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四年级方法>四年级数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雪丽分享

  通过试卷分析给予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更具指导性的教学。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似弹指一挥间的功夫,2015-2016第一学期就已悄然的落下帷幕。翻阅着学生们交的这份答卷,久久不能平静。虽说分数并不代表什么,但它或多或少的承载着一些信息,引领着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去多问个为什么。为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我班这学期以来数学教学的效果,从而吸取相关经验教训,特将本次考试试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比较能如实的反映出学生这个学期以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整体来看,此次试卷稍微偏难,试题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尤其是学生对理解能力的培养),各类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考察的也比较细致、到位。

  试题共计六个大题: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和解决问题。填空、判断和选择题侧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情况,涵盖了读、写数,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商、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知识点。计算题主要从口算、列竖式计算、列式计算以及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四个方面入手。这部分,除了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部分,其他的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操作题侧重的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及对“周长”这一概念的回顾与应用。而在解决问题的5小题里,最后一题考察条形统计图的是最简单的,前三小题,相对而言,要比最后一题稍微有点难度,它难就难在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只要理解了它的意思,其实这个也并不是很难,包括计算力度方面。解决问题的第4题,可以说是这张试卷的难中之难。它充分体现了最优方法的思想。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从众多购买方案中选择最省钱的一种,而且它还是这三种方案的混合。而这也正是我们大部分同学所忽略的、没想到的一种方案。

  二、学生答卷分析:

  此次考试,我班共有29个学生参加。其中16个及格,及格率55.17% ,4个达优,达优率13.79% ,平均分61.83,其中有16个学生是低于我班平均分的。仔细翻阅了下试卷,发现我班答卷存在如下情况:

  1、填空题失分严重。填空题总共25分,我班普遍在12、13分,20多分的寥寥无几,低于10分的也大有人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本学期的知识要点掌握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很透彻。

  2、计算题丢分严重。 这次的计算相对来说还是挺简单的,但拿高分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太粗心大意 马虎了事了。班上很多学生,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不是抄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要么就是誊错答案。

  3、 解决问题失分严重。我本以为他们丢分惨重的应该仅此于第4题,没想到前3道题也损失惨重。这三道题,只要分析理解透彻、到位了,根本就不是问题。

  4、操作题第2小题错误率较高。画一个周长是10厘米的长方形,理解成了长宽之和是10厘米的学生比比皆是。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在行动中寻求反思,在反思中力求策略,在策略中寻求进步,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立足于现在,反思过去,改进教学方法、策略,才能与时俱进。下面是我通过这次考试,反思自我,对当前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时候,一点小小的错误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过错。所以,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应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做到不马虎,不敷衍。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2、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有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我可能忽略了对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关注。被班上的佼佼者带着走,总以为他们都会了,不需要我再说个之其所以然,造成了他们的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教师应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要学会吸收、提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摒弃无用的信息。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要我们平常多注重对他们 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从而达到提升他们对数学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的目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二)

  本次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四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一、1、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与“2009年国庆阅兵”相关的文章约一千一百七十万篇,这个数写作(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其中7表示7个( )。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此题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如:让学生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等。

  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空间思维。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4、渗透人文,体现关怀。

  在考查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试卷还注意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卷首“温馨提醒,亲爱的同学:你好!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让我们插上智慧的翅膀,认真读题、仔细答题,

  来感受丰收的喜悦吧。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只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质量分析

  1、认真思考,准确天空。

  学生做得较好,对基本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其中第3题速度写法,很多同学都落了单位“米”;第8题,这题形式较新颖,部分学生不理解。

  2、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总体情况良好,第5题用近似数来推算准确数最小是多少,较难。

  3、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全班对本题做得较好。

  4、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由于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较薄弱,在口算中出现错误过多。列竖式计算对末尾或者中间有 “0”的计算不理想。

  5、动手实践,画图分析。

  做的比较好,也许是复习的时候教师指导的比较充分。

  6、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题有少数学生对第5题的题意不理解,有个别学生读题不认真,粗心,造成了对题意的错误理解。

  三、对今后教学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过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

  1、 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少一些知识转移、搬迁。数学思想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数学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有效途径。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算、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数学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数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数学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数学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数学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数学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情况:

  本次命题,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试卷考查内容涉及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以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未涉及统计和数学广角的内容。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题目难易程度适中,但题量有一点点偏大。

  二、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本次考试,共有10个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第3小题,计算角的度数,有些同学还不会看图,不理解角3的度数是用平角(180O)减已知角角1的度数,有些同学直接用量角器去量,量出来存在误差,所以丢分较多。第8小题,有一个七位数,减去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七位数是()。学生的答案分以下几种:(6666666)、(1111111)、(999999)和(100000),只有少部分同学填正确,可见学生根本没认真审题,没有落实到笔上。

  2、判断题共6小题,学生掌握良好,大部分同学丢分丢在第1小题和第6题,学得太死,不会灵活思考,书上的句子换了个说法就不会了,早自习的背的定义、概念没有落到实处。

  3、选择题共8小题,其中第1小题和第2小题错误率比较高,学生没有掌握牢固。

  4、计算部分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有些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连乘法口诀都还不会背,个别计算都没有做,由此可见,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第3小题用递等式计算6970÷(17×2)第一步大部分同学都能计算出来等于6970÷34,但是6970÷34这个算式计算不对,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而且商的中间有零,所以这一题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做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口算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准。

  5、作图题平常学生也练得多,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尤其是第3小题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做得非常好。

  6、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加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遇到的问题时候,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为逊色,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三、经验教训和今后措施

  1、急需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大量的学困生的涌入,使我不堪重负。从分数的公布情况看,我班学困生的成绩已经在30分上徘徊了。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应辨能力比较差,平时常“漂浮”于课堂之外。这给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怎样有效地转化学困生?还需要探讨,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找出多种教学方法,尝试有效教学方法,切实解决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制定详细的帮困计划,并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实践。

  2、学生的计算水平急待提高。由于粗心,马虎或不明算理,致使计算题严重失分。尤其是学困生,计算的准确率特低。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笨鸟先飞。”口算坚持天天练,从易道难,难点分步练,题型花样练。

  3、部分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的过浅。在数学课上,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意义建构,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问题。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从每天一道应用题起,逐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认真读题,积极思考,用心计算,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6、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适当给学优生一定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训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本次考试再次提醒我,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教育理论,认认真真的教学,真正将理论落实到课堂上。


看过“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人还看了:

1.4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4.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其质量分析

5.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158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