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建议:如何全方位了解目标学校?
小升初是孩子最重要的起步方向,我们需要关注怎样的信息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呢?学习啦网小编告诉大家!
说说我经历给孩子择校后的感想
我和大家一样,要给12小升初择校。只不过我比你们先经历过了,想给后面来的家长一些建议。
一、关于择校
1、师资
12能力能上原直属分校的,就卯足劲上吧。看到不少家长会把原直属与其余区重点拿来对比,甚至原直属普通班与区重点各种莫名其妙班对比,看似纠结,其实完全不纠结,个人觉得没得可比性。为什么呢?原直属的师资力量那是绝对更强的(这里不讨论个别运气太好或者运气太差的情况,只说整体)。老教师(不是岁数大,比如教龄十多二十年这种),直属不用说了,自身有一批,加上人往高处走,区重点特别优秀的,很多年前就在积极往原直属蹦,所以在这个梯队里,原直属完胜。第二梯队,年轻的新教师,从各学校进新人来看,原直属的门槛要高得多。新人进来后,老带新,团队培训,基本素质加成长,哪边更好,不用我说了吧。
2、学生构成
不用说,最牛的,以及相对牛,或者说整体素质更高的娃们,大部分被原直属捞走了吧。所以,即便自己娃不是第一梯队的,但整整三年跟着第一梯队的娃混,起码不当井底之蛙。你问我不在一个班,怎么混?这个混不是说大家一起耍,有年级排名啊,总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免得当井底之蛙是吧?
3、成长平台。
原直属眼界、资源更广。
二、关于择班。仅仅讨论原直属之间纠结择班的。
关于择班的确不好说,我也没有更多招,只是凭借经验,也许有几个不算方法的方法,也仅仅是鉴别一二,剩的就看爸妈的明亮眼睛了。
1、说说几个也许算不上办法的办法来衡量各校实验班三个字的含金量吧。
首先看一下新年级(就是娃娃要就读的这个年级)的班额。实验班有多少个,占总班额的比例。这个比例不是直接校与校比,而是和目标校现在的初三年级比,看总比例是不是基本恒定。
如果新年级班额大大超过现初三班额,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了。每年各个学校都会引进人才,所以班额增加比例在小范围内比较合适。但如果班额飞增,师资缺口从哪里补给?还有就是各个学校的新校区,一般新校区都会派一些骨干力量去撑几个班的门面,那么优秀师资则进一步被分散。从教育布局上来讲,分散本来是好事。但从每个娃来讲,挤破头择校图什么?就图这相对集中的优秀资源啊!回到择班的问题上,如果目标校总班额飞增,尤其是新校区颇多,更要琢磨一下这其中的真假实验班了。
2、说了实验班,说回普通班。
毕竟,大多数娃是在普通班的。那么原直属的普通班究竟如何?这么讲,看运气!这么说也许很不负责任,但真还得看看运气。前面讲了,原直属的团队优势在,普通班的各方面构成虽然会弱于实验班,但比其他区重点,不得弱。那为什么要讲运气呢?先说运气好的。好是指好在,也许碰到的新老师,比一些老教师带得还好!请放心,算概率的话,原直属新教师出类拔萃的概率肯定大得多!再说运气瞥。瞥不是说老师瞥,新老师也是层层考核的,实力不会弱,只是经验没那么丰富。但原直属林子大,树子多,空气好,什么鸟都往里面飞。如果一不小心飞到的这棵树上,有很多很多习惯很糟糕的鸟,这就是运气瞥了。这个问题又看怎么看吧。原直属管理制度在那里,普通班之间也要较量高下的。所以或许有的娃在普通班当三年头头,成长也很好。17年中考,BS的最高分,只比状元低一分那个,就是LB的普通班娃。
最后简单说一下,区重点,如果在很好那一类班级,又刚好这一年遇到的老师很好,娃儿的发展也还是不错的。但总的来说,这个发展还是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以及分数上。论综合能力,同样成绩的娃,同样是顺利发展,原直属出来的,要更好一些。
择校必备,如何全方位了解目标学校
小升初选择目标学校时,家长应综合孩子自身条件(孩子的成绩、孩子的适应能力、孩子的喜好等)、学校情况(办学成绩如何、办学理念与家长办学理念合不合、学风、师资、环境、距离远近、学费等因素)、家庭经济情况等。
一、经济原则
培养一个小孩,撇开家长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不说,光是付出的经济成本就非常的吓人。现在教育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家长心中都有一本明白帐。
毕竟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多家长是工薪阶级,能力有限。假如为了孩子把大部分金钱花在了名校的学费上,从而影响到了家庭的生活质量,那就没必要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师资力量上,有些民办学校的确略高于公办的,但是,这也是相对的,总体上也不是相差甚远。一所普通公办中学如果没有一部分优秀教师资源支撑,这个公办学校是不能存在下去了。把一个普通的孩子教成优等生,那才是本事,往往有些高质量的教师,就出在公办普通初中。
