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鄂教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嘉馨分享

  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鄂教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鄂教语文书五年级上册《刷子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段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相关资料,设计导学案和课件,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学生根据导学案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千世界(学生接读)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

  这是一个人名,一起叫一叫他——刷子李。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你们觉得这个人名字怪不怪?老师来解释一下。在清朝的时候,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生: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生:风筝刘。古代也有这样称呼的,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铁拐李就是一个。

  二、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1、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2、选择一小组上台汇报预习情况,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三、感知文本、品读“奇”

  1、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就要求大家自己去读读,去悟悟,自己去发现。刚才同学们说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代表,读句子、说收获。

  (1)效果奇。 学生汇报:他要是给……如同升天一般美。(奇不奇?)说明粉刷效果很好。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读一读。

  (2)规矩奇。 a、指名读“规矩”的句子(第一段中第三句)

  干粉刷匠。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白者白。根据你的了解,粉刷匠是怎样的?(出示相关照片)回忆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奇不奇?用四个字概括。黑衣无(白)、黑衣无暇。b、刷子李立下这样一个规矩,刷墙时他真是这样做的吗?“干活前——较上了劲。”怎样理解这个句子?

  (3)动作奇。 指名读相关句子,说体会。看片段录像,加深理解。

  出示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打开一面雪白的墙壁。

  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好哪几个关键词呢?试着带上动作读一读。

  能把刷墙演绎得如此潇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你觉得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舞蹈家、书法家、音乐家等)

  现在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句子,比一比用你的朗读来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小组内读——指名读——齐读)

  4、小结:通过了解刷子李粉刷的动作、规矩、效果等,我们可以看出刷子李真是一位俗世奇人。(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第一段)

  四、走进“内心”,侧面烘托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跟着徒弟曹小三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名气和能耐。请大家默读第3—11自然段。试着填写: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 ),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地( )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 ),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 ),也是这个故事的( )。

  2、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内把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或整个故事的一波三折说一说,如果能把曹小三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故事就会更生动,更丰满。看谁说的最合理、最精彩。

  3、指名说一说。

  4、现在,你怎样理解刷子李的的绝活了?带着佩服的语气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1、课文中最后一个句子“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假如你就是曹小三,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试着说一说。

  2、学完课文后,你对刷子李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老师补充资料:

  资料1:(上联)天衣无缝 刷子见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横批)俗世奇人

  资料2:你从芸芸众生中走来,朴实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一袭黑衣,诠释了铮铮诺言;一手绝活,演绎了永世精彩;一番教诲,书写了人生传奇!于是我们明白了,享受平凡生活,可以演绎精彩人生!

  练习说:你是个( )的人,你让我明白了( )。

  3、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俗世奇人?指名说,教师补充图片等资料。

  六、布置作业

  1、老师推荐阅读《泥人张》《快手刘》,指名学生推荐同类文章,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做一则读书笔记。

  2、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板书设计:

  23、刷子李

  效果奇

  技艺高超 规矩奇

  (奇) 动作奇

  鄂教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刘茹

  教学目标:

  1、掌握名著内容,领会作品内涵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引导学生通过将作品中的故事与作品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1、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一般人旅游就是为了健体、冶情、长识,鲁宾逊的旅游是为了立业,我们今后就要认识一个人——格列佛,看看他给我们讲述的精彩的旅游故事。

  二、简介作者,了解作品

  斯威夫特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是遗腹子,从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十五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他在大学里的主业是哲学和神学,但他个人更偏爱文学和历史。

  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

  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但为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入了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之争,受到托利党首领的器重,担任过该党《考察报》主编。1714年托利党失势,他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主持牧师,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灭了。

  晚年的斯威夫特内心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自己积蓄的三分之一用于各种慈善事业,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然而,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已完全疯了。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终年78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文学才能很早就显露出来,他写过一些诗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扬名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1704),在这篇故事中他讽刺和抨击了英国各教派的虚伪和无耻。此后他又写了《布商的信》(1724—1725,抨击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货币政策)、《一个小小的建议》(1729,讽刺英国对爱尔兰人民利益的压榨和情感的欺侮)等等。但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边远国家的旅行》,即通常所说的《格列佛游记》,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

  三、阅读导读,指导学法。

  讨论:你认为阅读小说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在内容上,一要弄清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二要弄清故事情节,这是重点;三要揣摩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四要感受作家的情感。在形式上,一要揣摩作品的艺术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想像、讽刺等等);二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讲名著故事,品小说内涵

  1.格列佛都游历了哪些国家?

