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语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鲧禹治水课文

嘉馨分享

  学习语文s办六年级下册课文《鲧禹治水》的目标是要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鲧禹父子是如何治水的,感受他们为民造福,征服自然的精神。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鲧禹治水》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鲧禹治水》课文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ɡ)。息壤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子、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tínɡ),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开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ɡ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流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鲧禹治水》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祈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帮助人们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杀死了鲧。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却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鲧禹治水》课文建议

  1.识字。根据课后提示,整体和单字出现。分注音和不注音两种形式。

  目的:帮助老师进行识字教学和检测。

  2.写字。每个字需要出示笔顺。

  目的:帮助老师进行写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规则。

  3.要求掌握的词语: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

  目的:掌握词语,加强积累。

  4.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段。

  目的:充分体验人物的处境。

  5.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

  目的: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目的:加深对天神鲧的认识,感受其精神。

  7.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

  目的:总结全文,揭示课文中心,深化人物形象,升华课文思想内涵。

  8.《鲧禹治水》体现了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征服自然的精神,感悟我们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目的:体会神话主旨。

  9.分小组举行讲故事比赛。

  目的:培养学生把故事讲清楚听明白的能力,交流阅读神话故事后的感受。

  10.显示女娲、盘古、大禹、夸父等神话人物形象及洪水视频。

  目的: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人物精神的领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猜你感兴趣:

1.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7课校园交响诗课文

2.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鲧禹治水分段

4.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作文指导

5.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6.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7.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308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