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在语文考试之前,认真的去做一系列的语文试题卷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所以,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萋迷 凄惋 哀戚 嘁嘁低语 栖居地
B.付账 负债 傅粉 随声符合 副增长
C.辽阔 寂廖 寥廓 了无情意 蓼蓝草
D.绉纱 贵胄 压轴 肘腋之患 文诌诌
解析 A项,无错字。B项,符—附,副—负。C项,廖—寥。D项,诌—绉。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每病一次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哪怕是苦,也要好好地苦。
B.金三角的贩毒分子,在从境外获得轻武器补充后,更加猖狂,制毒贩毒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
C.看一段快乐的小品,听一首喜欢的歌曲,读一本隽永的书籍,和知心的朋友开心地聊聊天,这时你的忧愁、烦恼都可能在一瞬之间付诸东流。
D.美和生活是有距离的。在审美活动中,我们应该抛开物欲去看,这样才能沉浸在艺术美感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解析 A项,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在此应为“彻悟”。 B项,如火如荼:形容气势蓬勃旺盛。用于褒义。C项,付诸东流:比喻前功尽弃,希望落空。不能用于忧愁、烦恼等。D项,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拿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美国而言,过去十年所发生的事,虽然不致不堪回首,但也肯定乏善足陈。首先,9•11恐怖袭击反映出美国即使大声疾呼反恐,然而它本身也不能幸免,而且在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上,美国的能力显得愈来愈有限。
B.在中国,盖茨基金会的既定任务是鉴定艾滋病感染人群,作为让这些人治疗的第一步。
C.日前日本一男子同计算机游戏人物结婚的消息被众多人所热议。
D.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外界刺激的社会中:健身房里有教练敦促减肥,学校中盛行以分数论英雄的竞争机制,企业老总手中大棒与胡萝卜轮番上阵。可以想见,很多人已习惯于“被动努力”,丧失了自我激励。
解析 B项,搭配不当,“鉴定”应为“甄别”。C项,赘余,删去“所”。D项,成分残缺,句子末尾加“的能力”。
答案 A
4.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李尔王》。
B.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六大文学巨匠,即鲁、郭、茅、巴、老、 曹,其中的曹就是曹禺,他原名为万家宝,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C.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却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含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D.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 女角色),女主角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另外还有净、丑、卜儿等角色。
解析 A项,《威尼斯商人》不在此列。
答案 A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
解析 A项,“奇”为意动用法,应解释为“认为……奇特,不一般”。C项,“诛”应解释为“杀”。D项,“弛”应解释为“松懈”。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 A项,代词,“他的”/连词,“还是”。B项,代词,“他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都是副词,“竟 然”。
答案 D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 ①是说李迪宽厚,有度量;④是章献太后贬李迪的理由;⑤是李迪对皇帝忠心,且为百姓着想。这三句均与“胆量非凡”无关。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被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解析 A项,“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不对,原文是“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B项,“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错,他被贬官衡州是在仁宗即位后。C项,“不畏众怒”错,原文的意思是李迪不畏皇帝的怒气,挺身而出。
答案 D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
(2)(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译对“向”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向:从前;过去)
(3)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
或: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译对“诏”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诏:皇帝下令)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有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休假,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养育天子至此,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巡视属县通过祭岳为皇上祈求年寿。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凭着其他名义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 ,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褉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褉: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阕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然后就能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间的相似性,如“水阔暝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
(2)结合下片中“修褉”“卖饧”“江头柳”“苏堤”等内容,并分析词人夜不成寐折得江柳的原因,从而推知词人的皱眉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答案 (1)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 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苦无依。(2分)
(2)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虽然那不是家乡苏堤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战!(《诗经•氓》)
(2)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答案 (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泳池里的顽童——菲尔普斯①
杨澜:你应该有很好的心态,所以你睡觉时就一定会睡着。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如此吗?
菲尔普斯: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入睡,这对比赛选手来说是最大的优势。我热爱睡觉,我总能睡着,这一点不是问题。
杨澜:由于转播的原因,比赛定在上午,有许多运动员对此颇有怨言,你也有类似的抱怨吗?
菲尔普斯:我对此毫无怨言,毕竟这是奥运会,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为你的国家而游泳,为你的祖国而参赛,安排在什么时候,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什么时候都可以游泳,如果要我早上十点起来参加奥运会金牌的角逐,我也没有问题。我会准时起床,很自豪地穿上衣服,尽全力比赛,为祖国争光。
杨澜:听说你学习游泳的初衷是为了治疗多动症,你妈妈想通过这个来释放你过剩的精力?
