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计划总结
在考前复习和训练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在这之前同学们可以先做一份复习计划。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三历史的复习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我们本学期工作的核心。下面是结合学生情况及历史复习工作,我们制定的复习计划。
一、分析学情,研究考情,把握方向:
1、本届初三年级共4个教学班,学生整体情况良好,但学习主动性不高,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3、阅读历年中考题,明确考试方向。
二、复习拟定分为三轮:
第一轮: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要求:以课本为纲,辅以复习材料,按照“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措施:(1)做好思想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强调本次考试的重要性,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营造学习的氛围。
(3)加强落实,在检测和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知识疑点,对知识的把握达到“准、全、牢、熟”。
(4)表扬先进,对学习懒惰和落后者常抓不懈。
第二轮:抓重点、难点,搞专题,提能力。
要求: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打破教材体系,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由点到线、到面,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措施:(1)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再次巩固。
(2)注重扶优补差,设法缩小差距。 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层、个别补漏。
(3)充分利用手边资料加以练习。
(4)每月进行全级统一的“月考”,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公榜表扬,重视宣传工作。
第三轮: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做好考前辅导。
练习各种题型,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选典型题练习。从考前心理、答题技巧上加以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安排
历史总复习既是知识的总复习,更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获得历史学习方法的关键。方法掌握的好,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点去观察历史、分析历史、借鉴历史,从而了解学习历史的真谛。
一、学生目前基本状况分析:
1、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考试时只要翻卷找书就可以答好知识点,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主观性试题以及史料辨析试题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4、由于人教版的初中历史课本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对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忽略,因此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于中国以及世界近现代历史部分的重大时间、重要概念比较模糊,以致于做练习时毫无头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练习的质量;
5、学生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有一种“赶”的感觉,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6、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以及反思,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7、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错字别字现象时有发生,答题不够规范,学习习惯比较差;
8、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并在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5、对于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强调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信,以求达到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6、与舒兰以及吉林的某些教师保持复习方法及其心得的交流与沟通,在复习的材料上做到互通有无;另外充分利用自己所加入的吉林省初中老师教师群和吉林市历史教师群,做到及时获得信息和资源。
7、充分利用网络,既及时了解中考的阶段信息,又搜集一些题型新颖的题目,以补充课堂上复习的不足;
8、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乡土史的必要指导,以求复习的系统性和一贯性;
9、在平时的复习中,结合练习要强调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和书写的工整,并有目的性的进行必要的答题格式的指导;
10、有目的性的重点做好培优的工作,以点带面;同时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差工作,力求使他们能提高成绩。
11、以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于考试说明以及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性。
三、制定复习计划:
1、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历史课程标准和本省中考试卷特点和结构,让学生对总复习的内容、达到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2、根据所教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复习重点、难点、热点。
①重点:中国近代史、这个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培养以史为鉴的能力;②难点:材料分析,知识拓展、综合探究以及历史知识的跨年代、跨地域的横向与纵向的综合运用
3、作好三段式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梳理脉络,基础知识过手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突出重难热点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四、具体做法:
(一)准备工作: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放下包袱,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明白①学习历史并不难,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复习,一定能考好;②开卷考不等于抄书,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2、将省里下发的考试说明、试卷结构、考试范围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目标明确。
(二)第一阶段:梳理脉络,基础知识过手
1、注意理清知识脉络,这部分可以交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全面系统的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科书的目录、大事年表归纳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从而能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
2、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要突出要点、考点,理清史实概念,把书由“厚”变“薄”。同时由于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有效地记忆,做到人人过关。如: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战的性质,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复习时还要紧紧把握课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级拓展复习,防止出现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疏漏。
(三)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突出重难热点
把难点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复习。专题复习时突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首先分析题干抓中心语,正确理解中心语内涵,把握题型大方向,这是审题的关键;再次推敲关键词语(限定语(时间、空间、内容))不能把题答小了,也不能把题答大了;其次根据题干推测命题意图,让学生弄清命题者考查书中哪个部分的知识点(将考题与教材相结合),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揣度出出题者是想考查教材上的哪部分知识再依托这部分知识来解题。如:写出一例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的重大事件名称。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既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一段,马上与书结合,找到了应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除了教审题方法外,我还要对一些知识点不断变换问法,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审题。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是相互交融,不可隔离开的,要让学生形成“大历史”观,以一点想到面,以一面想到片,不为习惯思维束缚,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主动变换思维角度,懂得上下求索,争取在短时间内搜索已有的基础知识将要答的材料收集全面,整理清楚。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曾出现或面临过哪些重大国际国内问题?它是怎样应付和解决的?
