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朝燕分享

  四、综合性学习与作文(56分)

  (一)综合性学习(8分)

  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23、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2分)

  主题:

  24、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3分)

  ①

  ②

  ③

  25、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发出倡议。(3分)

  (二)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48分)

  青春年少 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有的想去观海,有的想去爬山;有的想去北京,有的想去火星;有的想去探索未来,有的想去拥抱世界……

  请以“我想去 ”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题目或正文如果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5.不许抄袭套写。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1、C(A、ji—xiá,帝—蒂。B、 xī—jí;D、zì—zhì);忘—妄)2、C 3、B 4、B 5、A 6、D

  二、(一)7、C(解析:“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理解有误,此处应该是采莲女早上出去采莲,雾霭未散,佛晓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此句与后面的明月照楼在一起,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采莲环境,对人物的美起到烘托的作用。)

  8、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二)9、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10、①摆开,陈列 ②以前

  11、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12、D

  13、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评分标准:共2分。写出两点,每点1分。只写“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得1分。)

  (三)14、①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②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③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④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三、(一)15、(2分)

  (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2)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

  (每空1分)

  16 、(4分)(每小题2分)

  (1)“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2)“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

  17、(4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

  18、(4分)

  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

  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 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

  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4分)

  19、(4分)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阐述:略。(答出其中二点得2分,结合内容阐述2 分)

  (二)20、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2分)(答“我们要摆脱思维定势”得1分)它是对印度人拴象的故事进行分析后提出的。(2分)

  21、运用了比喻论证(1分)。把传统观念和权威 思想比喻成“紧身上衣”(1分),形象地阐述了打破传统观念和权威思想对人束缚的重要性,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

  22、首先我们要摒弃常规思维,常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其次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挑战专家权威(大胆质疑);第三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勇于打破常规。(大意正确即可,正确一点给2分,任意对两点给满分。)

  四、(一)(8分)23、(2分)示例:主题:对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看法

  24、(3分)示例:①大多数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和同学、朋友聊QQ、聊微信;②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玩游戏;③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看电视消磨时间。(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答出一点1分)

  25、(3分)示例:同学们,为了学习查资料,我们可以用手机;为了亲情不疏远,我们不要玩手机;为了视力得保护,熄灯不能碰手机。(符合主题要求即可,用到排比,一句1分)

  (二)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看了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3.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4.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195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