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凤梅分享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就到了,不要因为一次挫折而放弃复习和做语文期末试题。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 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

  (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

  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 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

  B.第②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

  C.第③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

  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

  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 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屏处十年 屏:隐居

  B.安得不豫为之计 豫:参与

  C.乃罢其狱 狱:案件

  D.犹虑不称 虑:担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 )(3分)

  ①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③愿陛下靳之 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 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5分)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骆谷晚望①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②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 察使,大中十二年(858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寂寂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骆谷,关中通汉中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②公子王孙,此处指代“宦游人。”

  8.简要分析“去国还家一望时”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9.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请对本诗的景与情的关系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 (庄子《逍遥游》)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蟹六跪而二螯, 。(荀子《劝学》)

  (4)管弦呕哑, 。 (杜牧《阿房宫赋》)

  (5)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苏轼《赤壁赋》)

  (6)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 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 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 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卡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 。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 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形象。

  B.儿子的出现,使事态发生变化,不仅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且也使得愤怒的群众生发悲悯情怀。

  C.“同一个神灵”是指亲情与爱,同情和怜悯,也正是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

  D.“脸色越发阴沉了”表现了警察内心对周围群众的仇恨和对儿子的担心,“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表现了他被谅解后内心的愧疚悔恨以及惊喜之情。

  E.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

  (2)小说的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警察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4)“孩子”的出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2010年,95岁的漫画家华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245幅漫画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1930年,华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学,他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校刊上发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块大洋的稿酬。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锲而不 舍地创作漫画和投稿。1931年,16岁的华君武来到大上海在一家银行作小职员,用业余时间画漫画。当时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前辈齐聚上海办杂志。华君武自知资历太浅,就想了一个办法:画当时没人画的人物众多的漫画——大画。这方法使他一举有名,后来上海漫画界都知道,有一个“画大场面的华君武”。这个时期的华君武主要画市井俗态,叶浅予看到报纸上一幅华君武讽刺黄包车夫的漫画,就主动找到他说,你以后不要画这样的画了。华君武很快明白,身处随处是丑恶与欺压的上海,自己不该对普通劳动者如此不宽容。

  1936年,华君武读了《西行漫记》,他非常向往书中的那个世界。两年后,他瞒着母亲,怀揣友人赞助的路费,只身艰难跋涉了三个月到达陕北。“那个时期大家都很年轻,有人吃不了那个苦就走了,但我一点都没有动摇过。我觉得延安虽然很艰苦,但很好,没有什么应酬,连名片都没有。”华君武说,“人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中生长。”

  延安的漫画家们办墙报做宣传工作,有年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等,可老百姓一看到华君武的画,掉头就走了。华君武受了些刺激,开始把笔触对准延安 的人和事。1942年,华君武与另外两人一起举办了漫画展,延安文人纷纷来参观,因为人多拥挤,把门都挤坏了。画展中最受关注的是60幅讽刺漫画,如《准时到会的人》中,一个抽着烟的干部蹲在广场上等候开会,周围只有乌鸦在觅食,漫画讽刺了开会的人经常迟到。

  抗日宣传画是华君武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践踏他国领土的《一只魔怪的脚》、讽刺汪伪政权谄媚日寇的《肉骨头引狗》等。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调任《东北日报》主编,他最著名的“蒋介石肖像”《磨好刀再杀》惹怒了国民党当局,他因此被哈尔滨国民党特务组织以“侮蔑领袖”的罪名列入暗杀名单。

  1953年,华君武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内部讽刺画,并在《光明日报》开辟的社会生活漫画专栏里每周发表一幅讽刺漫画。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创作内部讽刺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人说:“现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画点歌颂的?”但华君武认为,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我没那个本事”,他只好暂停了漫画专栏的创作。没多久,《光明日报》社长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继续画。华君武说,你要敢登我就敢画;穆欣回道,你要敢画我就敢登。就这样,专栏没有停掉。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判杜甫的《兵车行》不分正义和非正义。华君武画了《杜甫检讨》,批评学术界不顾历史事实、上纲上线的现象。画中的杜甫愁眉苦脸写检讨,面前的纸上写着“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开始后,华君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对象,““””十年,他没创作一幅漫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开始在全国举办漫画展。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字样“大愚若智”的图章,还在每次画展的前言中都写:“在运动中,我也画了一些同志的漫画,在此我谨向他们致歉。”他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时有一张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写竖排的“华君武”三个字,左下角是电话号码,无头衔,无装饰 。

  相关链接

  ① 漫画主要是批评的艺术,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华君武漫画展〉前言》)

  ② 我都是针砭时弊的,我没有画那个休闲漫画,我不画。(华君武自传《漫画一生》)

