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检测试题

朝燕分享

  不管对于哪一门学科的学习,我们都要学会去做试题卷,对于历史这门功课亦是如此!所以,下面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检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检测试题

  选择题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现在城镇街头、广场闲暇时有很多人在跳迪斯科,连老太太也加入,这反映了(  )

  A.迪斯科适合小脚老太太

  B.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C.人们社交礼仪变化

  D.人民文化生活丰富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  )

  A.粮、棉、油统购统销

  B.温饱问题获得解决

  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D.城镇“安居工程”启动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还要凭票购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才能有一个人得到一张票。这反映了上海当时的实际情况是(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体现出来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各项中不是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是(  )

  A.跪拜 B.请安 C.拱手 D.握手

  有关下图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

  “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是(  )

  ①西装 ②穿衣镜 ③面包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露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0世纪90年代,粮票、粮本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 (  )

  A.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步建立

  B.短缺经济已经一去不复返

  C.定量配给制向市场自由采购制转变

  D.国家放开粮价市场定价

  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餐桌,使城市人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的是(  )

  A.“小康”计划

  B.“菜篮子工程”

  C.统购统销政策

  D.“安居工程”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这主要是因为(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简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材料二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历史名人的一举一动往往透露出一个时代的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蔡元培的三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第三次婚姻:1923年,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男装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服饰西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2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婚俗的变迁过程。

  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2: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3: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在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请回答:

  (1)在对待电灯、自来水问题上,上海人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2)材料2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相对于材料1,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2、3简述中国社会中又生成的新观念。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看了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检测试题的人还看:

1.高中历史必修1期中练习题及答案

2.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2016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4.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5.抗日战争高中历史试题

    208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