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是以作者老舍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1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草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景物聚焦”。本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单元教学主题以及教材特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没见过草原的山里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学会运用,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最后,由读延伸到写,以读促写。让学生从读懂、欣赏草原美景到领悟写好美景的方法,再到会写一处美景,形成读写的完美结合。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直入主题,导入新课
因为六年级孩子,对于生字词已经能自主学习了,因此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扎实预习,完成初读。我只在本环节作一简单的检查和强调。
《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因此,我又重点指导了学生书写最易写错的“襟”。并编写了这个字的书写要诀:一点写端正,两木紧靠拢,左捺变成点,右捺写舒展,下横拉长托上边。这样孩子记忆深刻,就能把字写好。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从“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这个问题切入,很快就能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主要写出了草原的景美,人更美。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环节我以两个问题为依托,展开教学。一是看看作者写了那些景物。学生就能很快地从大量句子中检索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增强了学生阅读的敏感性和阅读效率。二是让学生找出写得美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重点抓住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及比喻句来解读文本,领略草原的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熟读积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草原的自然风光,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积累语言,记忆更加深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落实教学目标。
(五)读写结合
学生有了上一环节的深度解读,接下来顺势让学生总结写好一处景物的写法即按顺序写,写出特点,写出感受,用上修辞手法。这样学生既得意又得法。孩子们有了方法,再放手让孩子们去写,就不难了。在此环节,我特意出示了孩子们熟悉的丹江公园照片,加上一组相关词语,让他们看着图片去边想象边写,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写作兴趣,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六)总结全文。本环节与其说是总结不如说是两节课之间的过渡,我在小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提出让学生看看“这么么美的地方生养的人又是如何呢?”引起学生学习下一节课的好奇心。
(七)作业:根据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2.完善小练笔。3.完成配套练习册本课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重在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
↓下页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