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三年级方法>三年级语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嘉馨分享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学习这篇课文要求同学们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反思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之美,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对比教学,感知课文内容。

  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差异之大学生不易体会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先让学生观看海面波涛汹涌的情景,再看到一名潜水员潜到海底,可是海底却很宁静,而且海底是一片漆黑,此时学生马上就能从动态的画面中感受到那点点星光。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学生表演,而后是理解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句话,最后回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发挥想象,同时锻炼语言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多媒体在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时,我只限于让学生欣赏,缺乏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讲解。若能加入适当的解释,说几个海底动物的名称,会给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得当,课文导入部分耗时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有些仓促,由于已经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孩子对海底已有初步印象,故在改进中将导入课文的视频去掉,换之语言直接导入。

  3、课堂上应关注大多数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关注,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反思篇2

  教学完本课后,我认为整个教学的设计,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需求。从预设到实践,课堂教学较为流畅。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会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激发起对大海向往的。

  一、成功之举

  1、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这一堂课通过播放录像、录音,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通过设计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共同朗读,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表演“窃窃私语”、海底动物的动作来达到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自读、齐读、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本课时教学重点明确。能抓住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进行有目的地教与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三、四段的内容,理解重点的词语,句子。并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想象,与说话练习。

  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关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画面,录音资料,头饰,海底世界的情景创设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朗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交流资料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精读课文时能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愉快地学习。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他们对于海洋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利用形、声、色俱备的现代信息技术—— PPT课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视听,给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情绪背景。播放的声音从“海面波涛澎湃”逐渐转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静谧;视频图像从“广阔的海面”再到“闪烁的‘小星星’(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的深海”,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这样,PPT课件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再现课文情景的氛围。使文字、声音、动画等声情并茂的信息代替课本插图、投影图片等静止画面。学生观看着活动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都溶入到了奇异的景色之中,仿佛真的驾御着潜水艇或穿着潜水衣来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当看到海底“五彩斑斓的鱼群”时,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昂然。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

  1. 设计时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方面完全割裂来讲,有欠妥当。

  2.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

  3.激励评价的语言还不够。评价学生,一定是实事求是、客观有效的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学生也不需要空洞的“你很棒”之类的表扬。一定是教师关注学生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欣赏、鼓励和帮助。

  4.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不明确,如反衬的手法。在本课应该是很好的切入点,学生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质疑。但在课堂上我没有及时抓住这个点来进行教学,也是很遗憾的地方。所以在后面梳理板书,引导学生理解宁静却有声的时候,学生就误认为海底是很热闹的。

  这节课下来,总是觉得很遗憾。形式过于花哨,部分环节没有落到实处。比如说在教学第三段的时候,我因为一时间的紧张而先让学生仿说,再通过读来理解文章,使训练并没有落到实处。因为教学经验不足,上课紧张,临场应变能力不强,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如果再精心一些,深钻教材,也许课堂上的气氛又是另一番天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反思篇3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运用比较等方法介绍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

猜你感兴趣:

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海底世界

2.海底世界说课稿苏教版

3.三年级语文下22《海底世界》习题参考答案

4.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5.四年级下册语文22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6.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308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