二、就近原则
小升初择校,不少家长贪图学校的名气,舍近求远,一味追逐名校。不少家长跨区选择学校,对于孩子来说,小升初的确是进入了名校,可是也意味着三年的初中生活每天要与上课铃声赛跑。
大家也非常清楚,现在城区私家车数量日趋增多,交通难以通畅,很多孩子每天到学校就要花费将近1个小时,甚至更多,这些孩子因为家长盲目的择校导致每天把很多时间消耗在赶车上学途中。其实对于三年的求学而言,他们比就近入学的孩子浪费更多的睡眠和学习时间,这对孩子学习生活会有一定影响。
如果一定要跨区选择学校,建议考虑交通的便利因素,比如是否靠近地铁沿线或者公交站点,这要比骑车或者乘车省下更多的时间。
另外,如果学校非常远需要住宿的话,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自理能力和喜好,看看孩子究竟适不适合寄宿生活。
三、适应原则
名校虽好,大家也要考虑孩子接受能力,最好的学校未必适合每个孩子,不同的孩子肯定适合不同风格的学校。
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帮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就是帮孩子赢在起跑线,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发挥孩子的优势、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关注和培养。
一个在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如果突然到了一个高手云集的班级,一旦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他就会有种挫败感,孩子丧失学习信心,远比成绩下滑可怕。
另一个建议是,家长在择校前,最好能带孩子感受一下校园,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学校,但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做父母的为了尽到对子女的义务,一般都会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希望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由于我们做父母的自身能力的原因,在择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问题。总结前人以及个人的经验,简单的说,择校的原则就是:一问、二看、三研究。
一问就是咨询,咨询的面要广泛,切不可偏信或者盲从。询问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不过询问对象我建议询问以下几种人,可以多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
1、孩子的老师
2、你所熟悉的或曾经教过你孩子的老师
3、现在就读该所初中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二看就是看学校的现场,眼看为实耳听为虚。带着孩子在众多的学校中用一天的时间全部考察一遍,往往考察的结果比听来的更实在。建议考察以下内容:
1、看学校的整体状况,学生的精神面貌
2、看学校的科学布局,硬件措施、以及是否有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3、看学校的衣食住行是否适应自己孩子的需要
4、在众多要选择的学校中要全面的去考察,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忙碌漏掉这个关键的环节
三研究召开家庭会议,综合考虑看到的听到的,研究我们的具体择校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孩子是否有择校的必要、你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2、大多数人认可的学校,自己看着满意的学校,一般都是优秀的学校
3、参考孩子自己的意见,如果家长强制孩子,往往会与你努力的方向相反
综合上述几点,在确定目标校的时候:
首先要知道孩子成绩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提升的空间。
其次要知道学校的大致层次划分。
在做好准备工作后,需要确定12所目标校,12所保底校,所谓保底校,就是在没有太大提升的情况下,也能很有把握考进的学校。在相应的层次上选择距离家较近,经济上可以承受的,适合孩子性格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