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生物学习方法>

山东省高三阶段考生物试卷(2)

丽仪分享

  山东省高三阶段考生物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0

  1.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2、ATP由1分子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

  【解答】解:甲表示DNA片段,含脱氧核糖,乙表示信使RNA,含有核糖,ATP中A表示腺苷,含核糖,故A正确;

  B、甲中含三种脱氧核苷酸,乙中含三种核糖核苷酸,故B正确;

  C、丙是ATP,属于直接能源物质,水解能提供能量,故C正确;

  D、丙是ATP,其结构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但ATP不是乙的水解产物之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表达、DNA、RNA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

  B.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

  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

  【分析】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引起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光合片层;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

  3、突触包括图中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解答】解:A、蓝藻是原核细胞,细胞膜内折形成光合片层膜,光合片层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神经肌肉接点处细胞膜相当于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并与之结合,引起肌肉的相应活动,B正确;

  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C错误;

  D、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因此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个中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3.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丙溶液失水,则丙浓度<细胞液浓度,据此答题

  【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

  C、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有渗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审题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水分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溶液运动到低浓度溶液.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

  【解答】解:A、由于植物根细胞在水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A正确;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

  C、无氧呼吸无氧气参与,第一阶段产生的[H]会在第二阶段被消耗,故没有[H]的积累,C错误;

  D、人体内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所以O2的消耗和CO2的产生都发生在线粒体内,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5.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既不吸收O2同时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C.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对比分析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或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A、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产物是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A正确;

  B、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细胞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中的乳酸发酵,B错误;

  C、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产物是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C正确;

  D、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和两种无氧呼吸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考生要能够根据方程式中的相关物质的比例进行解答.

  6.下列关于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以及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B.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C.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光反应强度会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而叶绿体叶绿体利用光能,先由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来来制造有机物,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

  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含量变化.

  【解答】解:A、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A正确;

  B、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B错误;

  C、由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光反应强度和暗反应强度均减弱,C正确;

  D、停止CO2供应后,二氧化碳消耗五碳化合物减少,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速度不变,产生的五碳化合物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增加,C5:C3的比值升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合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7.将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l 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光照l h,再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温度(℃) 25 27 29 31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分析表中数据可判定(  )

  A.光照的1时间内,第4组合成葡萄糖总量为2mg

  B.光照的1时间内,第1、2、3组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的1时间内,四组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是29℃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概念.

  【分析】认真分析表格是解题的切入点.表格中,暗处理l h后的重量变化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立即光照l h后的重量变化=1h光合作用的总量-2h的呼吸作用消耗.由此可以计算出一小时的真光合作用量.

  【解答】解:A、在第4组实验测定结果中,每小时的呼吸消耗为1mg,而2小时后重量增加1mg,因此lh时间内合成葡萄糖总量=1+1×2=3mg,故A错误;

  B、由图中数据可得,第1组实验中,1小时内的净光合作用量=3+1=4mg;第2组实验中,1小时内的净光合作用量=3+2=5mg;第3组实验中,1小时内的净光合作用量=3+3=6mg,因此第3组释放的氧气量最多,第1组释放的最少,故B错误;

  C、四组实验中,光照的lh时间后,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相比,重量均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正确;

  D、本实验的温度梯度为2℃,表格中29℃时重量减少最多,说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8.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B.甲、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D.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两细胞中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根据两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颜色可判断,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答】解:A、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A错误;

  B、甲、乙两细胞可来源于雄性个体,也可来源于雌性个体,B错误;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个,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着丝点已分裂,所以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9.

  如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2a时属有丝分裂后期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且数量为2a时着丝点数目是108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a时是次级精母细胞

  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专题】坐标曲线图.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增倍,增倍的染色体组共存在一个细胞中,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倍,为108条,B正确;

  C、次级精母细胞前期、中期、每条染色体还有2个DNA,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只有1个DNA,C错误;

  D、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减半,则DNA数量为a时,为次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解答】解: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变异不同,根据分析可知它们是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A正确;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其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a、a,B正确;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而不是染色体多复制一次,C错误;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为双链结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5-BrU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本题可以从仅考虑T-A对的复制开始.当DNA进行第一次复制时,T-A,A-5-BrU;第二次复制时.5-BrU-C;第三次复制时,C-G,第四次复制时,G-C,所以需要经过4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鼠乳腺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所以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A正确;

  B、基因转录时,形成RNA,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B正确;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2/2n=1/2n-1,C错误;

  D、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总数相等,但是种类不一定相等,因为有些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D正确.

  故选:C.


猜你喜欢:

1.高考生物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2017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

3.2017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4.2017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

5.高考生物真题

37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