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由《识字1》、《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古诗两首》和《语文园地一》构成。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1》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材插图根据词语的意思,描绘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冬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春天、体验春天。
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学习伙伴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操。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柳树醒了》教材分析
《柳树醒了》,题目已散发出诗意。
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中了。那读书声,那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要相信孩子,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雨的色彩》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很美的短文,讲的是小鸟们讨论春雨的色彩。
春雨细如丝。丝丝春雨像春姑娘身上的薄纱,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纺出的丝线,轻轻垂下;又像春姑娘缝衣的细针,扎进刚刚苏醒的大地。
春雨柔似水。柔弱的春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像甘泉、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春雨美如画。不知不觉中,春雨已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大地上展开。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课文中的插图,描绘了小鸟们唧唧喳喳讨论的样子和被春雨滋润后草地、桃树、油菜地的景色,对应了课文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后面安排了会认字、会写字、朗读要求、词语花篮。“分角色朗读”,这个要求,重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课后的第二题“说一说”,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材分析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教材在提示中列出了两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还通过“我会认”的图标,列出了要求会认的七个生字。设计本项活动时要注意几点:
1、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2、教材呈现的识字方法,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加以归纳:
如: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3、这两种识字方法不一定在本项活动开始时才揭示,可以在本组教材前几课的识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
4、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是本项活动的重点:
两种方法的运用,不限于教材上的模式,比如“评、访”,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苹—评,放—访)。同时,也不限于这两种识字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列出的字中发现其他的识字方法,还可以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课外见到的字。
5、生字条中的七个生字,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
可用生字卡片巩固,也可通过读词语巩固。
如:
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
【日积月累】
一、本部分包含三项活动
读词语、写句子和读背短文。
二、主要目的
1、积累语言。
2、练习读、写基本功。
3、巩固识字。
三、“我会读”的内容是六个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
1、反复读词语,读准字音,不要求解释词义。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关春天的什么词语(如“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等)。“万、颜、百、欢”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
2、“我会写”要求:
看拼音写两个句子:
⑴春天来了。
⑵小朋友们长高了。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拼音,比一比谁先知道要写的是什么句子。然后想想要写的字是由哪些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应该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教师可示范写一两个字,再让学生自己练写。写完一句后,评一评,再写第二句。句子末尾的句号可提醒学生注意。这是教材第一次安排写句子,要充分注意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也要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四、“读读背背”安排了一篇短文《花园果园》,要求熟读背诵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引导学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村”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熟读之后,可让学生简单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最后,可用竞赛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背诵时,注意不要用唱读的方式,而要用正常朗读的方式。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题目是《春天在哪里》。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准备要从开始本组学习时就提出要求。口语交际的第一、二项要求是对“识字1”课后要求的回应。
【展示台】
一、本部分唱歌一项可移至口语交际课完成。重点是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
可按教材提示,摆识字擂台,看谁在课外识的字多,看谁养成了自主识字的习惯。
这项活动可提前作准备,在这里主要是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自主识字的快乐。
二、展示的内容不限
教材提示认识同学的名字,只是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字。
三、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
轮流出示自己所认的字,现场读出,看谁读得多;将自己所识的字整理好,一次把所有的字读完,再数数识了多少字。
展示时,可先分小组打擂台,再让小组出线的同学打擂台,最后评出获胜者。
这一项活动可在以后各组的学习中继续开展,鼓励同学们向本次获胜的擂主挑战。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