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哈尔滨是的中考已经结束,中考物理试卷的答案解析大家需要校对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卷选择题答案解析
1在实验室,用天平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力
【考点】25: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分析】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杆秤、台秤、磅秤、电子称等,实验室常用的是托盘天平.
【解答】解:实验室需要的测量物体的质量,比较精细准确,在实验室,用天平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具的作用,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下列光学元件中,成像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放大镜 B. 自制照相机C. 昆虫观察箱 D. 投影仪
【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用放大镜看物理课本上的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昆虫观察箱通过平面镜观察昆虫,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原理,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身边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解答本题明确:(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的方法:先根据题目明确物质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对照定义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物态变化.
【解答】解: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是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如图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如图所示的设备中利用此原理工作的是( )
A. 电磁铁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扬声器
【考点】CP:电磁感应.
【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电磁铁通电后会具有磁性,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
C、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C错误;
D、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电和磁这一部分中,学到了很多电学设备,每个设备的制成原理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基础知识.
5.下列图中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 )
A. 在落地高压线附近行走
B. 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C. 开关接零线
D. 电水壶接三孔插座
【考点】IV: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1)不接近高压带电物体;
(2)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过高,否则引起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
(3)开关应控制火线;
(4)所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冰箱、电冰柜、洗衣机等,应按产品使用要求,装有接地线的插座.
【解答】解:
A、在落地高压线附近行走,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故A错误;
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得通过插座的电流变大,容易发生火灾,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错误;
C、开关接在灯泡和零线之间,当断开开关,火线和灯泡还处于连接状态,人接触灯泡的金属部分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C错误;
D、电水壶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应采用用三脚插头及三孔插座,可以防止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对安全用电常识的考查,要求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
A.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B.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C.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测量未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
【考点】2Q:物理学方法.
【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解答】解: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在电阻一定时,改变两端电压,测量对应的电流,目的是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普遍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阻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材料种类、长度大小和横截面积大小,目的是得出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具体关系的普遍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记录对应的重力,目的是得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的普遍规律.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得到对应的电流,然后利用 计算电阻并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对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否清楚,要求学学生对实验要非常熟悉,明确实验中每一步实验的目的.
7.在水中,鱼、漂浮的木头、静止在水底的石头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小
B.木头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
C.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D.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A、通过比较石头和木头所处的深度大小,利用p=ρgh比较受到压强大小关系;
B、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C、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D、下沉的物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力.
【解答】解:
A、因为石头所处的深度比木头所处的深度大,所以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大,故A错;
B、因为木头漂浮,所以木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故B错;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C正确;
D、石头沉底(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力,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8.汽车已成为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关于汽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B.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
C.汽车的广泛使用,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D.为了行驶的安全性,汽车要限速行驶
【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9E:超声波与次声波;GF: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分析】(1)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3)热机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大量的热量,是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4)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大小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解答】解:A、汽车行驶时,由于此时汽车上面的空气流速大,故压强小,车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此时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倒车雷达利用反射的超声波来区分障碍物的距离,故B正确;
C、汽车是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大量的热量,是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
D、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质量不变,进行限速,其动能会变小,即在突发事件时,对外做的功少,破坏力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通常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B.测量机械效率的原理:η=( )×100%
C.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大小有关
D.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小钩码的重力来实现
【考点】F8: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分析】(1)只有在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和拉力的大小相等;
(2)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及动滑轮的重力,被提升的物体越重、动滑轮重力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解答】解:
A.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反映了拉力的大小,故A正确;
B.测量机械效率的原理:η= ×100%,故B正确;
C.图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在物重一定的条件下,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故C正确;
D.减小钩码的重力,在额外功相同的情况下,有用功减小,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百减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测量实验的掌握,关键需掌握其测量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L1亮,L2不亮.调节变阻器滑片P,L1变亮,L2始终不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灯泡L2短路 D.灯泡L2断路
【考点】HP:电路的三种状态.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若只有一个用电器工作,则电路中不能发生断路,可能是另一个用电器发生了短路而造成的.
若发生断路,则整个电路都不会有电流,所有的用电器都不会工作.
【解答】解:A、若滑动变阻器断路,则整个电路断路,两灯都不亮,所以A错误;
B、若滑动变阻器短路了,则滑动变阻器不会引起L1亮度的变化,所以B错误;
C、若灯L2短路了,则L2不亮,L1照常发光,所以C正确;
D、若灯泡L2断路,则L1也不能发光,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分析,首先掌握短路和断路的含义,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情况作出判断.
11.两定值电阻R1=10Ω,R2=5Ω,现将R1、R2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R1、R2电流之比为1:2
B.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C.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2
D.电路消耗总的电功率等于2.7W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JA: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关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根据P=UI求出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UI= 求出电路消耗总的电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R1、R2电流之比为1:1,故A错误;
由I= 可得,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
= = = = ,故B正确;
由P=UI可得,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 = = ,故C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总= = =0.6W,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2.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2N
B.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1:2
C.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
D.相同时间内拉力两次对木块做功之比为1:1
【考点】6V:力与图象的结合;7D:摩擦力的大小;EC:功的计算.
【分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根据图象分析得出速度之比;
(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
(4)根据W=Fs进行分析.
【解答】解:
A、从图甲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即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4N,故A错误;
B、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10s运动路程为50m,第二次10s运动路程为25m;因为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50m:25m=2:1,故B错误;
C、两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相同,摩擦力相同,即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故C正确;
D、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因为摩擦力相同,故拉力也相同;
由B可知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之比为s1:s2=2:1,根据W=Fs可得W1:W2=2: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功的计算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下一页更多“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