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习作说课稿

芷琼分享

  在习作教学中,习作讲评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习作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习作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习作说课稿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播放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怕写作文,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有得到了增长,根据年段要求,对自由作文也应该提出不同的、明确的要求。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哪些地力一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含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明确“趣事”的概念,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铺垫作用。

  四、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1、读写联系,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谁愿意把所摘录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归纳: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引导学生细读体会,自拟题目,自主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2、学生根据习作提纲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教师来回巡视,相机进行个别辅导。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力一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设计意图】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五、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学生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互相欣赏别人的习作,使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习作中挖掘出闪光点,在与老师、同学的共同赏析中树立习作信心。

  六、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偷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设计意图】在自主评议中学习他人长处,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修改习作的方法。

  七、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

  2、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将修改习作的心得用于修改实践,体验习作在修改后的提高,从中获得写作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 记叙文)

  真实感人选材典型

  趣 “写自己” 结构精巧

  个性特点详略得当


猜你感兴趣的:

1.小学老师作文教学说课稿

2.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4.小学语文小马过河说课稿

5.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305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