  2.请你讲一讲他的游历故事。

  3.结合背景想一想作者的用意。

  小人国——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

  大人国)——批判与抨击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

  飞岛国)——无情地嘲讽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

  慧马因国——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五、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句谈谈斯威夫特作品语言的讽刺艺术。

  (1)、运用反语进行讥讽。例如作者本来对人类利用火药的威力来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残杀同类非常愤怒和鄙视,但他却在小说中用“对政治一无所知”等一系列反语来形容对火药嗤之以鼻的大人国国王;

  (2)、以类似漫画的夸张技巧描写各种怪涎的事物,如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等等;

  (3)、他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

  (4)、作者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关于利立浦特的历史的叙述就是极好的例子;

  (5)、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细读作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鄂教语文书五年级上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复述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 :让我们去领略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优美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武夷山,介绍:武夷山风景优美,位于我国的福建省,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阿里山的姑娘》的歌声中介绍:阿里山在我国的台湾,真是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师: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走进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学生齐读课题。

  师:传说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神秘,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武夷山和阿里山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传说呢?让我们赶紧打开书,去读读吧!教师口述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以后,思考:这个传说都讲了些什么?

  2、检查读书情况。

  3、请学生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花珊的勇敢坚强

  师:花珊为了拯救人们苦练本领,并且除掉了妖怪,让我们感动,也特别佩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哪些词或句子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就划一划,圈一圈,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自己的感受。

  1、学生潜心会文。

  2、交流,顺势而导。主要为三处。

  3、文本呈现:

  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过。她决心除掉妖怪。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A、学生谈感受。师:花珊心里难过,她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结合1、2自然段来说说。学生交流。师:是呀,如此美好的家园,被妖怪搅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引读:师:以前,家园是风景如画,瓜果飘香。生读:那时满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那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师:现在妖怪占据了整个大山。从此--- 生读:山上的数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人们只好拖儿到女,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乡。

  这一切怎不让花珊难过,怎能不让她下定决心?带着这份决心来读读前面两句。

  B、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练就本领很不容易?

  “九九八十一天”体会时间的长久。

  “终于”体会到是经历种种磨难的。

  C、师:那么在花珊苦练本领时,她都会经历哪些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痛苦或困难?(预设:她的手被磨出血泡,她忍着剧痛继续练。一天下来她的手臂又酸又麻,抬也抬不起来。她有可能会中暑……)

  师:就是这样日夜不停,历尽磨难只为练好本领,拯救人们。练读后两句。

  4、学生谈到第4自然段,谈感受。师生分角色读。

  5、第5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来说说感受。

  “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体会决心大。

  “直射妖怪的眼睛”体会她的机智勇敢。……

  6、师:读到这儿,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花珊?

  板书:勇敢、坚强、机智、智慧……

  四、感受母女情深,相思之苦

  1、师:花珊除掉了要妖怪,原本可以和母亲永远生活在一起,可是意外发生了。武夷山和阿里山分成了两半,海水把妈妈和女儿隔开了。

  此时《神秘园》悲伤的音乐缓缓奏起,教师娓娓讲述:妈妈爬上高高的武夷山顶,盼望女儿能早一天回到自己的身边。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没有回来。妈妈渐渐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地立在武夷山上。

  2、师:妈妈想着女儿,念着女儿,日夜盼望着女儿,海峡对面的女儿呢?她思念妈妈吗?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女儿被隔到海的东面,也时时想念着母亲。……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思念母亲留下的眼泪!)

  3、师:花珊想念着母亲,她望啊望啊,念啊念啊,往事一幕一幕在她的眼前闪现。拿起笔,写下那美好的一幕一幕。

  交流。

  师:她怎能不思念亲爱的妈妈呀!带着这份情,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女儿被隔到海的东面,也时时想念着母亲。……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思念母亲留下的眼泪!)

  4、此时,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花珊?板书:思念母亲

  五、讲述传说

  1、师:这个传说多么神奇,有趣,你可以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你先听老师讲一段,你看看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讲第一自然段,学生明白讲述的时候要注意神态,可以适当地加以手势。

  2、学生自己组内试讲,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两个自然段。

  3、请学生上台讲述。

  六、拓展总结

  师:今天学习的《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只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中国民间传说言语通俗,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中国民间神话和传说》,读了这些神话和传说,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七、作业布置

  1、把这个传说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一听。

  2、读一读《中国民间神话和传说》。

  板书设计:

    244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