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篇一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执着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就学会这种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将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地深入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教师创设的典型场景,这种场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如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说:“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棵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教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教师接着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学生很快地列出了算式。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
三、精心设疑,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教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问学生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教师给予表扬,接着教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并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得不对吗?”这时教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教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做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教师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就能极大地改变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篇二
【摘要】培养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小学生处于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初步研究提出了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 ; 兴趣 ;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一旦建立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得到提高,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长期以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更是考量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难度更大。然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时期形成的习惯将影响他们一生,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不断摸索工作方法,加强主动引导,着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习兴趣应认真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理解力和心智都处于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的阶段,理解主要以具体形象意识为主,记忆力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耐心和恒心,受情绪影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些规律和特点,一方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弄懂他们的需求,借用他们熟悉的事例,使用他们能够听得懂、易明白的语言进行讲授;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要注意塑造学生的学习情绪,多用鼓励的话语,少用批评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注意循序渐进,实行阶梯式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不断加深内容,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此外,教师要树立知识权威形象,让学生乐于接收和尊重教师的教导。
2.培养学习兴趣应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以班级为单元的群体。在群体的活动中,整个群体的习惯和氛围对个体的行为都会有不少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注意带好班级的环境,通过整体的环境来感染和熏陶个体的行为模式。首先,要建立平等式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探讨,不高居临下,不颐指气使,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欢快的氛围,乐于参与教学,勇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任何原因而抬高或贬低某位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其次,要建立比学赶帮超、你追我赶大家齐进步的学习氛围。通过发放小红花、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争做学习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再者,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是传道授业的主要平台,是知识传递的重要环节。要发挥课堂讲授的效果,就要有轻松愉快、人人踊跃参与、人人在课堂上有所表现的氛围相配合,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习兴趣应注重完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力度,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的教学体系。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学生特定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周边的客观事务,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讲解认钟表一课时,可以从故事引入,创设出学生们熟悉的美羊羊喜羊羊等卡通形象,由于不认识钟表结果耽误了与小朋友们游玩的事例,促使学生主动产生认知钟表的兴趣。(二)是根据小学生爱做游戏的特点,巧妙地将所有知识与游戏连接起来,寓正常的教学于欢快的游戏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知识。比如,在讲解能被2、3、5整除的数字规律时,以竞猜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只要你们报出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能不能被2、3、5整除”,这时学生们将信将疑,在老师猜测屡试不爽之后,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会主动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再顺势引入正题,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三)是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通过运用特定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等手段,将所讲授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图形的认识时,通过制作多种图形教具,通过各个图形教具之间的转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讲解路程问题时,通过展示列车相遇的视频,让学生对路程问题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同时,针对小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地选用一种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并穿插搭配使用,给学生以新奇感,避免产生厌烦情绪。
总之,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师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不断总结和提炼,摸索完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苗秀娟.浅谈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学周刊,2011,7:36-37
[2]王惠男.浅议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吉林教育,2008,28:76
[3]吴剑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实施途径.学园,2013,22: 162-163
[4]谭艳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73
[5]纪晓村.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数学――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江西教育,2002,5:18-20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篇三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更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深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一、融洽师生感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师生情感的融洽,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只有在爱的氛围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老师,往往就会爱听你的数学课,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调皮等不良现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安详和善地对待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就能转化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引导,诱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首先把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说出几个相同的数,老师就能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3个4相加”,有的说:“5个6相加”,有的说出更大的数相加,想尽办法难倒老师,结果出乎意料,老师算得又快又好,惊叹之余,都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再引出“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一种简便算法——乘法”的知识来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融于教学中。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较为抽象,而学生对生活中的商品价格却是极为熟悉,因此在教学时设置生活模拟场景,让学生做营业员和顾客,用自制的纸币进行商品交易。营业员们认真地用“元”作单位为商品标价,热情地接待顾客收钱,找钱,顾客们则高兴地选购商品,看价付钱。在活动中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习兴趣
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对新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功。
1、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识又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且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如讲正比例应用题,利用杆高与影长的正比例关系去测算电线杆和大树的高度,就是设法创设一个学生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乐于探求新知识的情境。设置悬念、讲故事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创设学习情境,对刺激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启迪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教学中重视操作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是从操作开始的。在教学中,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让学生先画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这样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强化竞争意识
争强好胜之心是小学生的显著心理特征,成为“优胜者”、“姣姣者”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征,尽量把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来,还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低年级的”开火车“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勇夺小红花“等等,通过比一比谁的解法妙,赛一赛谁的得分高,以达成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踊跃参与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
五、开展课外活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可经常利用课外活动的实践,结合教材给学生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数学的发展,数学小常识等,有时还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求使教学语言做到精炼简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饶有风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及教态的感染下,兴趣浓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