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三年级方法>三年级语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课西门豹教学建议

嘉馨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课《西门豹》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课《西门豹》教学建议,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课《西门豹》教学建议

  1、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

  ⑴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

  ⑵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

  ⑶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

  3、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

  ⑴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

  ⑵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详见参考资料),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进行角色表演:

  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课《西门豹》教学札记

  西门豹在中国,也是颇有知名度的人物。《西门豹治邺》,解放后截止““””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曾予采用。西门豹其人其事,载于《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既列入《滑稽列传》,可见是以机智见长的人物。顺带说一句,这里的“滑”本读“古(gǔ)”音,但今天人们己习惯读“华(huá)”音了,约定俗成,除专事古文字研究及训估学者外,对这个字的读音倒也无“叫真”之必要。

  值得叫真的倒是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

  魏文侯时,邺地民不堪其苦,原因是百姓“为河伯娶妇,以故贫。”河伯就是河神。当地官员认为河伯虽是神,但也和人一样,需要娶妻。这就得为其操办娶妻大事,操办除需大费资财外,还有一套隆重的程序:“洗沐之,为治新增绔(hú)衣,间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十余日。”

  河伯娶妇,妇从何来?河伯虽为神,不在神族中娶妇(按理神不是人,不该娶妇,姑且不论),却要在凡人中娶妇,这是极容易引起质疑的。但这十分浅显的道理却没能成为邺地百姓用以自卫的理论武器,政权的力量在邺地大于客观真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地方官员竞以“为河伯娶妇”为由,“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

  应当感谢《史记》的作者(本节的作者并非司马迁,而是褚少孙)。在这里他记得明确无误:官吏以河伯的名义,每年都从邺地百姓身上敛财。数百万是几百万?只作五百万计算,就是说,用于河伯的,至多只占百分之五六,其余的,《史记》也写得明白:“(三老、廷掾)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落进自己腰包中去了。如这“数百万”其实是八九百万,那么落进私人腰包中的就更可观了。

  “为河伯娶妇”,是地方官吏(三老、廷掾)与江湖神医(祝巫)狼狈为奸,上下其手设计的骗局,深受其害的是地方民众。所谓娶妇,是把年轻美貌的女子漂沉河中,夺其性命。

  夺命谋财,私饱中囊,三老,廷掾罪责难逃。问题是社会机制不能将这种蒙昧与犯罪遏制于初始,使病垢延续,这当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性”。而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捍卫正义、逆流而上、解民倒悬的民族脊梁人物代不乏人。西门豹治邺,“问(之)民所疾苦”,知民之所以贫。欲取之,先与之,西门豹也“热心”为河伯娶妇,且亲临现场,调度指挥。

  西门豹令人叫绝,他以河伯妇不美为由,救下了本该葬身鱼腹的民间女子,又以向河伯禀报、请示为由,把老巫婆及其女弟子三人不容分辩地投入河中,何其痛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铁的事实说话,不以权势代替真理,只需简单地实践一把,将神的谎言与人的骗局揭露无遗。西门豹乘胜追击,要将廷掾等官吏投入河中,以剥下骗子的面具,这些为非作歹、丧心病狂的官吏顿时原形毕露:“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历时久长、以神的名义而官、痞勾结所设的骗局,就这样结束了。封建时代讲究天授人权,统治阶级信奉神是政治的需要;西门豹信不信神不得而知,但他显然具有“民为贵”的意识,他用实践戳穿骗局实在智慧过人。

  这个故事值得回味。真与假,水火不容。一些凭常识就能判定的骗局能否持续,一是要看常识是否为社会所尊重,二是社会是否具备包括法制、科学精神在内的运行机制。理论的力量是不可蔑视的,邺地之民久受其苦而无人初始就从理论上论证河伯娶妇的荒谬性,这一点我们不必苛求于古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类的历史便是不断推翻神权、解放自我的历史。我们今天应该比古人做得好。

  今天我们需要西门豹和西门豹精神。我们呼唤西门豹。

  (笔者附言:写完这篇短文,有消息说,去年大连京剧团在京上演了新编历史剧《西门豹治邺》,著名科学家何柞庥先生欣喜之余向社会呼吁:不甚景气的京剧投身到了捍卫科学尊严的行列,是大好事,如果同样不甚景气的小品,相声行当及其他社会力量也一起来为科教兴国做些工作,那么国家昌盛势必加速。诚哉斯言。)

  ↓↓↓点击下一页查看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十课《西门豹》教学设计↓↓↓

  

288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