3、让学生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注重论从史出。观点与材料要统一,让学生不要忽视史实依据,空谈理论,或史与论脱节,随意得出结论,任意运用原理及方法论来解释历史现象。要贯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特别是一些图片题,一定要认真分析图片上的各种信息(包括图和图上的文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指导,进行综合、概括,将有用而又有信的材料提取出来,作为最基本的史实论据。
4、总结出一定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要素,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有些题型的解题思路及答题要素有一定的规律性,将其找出就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讲到原因,就要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等入手思考;如比较资产阶级革命异同,就要从革命的原因、领导阶级、革命的任务、性质、对象,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几方面入手思考;如比较改革的异同,就要从改革的背景、任务、内容、结果、性质、意义等方面思考;如战争胜利的原因,就要从战争性质,人民支持,领导者的正确领导这几方面去思考……将这些规律展示给学生,他们在遇到同样类似的题时就会有一个思考方向和范围。
5、解题中要突破时空界限“以史为鉴”与自身、社会相结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于某些历史题不能就事论事、就题背题,对题中涉及的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横向、逆向、顺向联想,根据内在的依存关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反省自身,科学看待人生,客观看待世界,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6、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对答案有一个总体规划,不能想到哪答到哪,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点如何衔接?对于一连问几个问的,要将答案写上序号,对于答大问题的最好编制提纲,编提纲两方面①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答题,每个方面从哪些角度去阐述;②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布局,避免前松后紧。同时尽量用历史学科语言来答题,避免文学式答题,历史不等于文学。
(四)第三阶段:强化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1、研究考题:⑴研究近几年本省考题的风格,出题习惯。
⑵研究前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找出考题中①出现频率大的知识点;②有代表性的开放性试题;③与重大纪念、社会热点、时政要闻联系紧密的题型。组成重点题库。
2、精心命题:根据本省考试要求命题。对以上重点题库中的题在试题中反复变式考查学生。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试题中以不同形式(选择、材料分析)出现。
3、重视试卷评讲:特别是综合性的材料分析题,不就题讲题,讲明同类题的答题要点,特别突出唯物史观和以史为鉴,并以变题干的形式变题,让学生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呈现方法。
4、注意事项:①注意强化训练不宜太多太繁,搞题海战,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树立信心,每套题要让学生有所收获。②每次训练后对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提出下一步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对成绩较好的提出更高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五、复习内容及时间的具体安排(从第2009年12月中旬开始至中考前)
第一轮(2011年12月中旬——2012年3月中旬)全面、系统复习,拓宽知识,夯实基础。
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要在我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教学时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讲课时要语言精炼,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板书有条不紊(采取纲要、表格和图示法等板书形式);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
第二轮(2012年3月中旬——2012年5月上旬)专题归类、专项训练,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经历了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在复习的第二阶段,我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近代列强侵华史(或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或抗争史)近代中华民族探索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等四大板块。而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及国际关系史等四个专题。
同时,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的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如近代重要国家资本主义确立的事件可归类为: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1865年美国内战;1868年起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总结为“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两次资产阶级改革”。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导火线、革命爆发标志、领导人、重要战役、重要文献、结束标志、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就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线,以每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特征为纬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
第三轮(2012年5月中旬——2012年6月上旬)知识整合、综合巩固,针对训练,突出重点、热点,化解难点。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如台湾问题(以近现代史阶段为例)可以抓住六个“点”:①1895年4月,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③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形成今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⑤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办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⑥目前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活动,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这样对台湾问题就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导用书,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要从《说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深浅适度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但要避免搞成题海战术,中考不可能依靠押题、猜题。要做到纵观全面,精心设计。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理解训练两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选择、填图、识图、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简答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而后者特别是材料分析与综合探究题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难度较大与拉开分数的题型。如归纳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华盛顿、林肯、拿破仑、罗斯福等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及评价人物的能力;分析抗日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知识的能力;对戊戌变法、明治维新进行比较,对洋务运动与今天改革开放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并联系实际的能力。指导学生编写大事年表可参考教材最后的附表。要求学生注意每一条目左边列时间或时期,右边列重要事件名称,不同事件的排列一定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组合选择题(如几个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选择排列正确的选项)和反向选择题(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去伪存真。再如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分析题常见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如果是文言文要翻译成现代文,具体事例、数据可省去)(③④⑤三种类型也可以说在材料中找答案);⑥联系实际,谈谈材料给人的启示。启示一般可从立场态度(赞成与否)、努力方向、历史经验、历史教训等方面阐述。又如综合探究题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问答题的常见类型有叙述题、分析题、评价题和比较题等。无论什么样的问答题,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要答项目和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练、通顺,段落、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叙述型问答题一般是把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活动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综合,一般跨度较大,要面面点到,不宜过细展开。此类题的提示语常有:试述、简述、概述、阐述、说明、指出等。每一史实一般由三要素构成:①时间或时期②事件名称③重要成就、意义;分析型问答题一般是依据史实,运用辨证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历史事件、现象,跨度相对较小,进行深挖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作用、教训等。此类题的提示语常有:分析、如何、有何、哪些、怎样、为什么等;评述型问答题一般是运用辨证唯物史观,根据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用史实印证结论,史论有机结合。此类题的提示语常有评价、评论、评述、简评等;比较型问答题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比较其异同。对比较题应先弄清题目的比项和限制条件,而后将比项双方的史实进行归类、提炼、分析,得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此类题的提示语常有比较、对比、区别、相似、有何异同等。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顺序记忆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
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2、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4、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
5、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
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规律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1、人民起义。2、各地封建主(或奴隶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3、统治阶级的内讧。4、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奇特联想记忆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忆方法为“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对比记忆
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
归纳记忆
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
顺口溜记忆
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再如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猜你喜欢:
5.历史中考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