门心理学课程;1921至1922年,选修了五门“印度哲学”、一门“宗教史”、一门“哲学”和一门“心理学”。

  成绩单上还写明:

  用彤先生于1921年2月28日获硕士学位。

  父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从事他的学术研究的。回国后的20余年,正是他人生最有思想活力的时期。他全心地做研究,常常研究到深夜两三点。其书数易其稿,才得以成为权威性之著作,至今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

  父亲的著作不多,真正成系统的书有四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略》和《隋唐佛教史稿》。他写《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而我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大体上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我本来有野心想写一部《魏晋南北朝道教史》,以期能和父亲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样为人重视,但是我仅仅在北大教了两遍“早期道教史”,就匆匆写出了那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一书,前后也不过两年多时间,怎么能理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那么复杂的问题呢!

  不过,我也许比父亲更加关注当前的现实社会。父亲自20世纪20年代后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他的“为学术而学术”使得他远离了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1983年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应邀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中国哲学圆桌会议”,这次圆桌会议是讨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前途问题”。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在哈佛主讲“儒家思想”,着力要证明中国的“内圣之学”可蕴育出“科学与民主”,以此来和西方哲学接轨。对此我写了一篇发言稿,提出儒家思想的“真、善、美”可以用三个命题来表述,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刘述先教授对我的发言有这样的评论:

  会议的最高潮由北大的汤一介教授用中文发言,探讨当前第三期儒学发展的可能性。汤一介认为儒家的中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在现代都没有失去意义,理应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番发言有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论,通过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紧紧扣住了听众的心弦。

  1984年夏,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的同仁创办了一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为宗旨的“中国文化书院”,我被他们推为院长,这样我就非得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了。自此以后,我的学术研究方向起了变化,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就成了我关注的重点。就这点说,我和我父亲对学术文化所关注的方向有很大不同。

  (摘编自《我们三代人》,作者汤一介,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我们三代人》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于2016年1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

  ②先生(汤用彤)讲授西方理性派和经验派哲学时,只是对这些学说本身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而不言其“用”,无论是“今用”还是“中用”。(杨祖陶《西哲东渐的宗师——汤用彤先生追忆》)

  ③汤先生(汤一介)还是一名活跃的学术活动家、大型中国文化学术工程的组织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近年来,又组织主持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工程。(汤一介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日本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汤用彤先生照样讲他的佛教史,这反映了他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发展,同时也表现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态度。

  B.汤用彤先生从小国学基础深厚,汤一介则成绩平平;汤用彤先生读大学时所学课程丰富,而汤一介所学课程很少。因此,汤一介后来的学术成就无法和汤用彤相比。

  C.相对于杜维明所主张的中国的“内圣之学”可以和西方哲学接轨的观点,汤一介提出的“三个命题”更好地阐明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D.被推举为“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后,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就成了汤一介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

  E.杨祖陶认为汤用彤先生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却不言其“用”,汤一介认为汤用彤先生“为学术而学术”,这都说明汤用彤先生的研究缺乏深远的意义。

  (2)汤用彤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3)材料中划线部分是引用的文字,它们有什么作用?(6分)

  (4)汤用彤先生是“为学术而学术”,汤一介先生“更加关注现实”,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或者你有什么新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文章淋漓尽致、纵横捭阖,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文人的心灵慰藉,如《逍遥游》等。

  ② 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③《西游记》这部小说,看起来荒谬绝伦,细究起来却处处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

  ④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进行指责是无可厚非的。

  ⑤ 执信中学的荷塘,紧邻文化走廊与奉恩堂,又有垂柳、桂花、木棉围绕,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⑥ 高三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坚持”二字,假如有人不能坚持到底,就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悲剧。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广东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B. 广州市教育局对某重点中学进行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学校配套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中国现行校园安全法规和广州市安全校园最新标准的要求。

  C. “感动执信”评选活动自今年6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来,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得到了广州市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投票人数持续增加。

  D. 执信中学在招聘教师时,最喜欢的是除了专业素质过硬以外,还在文、体等方面拥有特长,最好还具有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班主任苗子”。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①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

  ② 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③ 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祛病

  ④ 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

  ⑤ 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⑥ 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

  A.①⑥⑤②④③ B.①⑥④③⑤② C.①⑥③④⑤② D.④③①⑥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包括标点符号)。(6分)

  韩剧为什么总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原因是 ① 。韩剧在继承自身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创造出亚洲式的不同风格的新文化;韩剧的制作过程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 ② ,往往根据观众的需求边播、边写、边拍,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和演员。反观国内的影视剧创作,内容永远老三样,缺少创新, ③ 。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店名叫“南农大黄教授”,卤菜店的logo是一个额头明亮、戴着眼镜的书生卡通形象。记者了解到,卤菜店的“老板”真的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黄教授”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邻里都到学校打听,“谁是黄教授?”。据介绍说,不到1个月的时间,卤菜店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20万,“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家普通卤菜店一个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

  为了让“黄教授卤菜”做大做强,他们正在研究营销模式,除了考虑直营和加盟以及网店的模式之外,还准备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规范种养标准,定点从农户采购原料,让农民也从该项目中增加收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答案

  1. D 【强加因果。且“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证据不足。】

  2. C 【张冠李戴。“均有以指纹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存下来”的是“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

  3. B 【对“表明”的内容分析言过其实。】

  4 D

  5 B 解析:“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曹刿论战》中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为证。

  6 C 解析:依据原文“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7(1)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5分,“檄”,名词作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于市斩”,在街市上斩首,介词结构后置。五处,一处1分)

