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

2017数学高考备考反思(2)

芷琼分享

  2017数学高考备考反思篇二

  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高低,关键在于落实“三基”。高考命题以课本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第一阶段复习,更应如此。

  一、要求学生每天把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知识、性质、方法要进行及时检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认真备课,课堂上尽可能的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等教给他们。

  四、第一阶段复习要低起点。重知识求能力,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高一开始,教师就不能松懈,重视知识的 “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

  2、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可行。对于每个目标,应该分解在每一节课的内容之中,以便目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

  3、注重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结合,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例题的教学作用,不宜贪多求难。

  4、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及考试说明对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努力将高考题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2017数学高考备考反思篇三

  1.起点过高的反思

  教学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师要找准教学出发点。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那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进而去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稳步向前发展的机会。因此,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解题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特点,选择好恰当的教学起点,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却轻视了这一点。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起点以教辅资料为主,而教辅资料的起点又是以高考考点为主。这样的起点定位表象上看是与高考接轨,能让我们的教学紧贴考点要求,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但实际上,有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到位,还有部分同学把高一、高二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淡忘了,这种定位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造成了障碍。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常有教师觉得非常容易的题学生却解不出的现象发生,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是无法完成,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教得筋疲力尽,气急暴躁;学生学得头晕脑胀,稀里糊涂。这种情形一方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进取心,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度畏惧情绪,这又加大了我们教学的难度;同时,这样高的起点定位会使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造成概念不清,基本功不扎实,致使高考中常把大量的基本题目弄错,最终整体成绩不高。

  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根据自己所在学校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给复习教学准确的定位,让学生在既学得懂、又需“跳一跳”才能拿得下的情况下去复习、巩固、提高,就显得极其重要。

  2.容量过大的反思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不是看教师在本节课讲了多少知识,而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现阶段,我们的复习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练到底,导致复习课容量过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复习课教学中,多数教师是由上课讲到下课,节节满堂灌,而学生的注意力、精力、理解能力有限,造成了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结果。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该怎样去倒,如何去用,何处多用,何处少用,何处不用,很值得反思。二是课后习题、作业的容量太大。现今的复习资料越编越厚,愈写愈细,资料中的习题愈选愈多,纵横交叉,容量很大,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全部完成资料中的所有习题有很大的困难。试想学生每天要学习多门课程,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位教师布置的每道习题谈何容易,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有可能正好轻视了这点。因此,如何调整课堂容量,科学布置作业,提高复习效率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3.盲目学习的反思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的信条。每个学校的周围都有一些管理科学,教育质量高的名校,每位教师的身边都有一些教学实绩突出的名师。向名校学习,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一条重要途径。学习是必须的,比较也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一所学校能否办好,高考能否考好,只是一味的学习别人的做法,一味的否定自己,是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的,这样的高考复习也难搞好。要想让别人的经验、方法在我们这里取得成效,还要看我们是否具有适宜的教育环境、土壤、文化积淀与文化氛围。我们去名校“取经”时,曾接到奉劝:“你们来学了,回去也不一定适用”。话虽不中听,也不无道理,机械模仿,脱离校情,只会让我们失去基点和重心,更形成不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样,一个教师不注意自身的教学反思,不善于总结,一味套用别人的教学模式,极容易使教与学“两张皮”,与实际脱节。所以,学习固然重要,切合实际的学习更重要,我们在积极向名校、名师学习时一定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防止盲目追从。

  4、教学落实的反思

  教学重在落实,每年的高考阅卷都能反馈出学生基础不扎实,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可见落实不到位是高考复习中一个“顽疾”。我们的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些现象:老师将一个问题讲了多种解法,而学生是一种解法也未去完成(或作笔记);老师总结了许多知识点,许多方面,不少学生只是听听了事,没有及时主动整理归纳,记笔记;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落实,特别是选择题只有选项,过一段时间在拿起这些题目时,记忆又模糊了,又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每次模拟考试卷、单元检测卷极易落实不到位,时常是考过、阅过、讲过而没有达到真正的纠错过,反思总结过,这样下次考试同样的错误照犯不误,如不该出错的规范书写,同样的知识点照样没有掌握,这种不能使得考试功效落在实处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值得引起注意。

  反思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愿每位同仁都能在反思中把教学搞得更好。


猜你感兴趣的:

1.2017数学考试反思800字 数学考试反思800字

2.2017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3.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考纲解读

4.2017数学考试反思300字范文 反思考试的数学

5.2017年高三备考总结

330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