菲尔普斯:的确是这样。在体育场的游泳池里,我会觉得非常放松,无拘无束,通过释放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快乐。最终我摆脱了多动症,我现在没事了。
杨澜:是什么让你意识到,你就是为游泳而生的呢?或者为自己设立了作为职业游泳选手的目标,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菲尔普斯:可能是在2001年,在我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时。在那一刻我觉得,可能会发生一些很特别的事情。之前我已经参加过奥运会了。但是在那以后,我才觉得有些 不同了。
杨澜:你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2000年的悉尼,你那时才15岁,不过还是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绩。你第一次的奥运经历感觉如何?
菲尔普斯:那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随国家队出战,也是我所经历的第一个国际比赛,我才15岁而已。游泳馆里有很多人,澳大利亚在尖叫,整个泳池都好像在震动,在轰隆作响,因为他们的尖叫声太大了。我其实没有真正准备好参赛。但那也是一种经历。从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我只拿到第五名时,我非常失望。但是六个月后,我便创造了我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因为我有那个实力,我准备好了。
杨澜:有比拿金牌更重要的吗?在雅典奥运会,如果你不坚持要跟索普在自由泳上一决高下,你可能还会多获一块金牌。
菲尔普斯:我喜欢的事情之一,是跟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起比赛。在200米自由泳上,几乎最好的选手、游得最快的选手都参加了。我想跟他们竞赛,我从来没有放弃,尤其是在游泳上面。
杨澜:这就是超越金牌的东西吗?
菲尔普斯:我只是想和最好的选手进行比赛。
杨澜:我想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在吧!你最大的对手是谁?
菲尔普斯:不能说是某个特定的人。全世界有这么多人跟我参加同样的游泳比赛,我在和这么多人竞争。我在和全世界最优秀的选手竞争,这是我最喜欢的,它让我更为强壮。
杨澜:你的床头或你的储物柜里还有他们的照片吗?你不需要看到他们来鼓舞你的斗志吗?
菲尔普斯:我的确需要有人给我指引奋斗的方向,我会特别标注出来,放在一个我能天天看见的地方。几年前索普觉得不可能在一次比赛中拿到七枚金牌,菲尔普斯做不到②,这些话都被我特别标注出来,然后贴在我的储物柜里,无论什么时候打开我的储物柜,我都可以看见它们。
杨澜:你刻苦训练是大家知道的,甚至在圣诞节也是如此。
菲尔普斯:成长要付出代价的。我放弃了(很多娱乐)。
杨澜:大家都在分析你的身体条件,说你的胳膊、腿、脚、手、你的水感等等,你自己觉得是什么能让你这么优秀呢?
菲尔普斯:我猜是因为我有游泳的天赋吧。上天给了我这种天赋,给了我意志力。我觉得从我父母那里遗传了许多特性,还有我的个性,我是个很勤奋的人,我很执著,我讨厌失败,为了达到目标我会尽全力。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有了我的这些成功。
杨澜:你酒后驾车事件是怎么回事?
菲尔普斯:那是我犯下的一个错误。它对我人生有很大改变。这也是一次人生教训吧。我现在有了很大改变,从那以后,当我跟朋友们在一起时,我就会阻止他们中的一些人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能帮他们一把,我就会觉得这算是成功,因为我能帮助他们。
杨澜:这也是一种成长经历吧。
菲尔普斯:从18、19岁的少年,到22岁 的大人,我已经独立生活了,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做饭,生活完全不一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不无裨益。
杨澜:每个人都期待你打破施皮茨③在1972年创造的世界纪录!
菲尔普斯:但是我有很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很高。我只想做菲尔普斯第一,而不是施皮茨第二。我想做前人没有做的,对这项运动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这才是我的目标。
杨澜:听说你12岁参加一次比赛时把泳镜扔了?
菲尔普斯:是的,我扔了。
杨澜:是因为输了吗?
菲尔普斯:我不记得为什么了。那时候我的脾气很大,经常发脾气,不过我现在已经不这样了。我从小时候犯下的错里,吸取教训。
杨澜:事后教练说什么?