  ③ 但凡他听见大到国际社会、小至街头巷尾发生什么事,他的讽刺漫画就会很快见诸报端,并且有着持久的生命力,70多年来一直如此;他从不“见异思迁”,也不怕自己挫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爱漫画,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南方日报》2010年6月14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君武上中学时就凭借自己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得到了稿酬,这与他为漫画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关。

  B.上海时期的华君武曾用漫画讽刺黄包车夫,但叶浅予主动和严正的提醒,使他明白了“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

  C.《西行漫记》中描绘的延安生活,让年轻的华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投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了。

  D.当华君武把漫画创作的笔触对准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画展中的60幅讽刺画备受延安文人关注。

  E.《光明日报》社会生活漫画专栏得以延续,是华君武和穆欣共同坚持真理的结果,表明当时的华君武并没有放弃针砭时弊的创作方向。

  (2)传记以华君武的遗愿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3)作为漫画家,华君武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为什么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Ⅱ卷 表达题(2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B.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15.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 ),(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 ),( ),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 ②①④⑤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④②①⑤

  16.阅读下面一则短讯,概括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要点完整,字数20字以内。(5分)

  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人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敌人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 发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亡,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

  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昆明市11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

  17.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私;个性就是(1) ;个性就是(2)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你能不快乐的接受与享有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1936年,文学大师鲁迅在病重之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谦逊温和的周海婴,一生过得实实在在,低调平稳,逝世以后得到了好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C 解析:划横线的部分就是就空间方面来说的,说“市”的范围越来越大,A中说起决定作用无根据,B说在城的发展中七支配地位也无根据,D说超越了“城”并且对其产生了威胁也没有根据。

  4.B(事先)

  5.A(②是对“洪州失官锡”的看法⑤是当时官员的贪赃情况⑥是张根批评官场的贪腐风气)

  6.C(“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

  7.(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一分)

  (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一分)

  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解析】 骆谷晚望⑴

  秦川如画渭如丝⑵,去国还家一望时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⑷。

  详细注释:

  ⑴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

  ⑵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渭:一作“柳”。

  ⑶还家;一作“还乡”。

  ⑷“公子”二句: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诗歌翻译:

  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10.答案:1、而御六气之辩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多于市人之言语

  5、舳舻千里 6、一尊还酹江月。

  11.(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

  (A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形象”错;B项“儿子的出现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错;D项“表现了警察内心对周围群众的仇恨”不当)

  (2)①表现了人们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②为下文警察的出场做铺垫;③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④一开头就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3点得6分,一点2分)

  (3)①仇恨群众、冷漠固执高傲;②维护孩子的尊严、充满父爱温情;③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感化。(每点2分,共6分)

  (4)①从主题思想上看:孩子的出场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再次审视自己,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尤其是人们从起初的愤怒仇恨到最后的宽恕谅解,前后态度的反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孩子的出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人物形象本身看似矛盾却是真实的再现。

  ③从结构安排上看:孩子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打破了双方的对立,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吸引读者。 (观点3分,能结合文本探究5分)

  12.(1)E项3分, C项2分,D项1分(A在原文中没有依据;B明白的是要宽容普通劳动者,而非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D原文未说60幅讽刺漫画都是他的。)

  (2)①表现出华君武对漫画事业的关心、热爱和无私奉献。②蕴含作者对华君武艺术成就以及崇高人格的敬佩与赞美。③以倒叙的方式引出下文对传主生平经历的追述。(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在上海时,画人物众多的大画;②到延安后,画针对延安人和事的讽刺漫画;③抗战时期,画批判、讽刺法西斯和卖国贼的抗日宣传画;④新中国成立后,画针砭时弊的内部讽刺画。(答对3点,即可得6分)

  (4)①始终立足社会现实,讽刺漫画针砭时弊,及时反映当时社会现实;②始终勇敢的坚持漫画是批评的艺术,讽刺漫画传达出作者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既善于自我反思,又能及时接受前辈教导,讽刺漫画传达出他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思考与探索;④从根本上讲,他的讽刺漫画是他爱国和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的真实流露。(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

  14.D

  A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B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C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

  15.B(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一处应该选填②④⑤,第二处根据文中的“去看月亮和海”应该选填①③。再从第一处的几句关系来看,第④句是由②⑤推断出的结果,故而第一处顺序应该为②⑤④。而第二处中的第①则与后面内容紧密相连,所以顺序为③①,故选B。)

  16.百姓惨遭屠戮,各界市民奉献爱心。

  标准:满分5分,超过字数扣2分。

  17.(6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藐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句子样式:诗句+诗人+精神(或力量、气质、风度)(每句3分,共6分)

  18.参考立意:

  1、不要有名无实,要踏实做人、谦逊做人(最佳立意)

  2、选择适合自己的事情来做

  3、活出真实的自我

猜你喜欢:

1.高二语文试卷题 含答案

2.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3.高二语文试卷测试题

4.2017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5.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382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