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检测试题
初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那么,在这一年里,对于历史的学习往往要怎样做练习呢?想了解的话,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检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 )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背景的理解。戊戌变法兴起于19世纪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正确答案D。
2.有首北京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解析】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正确答案是D。
3.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日本倒幕派推翻了旧的幕府统治后,建立新的天皇政权,新政权进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但中国维新派实力较小,顽固派实力强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故C符合题意。A不正确,日本明治政府并未全盘西化;B属于现象,D与日本明治政府无关。
4.(2012河南)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主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主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C.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解析】 A、D两项是“第一次反思”的相关探索,其主张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项是“第三次反思”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第二次反思”开始于维新变法,其内容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正确答案为B项。
5.(2011江苏苏州)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对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宣传民主维新”“ 实行君主立”可知对联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正确答案是 D
6.(2012天津河东)下列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对应的是( )
A.康有为—洋务运动
B.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李鸿章—武昌起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A康有为、B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C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D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故符合题意的为B项
7.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_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解析】根据所学,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随着国内学会、学堂、报馆等的大量出现,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8.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改革政府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 D.发展民族工商业
【解析】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内容的理解,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变法中并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正确答案是A
9.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
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
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
【解析】A是促使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B是其过程,C是上书的具体建议,均正确。D不准确,上书并未送到光绪手中,光绪接受变法主张是以后的事情。正确答案是D
10.(中学教材全解)《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能力。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_运动,在运动中,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正确答案是D
11.(中学教材全解)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它是( )
A.康有为的《国闻报》 B.梁启超的《时务报》 C.孔子的《论语》 D.严复的《天演论》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主要抓住三项要求:出版时间“1898年、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述变法主张:变则强不变泽亡。正确答案是D。
12.(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5题)《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_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_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项。其他各项不符合史实。
13.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 )
A.发展工、农、商业 B.开放言论 C.开办新式学堂 D.废除八股
【解析】A项是经济发展的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C和D两项都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据此可知,A项正确。
14.(中学教材全解)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甲午战败割台湾”;二是题干中的四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指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从而分析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从此,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发展;分析④,谭嗣同慷慨就义发生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是“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的表现;①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③“自强”口号的提出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都发生之前,因此ABD三项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中学教材全解)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饮水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1)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
(2)“此事”指什么?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3) 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解析】本题以近代教育为主题,主要考查近代教育的相关知识,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和灵活回答问题的能力。(1)问在审题时要抓住“教育”,结合材料一中“亟于教育”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康有为主张优先发展教育。(2)问结合材料一中“1906年”“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此事”指废科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3)问在审题时要抓住“综合”,综合三则材料找出其共性,即可得出认识。
答案:(1)主张优先发展教育。(2)废科举。商务印馆。(3)先进人物引领教育;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推动教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所死。……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由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术,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给光绪帝上书?“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光绪帝看到他的上书后是怎么做的?
(2)梁启超提到的变法主张在戊戌变法措施中表现为哪几方面?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什么?变法达到这一目的了吗?为什么?
答案:(1)德国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澜。瓜分豆剖,是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揭竿斩木,是指农民起义,泛指国内统治危机,应该是康有为认为一味守旧会引发的问题。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并且颁布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2)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没有。因为触动了慈禧太后为首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和反对。
【解析】课标要求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和灵活回答问题的能力。审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并联系所学就得到答案。
第(2)问阅读材料,依据所学回答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材料中的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所参加的变法运动名称是什么?他一同被杀害的人被称为什么?
(2)有心杀贼中的“贼“指何人?
(3)他为什么感到“无力回天”?此遗言表达了他怎么样的思想情感?什么他说自己 “死得其所”?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怎么样的精神?
(4)在维新政变当日,他本来有机会逃走,但他不愿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就义。有人任务,他应该走,以便日后再图维新事业。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答案:(1)谭嗣同 戊戌变法 戊戌六君子
(2)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变法失败 表达了他痛恨当时的社会,但又无能为力的悲愤心情,我们应学习他甘愿为变法图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无论坚持哪种观点,只有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解析】此题旨在考察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时主要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及相关的人物来回答,第(1)(2)问通过题干的关键词并联系所学很容易就得到答案。其中(3)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4)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察对历史问题逆向思维能力,允许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维新变法运动》检测试题的人还看: