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三年级方法>三年级语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

嘉馨分享

  每节语文课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出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三年级老师在教学《理想的风筝》后都进行了怎样的反思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1

  《理想的风筝》一文语言活泼明快,充满童趣。描写了孩子们放飞寄托了理想的风筝,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就课题“理想的翅膀”提出疑问,显然孩子们提问题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够提出较明确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 “理想怎么会长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谁的理想长上了翅膀呢?”“为什么风筝就是理想的翅膀?”……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读文后,马上领会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风筝”。并能够从中找出了统领全文的中心句“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风筝。”

  2、“看风筝猜理想”

  “我和小伙伴们各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带着这个疑问,我让孩子们结合观察文中插图,在自读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种风筝的名称,并猜猜这些风筝可能寄托着孩子们什么样的理想。“看风筝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他们猜得不亦乐乎!也从中理解了“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

  3、指导朗读,感受快乐心情

  再次默读文中3——6自然段后,我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课文重点内容,知道“我”和小伙伴们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他们放的风筝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在相关段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通过美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心情。

  4、结合生活,读中仿写

  在孩子们沉浸在放风筝的欢乐氛围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话题: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衔接起来,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渗透理想主义教育。这时,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起来发言。“我的风筝像一个画板,上面还挂着两根画笔呢,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画家。”“我的风筝像一个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国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因为我长大后想当一名警察。”“我的风筝是一条漂亮的绣满花纹的裙子,因为长大后我想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此时,孩子们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风筝联系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义。最后,我和他们进行师生合作朗读3——6自然段,让孩子们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让他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一步领会“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2

  每节课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出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都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阵痛。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本班的质疑能力有待提高。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虽然理念很好,但是没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引导、梳理。学生站起来提了很多没有用的的问题,如“理想的翅膀长在哪?”,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却没有意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启发学生质疑时,我应创造性地引导:预留质疑时间;示范质疑,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做好范例,保证提问效果,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点、模糊点、疑难点等有利于激起学生思考之处提问,并启发、引导学生把“问”转化为“思”自主解决问题。

  这节课还暴露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前的预习水平还停留在低段,单单只解决生字词,对课文的基本解读不够,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思维不能撞击出火花,因此我应对学生的预习马上进行整改,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前预习摘录本,对课前预习进行一步步指导:首先要解决生字,读准字音,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字形,找形近字、同音字;其次积累好的词、句,并想想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对课题有什么想法或是理解,对课后题进行思考;最后可以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问。这些都是我翻阅有关书籍整理得出的简单的预习要求,我还将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他们在布置预习、检查预习方面的经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3

  执教《理想的翅膀》这堂课后,才感觉事与愿违,课前的一些教学策略在课中不能尽情展出,究其原因,是老师对学生不了解,课堂调控能力弱。课前,在脑海中回顾整个教学流程时:学生全员参与,投入到对课文入情入理的诵读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对答如流。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

  1.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把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感受并有情绪体验。

  2.本节课我注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在读时,或齐读、或自由读、或指名读、或接读,让学生投入到读课文之中。

  3.较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无疑是应当值得尊重的,因此在给予学生评价时,也应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

  本堂课学生郎读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环节安排也很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抓好重点词的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想放不敢放,没有特别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等形式运用不够,课改先进理念在课堂上体现太少。

  2.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确,课堂上的质疑只是为了质疑没有实施。

  3.安排学生读时,齐读过多,个别读太少,只注重检查了学生的朗读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读时教师指导方法单一,学生只注意读了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感受。

    253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