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
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1课的课文是《七律·长征》,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描述和热情的歌颂。学习啦小编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七律·长征》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注释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逶,wēi。迤,yí。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磅,páng。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岷,mín。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句子解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红军跨越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气逼人。这两句诗记叙了两处斩关夺隘的壮烈经历和红军当时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令人欣慰,。心中“暖”;抢渡大渡河,飞夺河上的沪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因此有寒气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整个红军全部喜笑颜开的是,过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开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红军跨越了千山万水,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前堵后追的敌人,终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呢?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