菲尔普斯:他说你不能这样做,这么做是错误的。所以我改变了很多,从错误中学会了改变。
——选自《杨澜访谈录 》,有删节
[注] ①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人夺得八枚金牌,创造了游泳史上的奇迹。这是他在获得第八枚金牌后接受的访谈。②雅典奥运会前,澳大利亚运动员索普曾多次表示菲尔普斯不可能在雅典奥运会夺得7枚金牌。③施皮茨是美国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创造了奇迹,一人独得7块金牌,并创7项世界纪录。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的纪录被菲尔普斯打破了。
12.下面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
A.菲尔普斯小的时候患有多动症,让他学习游泳,是他母亲为治疗他的病症而想出的对策,用以释放他过剩的精力,这使他后来变得很强壮。
B.菲尔普斯在15岁时就代表国家参加了 2000年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雅典奥运会时,虽然他只有19岁,但却已经是第二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了。
C.在雅典奥运会上,菲尔普斯执意要求参加200米自由泳的比赛,为的是要跟索普在这个项目上一决高下,结果却败给了索普。不然的话,他还会多获得一块金牌。
D.渴望金牌、渴望与世界最优秀的选手进行最出色和最完美的比赛,为此,菲尔普斯把索普否定自己的话写下来贴在储物柜里,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E.和大多数人一样,菲尔普斯的成长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经历过人生的教训。可贵的是,他能够在犯下的错误里吸取教训,不再犯错。
解析 B项,菲尔普斯参加雅 典奥运会是他第二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这个 说法不正确,从文中“可能是在2001年,在我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时”可以看出。C项“执意要求参加”“败给了索普”说法与原文不符。E项“不再犯错”说法太绝对。
答案 AD
13.菲尔普斯由一个水池里的懵懂顽童,到在北京奥运会上独揽八枚金牌,成为一个传奇。他的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时候为治疗多动症,释放过剩的精力而学习游泳;②15岁参加悉尼奥运会,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③2001年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并开始感到自己是为游泳而生的;(或者:为自己设立了作为职业游泳选手的目标)④从雅典奥运会开始通向巅峰之路。
14.菲尔普斯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他具有体形、肌肉等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外,纵观全文,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使他成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比赛时具有良好的心态;②有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③目标高远,要做前人没有做到的;④刻苦训练,意志顽强;⑤能从错误中学会改变;⑥热爱游泳,在游泳池里能获得快乐;⑦渴望与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竞争;⑧个性执着,有强烈的求胜意识,为达到目标竭尽全力。
15.菲尔普斯在访谈时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不无裨益。”请结合菲尔普斯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心态,从错误中学会改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曹禺的《家》的片段,完成16~18题。
[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昏昏的红檐灯照着她一副失神凹陷的眼。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
鸣凤(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
觉慧(以后一直在窗前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
鸣凤(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
觉慧(烦 闷地)怎么又来?你?
鸣凤(沉痛)我舍不得你。
觉慧(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
鸣凤(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
觉慧(温和而肯定)不!
鸣风(凄恻地)就一眼。
觉慧(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
鸣凤(含泪)那么我走了。
觉慧(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
鸣凤(悲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
16.片段开头的 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舞台说明的作用的分析综合能力。本片段舞台说明的情景有雨声、黑暗的甬道、披头散发的鸣凤,给人一种悲惨、凄凉之感。另外舞台说明本身具有交代故事情节的作用,这种场景已经暗示出不祥的征兆。
答案 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气氛;交代故事情节,暗示鸣凤已经去投湖死过一次了。
17.片段结尾鸣凤的“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戏剧语言的鉴赏评价能力。这句话表面上是写鸣凤要离开觉慧,不再来找他了,但是,透过情节的发展来看,“真走了”却又蕴涵着另外一层意思,即这次是永诀,再也不会来了,是要去自杀。
答案 再也不会来找你了,这次是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这是永远的诀别。
18.根据片段内容,分析鸣凤的心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探究能力。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应抓住舞台说明和人物的语言,如“沉痛”“哀哀地”“凄恻地”“含泪”“悲痛”等舞台说明,“我舍不得你”“就一眼”“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等人物语言来分析鸣凤既深爱着觉慧,又不得不离开的矛盾心理。
答案 心理:矛盾,既深爱觉慧,不愿离开,又迫于压力,不得不离开;既不能明说,又不得不自杀。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9.先剔除两个与段意无关的句子,再将剩下的四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6分)
①若要将对称从艺术中除去,那你就先将它从大自然中剔除一尽吧。
②事实上,莎士比亚就像所有真正伟大的诗人一样,无可争辩地应当获得“酷似创造”这个赞语。
③这种对称普遍存在:生与死、善与恶、公正与偏斜、天使与魔鬼、苍穹与大地、规矩与变形、伟大与渺小……
④莎士比亚的对称普遍存在于他的作品中,无处不有,俯拾皆是。
⑤天才与红宝石一样,都有着双重反光,双重折射。
⑥正是基于这些人世间遍存的冲突,这些在自然中最为基本的正反,画家伦勃朗才构成了他的明暗,雕塑家比拉内斯才创造了他的曲线。
删除的句子是__________;
剩余的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删除)②⑤
(顺序)④③⑥①
20.阅读下面的网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
选项 18—25岁 26—40岁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82% 69%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72% 23%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74% 65%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35% 6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对职业履历有所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和“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中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这两方面,两者的认同度都占绝大多数,这可以看作是相同点。而在另外两个问题的认识上,对方存在明显分歧。
答案示例 同:两个年龄段中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能让自身才干充分发挥,对职业发展有益。(3分)异:18—25岁的多数人更认同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技能而不是拓展社会关系,26—30岁的多数人则更认可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技能。
六、作文(60分)
21.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略
看了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