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2)

芷琼分享

  历史选修6知识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关城、城墙、烽火台、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彩绘铜马车、紫禁城、外朝内廷、故宫三大殿、三宫六院、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明孝陵、宝城、宝顶、明十三陵、大宫门、长陵、定陵、裬恩殿、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双林寺彩塑、镇国寺彩塑、晋商四合院、大砚镇、丽江古城、四方街、三坊一照壁式三合院、东巴文、纳西古乐、皖西徽州古村落和民居、宏村水系、徽派建筑艺术、祠堂家庙、敬爱堂、承志堂、履福堂、马头墙、徽州石牌坊、昆曲、水磨腔、《浣纱记》、折子戏、脚色行当、脸谱、百戏之祖、花部与雅部之争、《十五贯》

  (1)从秦始皇和兵马俑概况感受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秦始皇陵迄今为止为中国历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其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丧葬思想中“事死如生”的核心观念,建制布局模仿了都城的格局样式,有底宫、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部分四个层次。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内部结构复杂,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两辆大型彩绘铜马车的出土,构造精美,制作工艺复杂,表现了青铜冶炼和雕塑彩绘的卓越技艺。兵马俑规模恢弘壮观,近万件群塑,其烧制技术和精巧细腻的艺术造型令人叹为观止。俑像写实而精细,千人千面,性情归依,有的神色严峻,有的表情镇静,有的注目凝视,有的充满稚气。骠悍的陶马俑,昂首嘶鸣,跃蹄腾飞,气韵生动。出土四万件兵器,工艺高超,性能精良。青铜兵器至今无丝毫锈迹且有光泽,经检测,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具很强的抗腐蚀性。这种技术近几十年西方才刚发现,中国青铜工艺技术创造了世界冶金史的奇迹。兵马俑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一支奇葩。

  (2)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历史修建的长城面对各地不同地形和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巧妙地选择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选材与构筑原则,如利用山岭,凭借黄河天险等屏障,这种做法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使长城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各段长城连缀,绵延不绝横贯中国北方大地,形成了一种朴实很后、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独特建筑风格,具有强大的美学魅力。

  万里长城复杂的建筑结构是由城墙、关城、烽火台、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一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城墙为前沿阵地和防御主体;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门户和通道,使防御重点和兵家必争之地;烽火台使传递军情的报警设施;城障是官兵驻守戍边的城堡;军用道路是调集兵马,保障后勤兵马保障后勤供应的交通动脉。各个设施相互配合,构成强大的综合性防御功能。

  浩大的建筑规模体现在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纵横里程最为遥远的人工建筑遗存。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从春秋战国到明代,前后共两千多年时间,而历代长城相加在一起,总长度在5万公里以上,其砖石土方用来修建一道高5米、厚一米的大墙,可以环绕地球十几圈。

  (3)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①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内地农耕民族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②保障了长城沿线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促进丽中西文化交流;

  ③对“赛上明珠”长城沿线的开发建设,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互相贸易,传播了内地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开发了边疆的建设;

  ④长城是沟通与联络农耕与游牧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坚韧刚毅和勤奋智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心里认同的客观依据;

  长城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灵魂”,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长城保卫丝绸之路,贯通中西方往来,它熔铸成中华民族开放交流、开拓进取的博大胸怀。

  (4)从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等古建筑认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①故宫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无论从布局和装饰,都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

  它布局严谨,寸砖片瓦都遵循封建礼制等级秩序,群体集合,井然有序,突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线上外朝三大殿和内廷三宫在列,这种“中轴布局,左右对称”布局和“前朝后寝”制度有力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外朝宫殿建筑气势宏伟,具阳刚之雄;内廷富丽典雅,具阴柔之美。但整体统一又不无变幻,外朝规模装饰较内廷雄伟浩大,体现了和谐变幻之美。

  故宫细部装饰精美,丰富多彩。无论是御椅、屏风、台基、门窗、御道、屋顶、屋檐,都有美轮美奂的精致装饰,俯拾即是,既美观又实用。在装饰上,到处可见龙的形象,成为皇帝的代表和象征。体现了古代工匠浪漫主义创作构思和无比纯熟的高超技艺。

  紫禁城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色屋身成为主体色彩,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尊卑的封建礼制,又表现出热烈、美好与祥和的气氛。这种高超的色彩组合艺术,拾红、黄、蓝、白、黑对比强烈,拾宫殿显得金壁辉煌而又雍容华贵,色彩浓重又端庄和谐。