  (2)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5分,“或”,有人;“如……何”,怎么办,怎么对付/应付;“歉岁”,荒年;“甚于河患”,“于河患甚”,比水患还要厉害,介词结构后置;“图”,打算,想办法解决。五处,一处1分)

  8.“ 一向年光有限身,”惜春光之易逝,感叹人生有限、盛年不再;“等闲别离”说明离别时人生常有的事,也最让人伤感;“不如怜取眼前人”意指要珍惜眼下相聚的美好时光。(每个要点举例+分析2分;答出3点给满分)

  9.这两句是想象(虚写)之辞(1分):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1分);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1分)。这两句想象意境寥远,(1分)表现出词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1分)

  10(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1)E B(选E项给3分,选B项给2分,选C项给1分;答A.D不给分。)

  (2)①他有孝心,却忘了守法,因急于为母治病而罔顾了法律。②入室行窃,但又良心未泯,因而曾想放弃,内心紧张,也不贪婪。③有羞耻之心,但又不能坦然面对,因而回家要悄悄地借黄昏作掩护,还要反锁家门。(每一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设置情节线索。小说通过锁和钥匙把情节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更加精巧。②提供社会环境。小说中有关锁和钥匙的村俗民风为人物和故事提供了特定的社会环境。③具有寓意。开锁须要一定的钥匙,顺子用非法的手段救母不成反而入狱,村里的人们用关爱的方式感动了顺子。(每一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

  不仓促。①情节方面:从进村前的紧张、害怕到结尾敢于走出家门,情节已相对完整。②人物方面:敢于走出家门暗示人物有了新的转变,无需拖沓。③主题方面:村邻们的关爱和信任使顺子有了转变,主题也得到了表现。④结尾艺术方面:走出家门后如何开始新的人生,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期待,这样的结尾含蓄隽永。

  示例二:

  仓促。①情节方面:顺子走出了家门,但如何开始新的人生,小说没有交代,情节不够完整,②人物方面:人物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认知上,结尾对顺子认知的转变表现得不充分。③主题方面:小说缺乏篇末“点睛”,主题不够明朗。④结尾艺术方面:作者刻意追求结尾的含蓄隽永,但这样匆匆收笔,有未完篇之感。(每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选C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

  解析:A“反映他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发展”表述正确,“同时也表现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态度”无中生有,错。选B得0分,“汤一介所学课程很少”没有依据;选E得0分,“研究缺乏深远的意义”错误。)

  (2)①专注(执着)于学术研究;②勤奋刻苦;③学贯中西(国学基础深厚并学习西方理论);

  ④治学严谨;⑤目标高远(长远考虑文化复兴)。

  解析:6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四点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3)①增加了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完整;

  ②引用成绩单突出了汤用彤求学的刻苦、勤奋、广博、丰富;并印证了“我的大学学习与父亲相差很远”的观点。

  ③引用评论突出了汤一介学术研究关注现实获得的广泛认可;也突出了汤一介在儒学研究上的三个“合一”观点获得了同行认可。

  解析:6分。每一点均有两层,每小层1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4)参考答案一:

  认同“为学术而学术”的观点。理由:①为学术而学术,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有更深远的意义;过多关注现实,可能会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学问;②可以全心地做研究,使学术成果能成为权威性著作,为学者所重视;更多关注现实,可能会无法理清复杂的学术问题,写出的作品就可能缺少理论深度,缺少学术权威性。③为学术而学术,不执拗于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更加纯粹。而过多“关注现实”,过分关注实用,有可能对理论所知甚少,反而不能对现实有真正意义的实用价值。(“各个角度言其是同时言其非式”答题参考)

  参考答案二:

  认同“更加关注现实”的观点。理由:①关注现实,能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②能关注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或“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③关注现实,能把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④关注现实,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主持重大学术项目,能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复兴。

  而“为学术而学术”,远离了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为学术而学术,不注重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各言其是、各言其非、形成比较式”答题参考)

  参考答案三:

  观点:既要为学术而学术,也要关注现实。

  理由:①为学术而学术,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也要关注现实,能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②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有更深远的意义;也要能关注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或“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③可以全心地做研究,使学术成果能成为权威性著作,为学者所重视;关注现实,也能把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④为学术而学术,不执拗于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更加纯粹;关注现实,也能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主持重大学术项目,能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整合式”答题参考)

  13.C 解析:①“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此处可以换成“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②“穿云裂石”词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词句选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③“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此处可换作“荒诞不经”,指荒.唐离奇,不合情理;④“无可厚非”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应换为“无可非议”,意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⑤“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⑥“功亏一篑”指堆九初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

  14.D 解析:A. 成份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 B搭配不当,“完成”与“要求”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符合”。 C项,改弦易辙,第一句的主语“评选活动”发布以来,并未完整陈述意思,而下一句的主语变成了“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

  15.B. 解析:首先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①⑥是一组,明确茶在家、在外的用途,根据“首先”“也”等关键词确定其先后顺序及在文段中的首要位置,由此可以排除D项;根据句式确定③④是一组,介绍茶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用途,根据程度轻重可以推断其先后顺序为④③,由此排除C项;⑤说明茶对于畜牧也能起到作用;②中“尤其”表明是突出强调,单独成句,放在最后。最后确定答案为B项。

  16. 答案:①韩剧能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② 韩剧特别重视观众的需求;③ 让人见而生腻、生厌。(推论合理即可)每点2分。

猜你喜欢:

1.2015-201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2.2016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3.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4.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

5.2017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84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