  ②颐和园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大型古典园林的典范,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不仅继承了传统园林建筑艺术,还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把自然美和人工艺术融为一体,分别容纳了北方庭院、江南水景和西部寺庙三个不同区域的园林风格。东部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北方四合院风格,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万寿山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728米长的彩画长廊将三个区域连为一体,并绘有8000多幅彩绘,有浓重民族文化气息。南部湖泊区仿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将湖泊一分为二;北面是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巨塔和碉堡式建筑。另有江南风格的谐趣园,苏州买卖街、长江三峡仿景点缀。颐和园将不同风格园林建筑和谐组合一体,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③皇家陵寝主要是指至今保存良好的明清五处皇陵,即明孝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由于内容众多,将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作为重点内容,而明显陵,明祖陵与清初三陵(福陵、昭陵、永陵)仅在资料附录中作只是介绍。

  明孝陵作为明清帝王陵寝之首,它依照“陵制与山水相衬”的风水理论,选择“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使陵墓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它首创了“前朝后陵”制的建筑设计理念,即由唐宋的注重灵魂而变为突出皇权至上。所有建筑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按照皇宫布局建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它的布局理念和建筑形式为明清帝陵所继承,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帝陵典范。

  它首创了漫长壮观的神道,加上神道两旁的石兽与文成武将石像,既表现了明初精美石刻艺术,又显示了皇帝死后仍有神化了的人和兽为之服务的权威。明孝陵将帝陵与周围秀美山水有机结合,使人工美和自然美的高度协调,堪称中国帝王陵墓的杰作。

  明十三陵沿用“前朝后寝”的规则布局以突显皇权,陵区三面环山,各陵均为依山面水而建,布局注重和谐,将建筑人文美和自然风光美巧妙结合。规模最大的是长陵;其祭祀用的裬恩殿、裬恩门等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也是明清黄陵中最大的建筑。

  十三陵拥有建筑学上的精品,如我国最古老、巨大的一座蓝琉璃瓦石牌坊,大石柱上雕有狮龙怪兽十分珍贵。

  清朝黄陵布局形制,风格大都效仿明十三陵建筑。帝陵均为选择依山面水的“风水宝地”。顺治、康熙始葬东陵,雍正始葬西陵,乾隆帝定下了各朝皇帝“父东子西,父西子东”的规矩。二陵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精美之作。

  (5)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古城与民居:

  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大街小巷,经纬交织,中轴对称,方正端庄。城隍庙,县衙署,文庙、武庙、道观、寺院各守其位,展现了突出中心、排列有序、南面为尊的中国传统文化。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即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建筑模式,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窑洞与四合院完美结合,“目”字结构平面布局与封建院落空间,体现“外雄内秀”形态,又见证了晋商在明清经营商品经济的兴盛繁荣。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享誉中外。古城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关系。

  安徽古村落主要指两个皖南农村民居黟县的西递和宏村,被誉为“活的古民居博物馆”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仿船形,宏村则像一条大水牛形。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宏村的水系乃“中华一绝”,按照古代风水理论和规则,将村建成利用山势坡度造成水系落差的卧牛形,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供灌田与村民使用,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

  徽派民居的建筑显著特征是粉壁青瓦马头墙。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上,被人们称为徽派古建筑的“三绝”,雕刻的建筑实体是民居,祠堂和牌坊上。

  (6)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恶化。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同时,又为持续发展经济制造了障碍与困难。为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我们的祖先曾用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去。平遥古城保存了明清古县城风貌的所有特征,历经沧桑仍完整遗存,古色古香。安徽西递和宏村,较为完好地保存明清古村落的原始形态,没有因历史变迁而变更田园风光和古街道、水系、及古建筑风貌,尤其是作为世界上惟一的以保护古村落水系工程景观的文化遗产,更提醒今人要努力珍惜水源并控制对自然水质的污染。古城镇与民居中体现的开拓与诚信的经营作风和淳朴孝敬的民俗民风更是今人所要继承的精神遗产。

  所以我们今天应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7)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具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和“百戏之祖”之称。在中国现存的三百多戏曲剧种种,昆曲最为悠久。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种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有着极高的典范型的艺术与学术价值。

  昆曲的文词典雅华美,有深厚古典文学文化底蕴,继承了诗、词、歌、赋多种文学形式,寓意深刻。

  昆曲的唱腔是清丽委婉的“水磨腔”缠绵妩媚,富有艺术魅力。声腔讲究出席长短,吐字讲究节奏速度的搭配。

  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讲细腻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人听觉和视觉美的享受。

  昆曲凝聚着古代中国艺术家许多伟大的表演、系统的创造,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着重要的奠基和深远的影响。如“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制、脸谱的人物造型艺术、折子戏等等。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2.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6文言文常识归纳

4.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296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